朱 华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梅州供电局,广东 梅州 514021)
现阶段,变电站内断路器防跳回路有保护装置防跳和开关机构防跳两种[1]。两种回路作用不一样。在断路器实际接线中,普遍只采用其中一种防跳方式[2]。假如将两种防跳回路都运用在断路器上,很可能产生寄生回路,需要进行回路的改进才能使用。
2019年12月某日,巡维中心运行人员在110 kV某变电站巡视发现,10 kV #1 电容器511 在运行状态下保护装置(NSR620R)的跳位、合位指示灯同时亮起,如图1 所示,后台监控计算机中#1 电容器511 分画面的“事故总”光字牌亮起。运行人员随后上报缺陷。
图1 保护装置跳合位指示灯同时亮
2020年1月某日,运行人员向调度申请将10 kV#1 电容器511 由运行转冷备用。继保班组人员将电容器开关合上后检查发现,保护装置对应的TWJ 跳闸位置继电器接线端子1D13 为负电-48 V(在端子排上与合闸回路两根107 电缆并接,如图2 所示)。将1D13端子接线解开后保护装置跳位灯灭,用万用表量该电缆107-1n:4P20 为正电+114 V,TWJ 继电器电位正常。随后检查其余两根107 电缆,检查发现解开1D14A 端子的107-DL:4 电缆用万用表量为负电-114 V,1D14端子的107-1n:4P21 电缆用万用表量为0 V,由此判断开关机构箱的合闸回路带负电从而引起TWJ 跳闸位置继电器线圈励磁,跳位灯亮起。同时,因为合后继电器KKJ 仍在励磁,TWJ 继电器常开接点与KKJ 继电器常开接点同时闭合串联报出“事故总”信号。
图2 端子接线图
继保人员拆下开关机构箱防护板后检查发现,内置的电路板中焊接有机构防跳继电器K11。对比正常的线路开关机构,该电路板下端有多余的短接片,如图3所示(圈住部分为多余短接片)。此短接片使得机构防跳继电器K11与合闸回路控制电源负电端导通,在保护防跳的基础上又运用了机构防跳,也由此产生寄生回路“+KM—TWJ—R—DL 常开接点—K11—-KM”,如图4 所示。当开关合闸时,DL 常开接点闭合,如果回路上继电器的电阻配合不当,那么跳闸位置继电器TWJ 就会励磁,保护装置跳位灯亮。
图3 电容器开关机构内电路板
图4 开关合闸寄生回路示意图
另一方面,开关在合闸过程中,如果回路中继电器的电阻配合不当,机构防跳继电器K11会励磁,K11常开接点闭合并形成自保持,K11常闭接点断开,切断开关合闸回路。开关分闸后,虽然DL 常开接点断开,但“+KM—TWJ—R—K11常开接点—K11—-KM”依然形成寄生回路,使得K11继电器无法返回,K11常闭接点依然断开,开关分闸后无法再次合闸。
继保人员将此短接片拆下后,取消了机构防跳回路。该寄生回路不通,保护装置跳位灯灭,后台事故总信号复归,缺陷消除。
按照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的要求,每个断路器应且只应使用一套防跳回路,宜采用开关本体防跳[3]。开关机构防跳相比于保护装置防跳回路更加简单、可靠,同时机构防跳属于断路器自身功能。随着智能断路器的发展,更多的功能应该由断路器本身完成。但是,如果单纯使用开关机构防跳功能,若保护装置跳闸位置继电器与机构防跳继电器电阻配合不当,就会产生文中缺陷的寄生回路。为解决此类问题,现场断路器采用机构防跳时,通常在保护装置跳闸位置继电器TWJ 回路中串入防跳继电器常闭接点和开关辅助常闭接点,如图5 所示。合闸监视回路中串入的K11常闭接点切断了K11防跳继电器的自保持回路,使得继电器动作返回,开关分闸后能合闸;串入的DL 常闭接点在开关合位时切断了寄生回路,保护装置跳位灯不会亮起。
图5 合闸回路改进措施
每个断路器应且只应使用一种防跳回路,无论使用哪种防跳方式都应避免寄生回路的出现。继保人员和运行人员要在设备新建投产或大修技改阶段,对断路器进行仔细验收和测试,避免两种防跳同时使用或单独使用机构防跳但存在寄生回路的问题,使防跳回路充分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