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献中的海南渔民研究现状述评

2020-04-21 07:0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720022
大众文艺 2020年7期
关键词:南海诸岛渔民南海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720022)

外国文献记录海南渔民造船、航海、渔猎生产、岛礁俗名等,证明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海南人的家园。他们在南海的生活遗迹,包括民居、庙宇、水井、开垦地、坟墓等足以印证,海南渔民是南海的开发者和经营者,是南海的主人。相关研究的成果有:

一、海外研究

16世纪南海已见于葡萄牙航海图。18世纪,西方国家为南海各岛、屿、岩、礁、沙洲等命名,他们在南海地理调查、地图测绘不下60余次。不完全统计如下:

测绘国家测绘次数 测绘时间 测绘范围英国 34 1800-1934 遍及东沙、西沙、中沙、南沙俄国 8 1806、1818、1819、1820、1826、1827、1829、1853 南海美国 2 1835、1842; 西沙、南沙德国 5 1881-1895 西沙、南沙日本 7 1901-1942 东沙、南沙法国 8 1898-1930 西沙、南沙

他们留下丰富的文献,关于海南渔民造船、航海、生产活动、岛礁俗名等资料散见其中,如英国丹皮尔《环世界航行记》、乔治·芬德雷《太平洋航海指南》、霍尔斯布尔格《印度指南》、理查德《中国海指南》、柯灵乌《一个自然学家在中国海岸边和水域的漫游》、罗瑟《印度洋和南海航行的海员指南》《海军年鉴》,美国政府办公室《中国海西岸航行指南》《亚洲指南》,日本小仓卯之助《暴风の岛》,英国皇家海军“莱福号”“保皇党号”,法国马里修斯号、小舰拉贝罗斯号、观象号、奥克当号、炮舰马立西安士号警报号、海南测量舰德拉内桑号等。如海南渔民帮助外国人勘测,“一艘英国商船误进南沙群岛的九章群礁,不得不请琼海渔民彭某引航得以脱险。”又如外国人取海南渔民俗名命名岛屿:“海南渔民称为‘秤钩’的岛,位于南乙岛南方30里。”这里涉及Sin Com和Namyit是海南渔民对景宏岛和鸿庥岛的称谓。《暴风の岛》记载与三位海南渔民笔谈、海南渔民手绘航海图,涉及南海14个岛礁名。这些资料提供丰富的一手资料,但多具体个案,缺乏总体观照。

台湾学者马廷英、方力行、李健全、张崑雄、陈仲玉、魏金一、杨家祥、林明德,台湾省水产试验所等对南海诸岛的考古调查,台湾总统府档案室、国史馆、档案局、国防部史政局、外交部电务档案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档案馆以及相关政府部会的档案管理室,陈鸿瑜、唐屹、沈克勤、李任远、胡焕庸的南海研究,关涉外国文献记载的海南渔民。可惜研究多零散,未发现系统研究。

总之,海外学界保存大量原始材料,是本研究的基石和创新之处。

二、国内研究

国内研究,民国期间记载18个海南渔民对南海诸岛地名。沈鸿飞《调查西沙群岛》(1928)记载6个,郑资约《南海诸岛地理志略》(1929)提到双峙、铁峙、第三峙、罗孔等“固有地名”,是海南渔民俗名。陈天赐《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1928)、沈鸿飞《调查西沙群岛》(1928)、郑资约《南海诸岛地理志略》(1947)、符骏《南海四沙群岛》(1981)关注南海历史、自然地理方面,为研究积累丰富的史料。

新中国成立后,成果更加丰硕。如鞠继武《祖国的南海诸岛》(1954)、李华《中国南海诸岛》(1974)、曾昭璇《南海诸岛》(1986)、陈佳荣《古代南海地名汇释》(1986)、林金枝等人《祖国的南疆——南海诸岛》(1988)、陈史坚《南海诸岛志略》(1988)和《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1987)、刘南威《中国南海诸岛地名论稿》(1996)、陈克勤《中国南海诸岛》(1996)等,详述南海自然地理等问题。赵焕庭《南沙群岛自然地理》涉及南海诸岛历史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植物植被、土壤、资源、自然区划、自然资源开发等方面,是研究南海诸岛地名必备参考书。该书发现信义礁、司令礁、南海礁、毕生礁、西礁、中礁等各有1沙洲,更新南沙诸岛的沙洲数目。向达《两种海道针经》(1961)虽未专门研究海南渔民的航海情况,但《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所记南海航线地名考证,对考证外国文献中海南渔民的命名,有参考意义。刘南威《中国南海诸岛地名论稿》和《南海诸岛地名研究》,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1987)、孙光圻《中国古代航海史》(2005年)、司徒尚纪《中国南海海洋文化史》(2013)、夏章英《南沙群岛渔业史》(2011年)、李庆新《海洋史研究》(1-10),涉及先秦时期沿海岛民捕鱼、岛上生活、航海技术、海洋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为本研究提供打下基础。

陈佳荣《中国历代海路针经汇编》(2016)、韩振华《南海诸岛史地考证论集》(1981)、《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1988)、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1987)、肖一亭《先秦时期的南海岛民:海湾沙丘遗址研究》(2004)、韩振华《南海诸岛史地研究》(1996)、李金明《中国南海疆域研究》(1999)、李国强《南中国海研究:历史与现状》(2003)和《中国三沙市》(2013)等,为本课题提供研究背景。

在南海海洋资源调查方面,夏小明《海南省海洋资源环境状况》(2015)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涉及部门最广的近海海洋综合普查的成果总结,对海南渔民历史上的南海诸岛航线、造船、地名命名、我国政府的管辖、南海的生物、海岛和矿产资源、资源开发和保护、海洋发展战略等,都有系统阐述,参考文献有价值。1991至1994年,中央民族大学王恒杰教授赴西沙和南沙群岛考察,发表《西沙群岛的考古调查》《南沙群岛考古调查》,对研究海南渔民文化遗产有参考价值。

三、海南渔民的关涉性研究

林金枝、何纪生、吴凤斌、李金明、陈启汉、王恒杰等对海南渔民的相关研究,关涉其在南海航海开发。刘南威《南海诸岛地名初探》《南海诸岛琼人俗名考》《中国古代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和《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渔民习用地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的土地名依据》《海南〈更路簿〉解读》,考证海南渔民命名南海诸岛96处;鞠继武《南海诸岛地名的初步研究》、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水产局、韩振华、何纪生、郭振乾、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周伟民、唐玲玲、海南大学《更路簿》研究团队、琼海市文化馆、海南省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对《更路簿》的调查征集,整理出一系列研究成果,涉及《更路薄》的综述、个案、渔民航海技术、渔业生产资料、法理、南海维权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辉明、廖大珂《近代西方文献中的南海——海南人的家园》以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航海图中的南海为切入点,选取罗斯船长、威廉·丹皮尔、亚历山大·乔治·芬德雷、霍尔斯布尔格、约翰·理查德、美国政府办公室、柯灵乌等记载海南人在东沙、西沙、南沙的航海活动。该论文首次以西方文献为研究对象,梳理海南人在南海活动,参考价值较高。刘南威《南海诸岛琼人俗名考》以表格形式列出西方国家音译的9个海南渔民的南海岛名,并将它们与海南渔民的《更路薄》相对照,启发本课题的研究价值。香港王彤报告文学《南沙群岛真正的主人》明确海南渔民是南沙群岛的最早开发者。王彤以洋人笔下的海南渔民、《更路薄》、孤魂庙、渔夫坟、礁盘出土文物及海南渔民对入侵者的抵抗活动作证据充分论证,为后来研究者提供许多重要材料和新的视角。

总之,对外国文献中的海南渔民研究,几代学人已多有涉及,材料丰富。但从总体上来说,尚不够完善,仍处于起步阶段。

四、结语

外国文献对海南渔民的记录是维护我国南海主权的重要证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局势日益紧张。外国文献所载海南渔民对南海诸岛的经营,是重要的实证资料。本研究将有铁的证据证明南海自古是海南渔民的祖宗海,有利于我国海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更路薄学”研究。

未来应关注外国船上的海南引航人、出入东南亚商行的海南渔民、南海诸岛上的海南渔民生活遗迹、西方文献所记海南《更路薄》、外国命名南海诸岛中的海南渔民俗名(小仓卯之助《暴风之岛》《中国海指南》等)及海南渔民对外国入侵者的反抗。因此,研究应在对现存有关海南渔民的外国文献进行搜集基础上,对述及海南渔民的外国文献进行摸查,整理出编年目录,整理出其中涉及海南渔民的部分,然后进行综合性研究,最终寻得更多铁的证据向国际社会证明,南海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南海诸岛渔民南海
南海超级巨无霸——“深海一号”
南海明珠
忍不住想打扰你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论中国对南海诸岛享有主权的法理及南海九段线产生的由来
纪念中国收复南海诸岛70周年图片展在海口举行
论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相关依据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