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善
[摘 要] 大叶栎用途非常广泛,其木材结构稍粗,是一种重要的薪材树种,在建筑建设以及室内家具、地板纤维板和胶合板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可用作造纸、培育香菇等。大葉栎的果实味道香甜,淀粉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并可用于酿酒与制作饲料。大叶栎适应性较强,而且萌芽率较高,根系发达。树形高大、叶片宽阔,在城乡绿化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叶栎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大叶栎;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92.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3-56-2
大叶栎又名大叶锥、大叶泡、裂壳锥等,属于壳斗科栲属常绿乔木,在我国广东、广西、贵州、江西、湖南、福建及云南等省区均有分布,同时在越南北部地区也有种植。大叶栎树干笔直,最高长至25.0 m以上,胸径达0.6 m,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均有分布,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之一。大叶栎主要分布在海拔1 600 m以下的混交林中,常为次生林的先锋树种之一。大叶栎萌芽力非常强,属于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同时适应性强、耐寒性比较突出、耐贫瘠,对立地条件没有严格要求,落叶量非常大,层厚且易于腐烂,对调节地表径流、改良土壤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叶栎存在大量的根瘤菌,固氮作用较好,能有效减少对肥料的依赖,是营造水源林、水土保持林的优质树种,并且可作为纤维板用材及制浆造纸原材料,开发潜力巨大。下面结合实践简要介绍大叶栎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1]。
1 大叶栎形态特征
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 Hook. f. et Thoms ex Miq.),为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5.0 m,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顶端短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窄楔形,叶缘具尖锯齿,叶背密生灰白色星状毛,有时脱落,沿中脉被长单毛,叶背支脉明显;叶柄被灰褐色长绒毛。壳斗杯形,小苞片长卵状三角形。坚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直径0.8~1.2 cm,高1.5~2.0 cm;果脐微突起,直径约6 mm。大叶栎为偏阳性树种,在土层深厚的酸性土壤中生长较为旺盛,国内外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如斯里兰卡、缅甸、印度等国都有种植,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2]。大叶栎树材质非常坚硬,可作为矿柱、车辆、地板等用材;树皮、壳斗可提取栲胶。
2 大叶栎生长环境
虽然大叶栎树属于偏阳性树种,但是对于幼苗阶段的大叶栎树需要进行有效的庇荫,成年的大叶栎树对光照需求量较大。同时,大叶栎树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没有太大的要求,酸性土壤更利于大叶栎树生长,通常黄山能生长成林。海拔高度700~2 800 m更利于大叶栎树生长,常常与光皮桦、高山栲和峨眉等混生。
3 大叶栎栽培技术
3.1 采种与种子处理
大叶栎的种子一般成熟于11—12月,种实脱落期30 d左右。当大叶栎树果实的种皮呈红褐色时,便可进行采集,随采随播。果实以选取充实饱满、圆形粒大为宜,可以在树上摘取,也可在地上捡拾,但以树上摘取为宜。因为种子掉落地上后会被一些虫、鸟或者老鼠所破坏。同时,林区空气比较潮湿,易导致掉落地上的种子霉烂或者发芽。所以,当大叶栎种子掉落地上后,应及时进行采集[3]。
贮藏前,将种子用50~65 ℃温水浸泡1~2 h,保证种子充分吸水,将象鼻虫闷死,将不饱满的种子及空料去除,并将浸泡过的种子置于干燥通风处晾干。贮藏方法以室内湿沙混藏效果较好,而且简单易行。
3.2 育苗
3.2.1 圃地准备。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地方,对圃地进行深翻并耧平,施足基肥,并制作苗床。火土灰能促进大叶栎树苗生长,所以施入基肥时应掺入火土灰。
3.2.2 种子催芽。进入春季2月后,应及时检查湿沙贮藏种子,适当加大和保持其湿度,间隔5 d翻动一次,将其中露白的种子选出来进行播种。应避免长时间贮藏种子,以免出现种子发芽或者霉烂等情况。
3.2.3 播种。可采用条播方式进行播种,设置10 cm宽的播种沟,深度控制在3~4 cm,每条沟间隔20 cm,沟内每隔10 cm播种一粒种子,播种量控制在750 kg/hm2。播种后及时覆细土,将3~4 cm厚的细土覆于种子上,整平后盖草。播种后要做好鼠害防治工作。种子播种后30 d左右开始发芽出土。
3.2.4 苗期管理。幼苗出土时,将种植沟上的盖草掀开一部分;幼苗大量出土后,将覆盖在上面的盖草全部揭开。夏季天气炎热时应合理进行遮阴,可以在幼苗周围插阴凉枝或者设置遮阴棚等。在幼苗旺盛生长期,每15 d左右进行一次除草工作;合理追施氮肥,如尿素或者人粪尿等。大叶栎树生长期如遇干旱,应及时进行浇水,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促进幼苗生长出更多侧根。采取上述措施,通常可产合格苗34.5万~37.5万株/hm2。当苗高达40.0 cm、地径达0.5 cm左右时,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出圃造林。苗高未达40.0 cm 的,可以留床继续培育1a。
4 种植技术
4.1 种植地选择
在大叶栎树造林过程中,应首选自然分布区进行种植,特别是一些海拔高度在800 m左右的丘陵和低山地区,土壤深厚、肥沃的赤红土及红壤等更适宜大叶栎树生长。同时,应选择最低气温保持在-2 ℃以上、年降雨量为1 800 mm左右、相对湿度在80%左右的地区[4]。
4.2 苗木出圃
大叶栎树苗起苗后不宜长时间存放,以免对苗木成活率造成很大影响。在起苗过程中要保护好幼苗根系,确保根系的完整性,更要保护好顶芽与树皮。同时,起苗时深度应控制在不小于25 cm。并对树苗进行合理分级。如果主根和侧根过长,需合理修剪,按照级别进行捆扎。如果苗木短时间内不能运至造林地,应进行假植。同时,调运过程中应包装好苗木,保持幼苗根部的湿润度。树苗包装好后应及时进行运输,并采取保护措施,定时进行喷水。
4.3 初植密度
在大叶栎树人工造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及培育目标等,合理地确定造林密度。在纯林营造过程中,初植密度应控制在2 500~3 000株/hm2,营造与针叶类树种的混交林时可以适当降低初植密度。
4.4 定植
大叶栎树在春季1—3月栽植为宜,栽植前应合理进行修剪,并合理应用生根粉、保水剂等提高苗木根部含水量。栽植时应注意深栽,回填土压实,保持幼苗根系和土壤紧密接触,避免水分过度蒸发,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
4.5 抚育管理
为了有效提高幼苗保存率,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加强幼苗抚育管理非常重要。通常,充分结合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对大叶栎树幼苗进行两三年抚育。大叶栎树造林后前一两年,每年对幼苗进行2次抚育管理,第3年进行一次抚育管理。抚育管理主要是及时清除林地中的杂草、合理施肥,以促进大叶栎树生长发育。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
在大叶栎树生长过程中,干枝肿瘤病比较多发,发病后在主干和枝条上形成扁圆形木栓化肿瘤,直径在1.0~6.0 cm,颜色为深褐色,质地坚硬。发病较重时,径、枝长满瘤,对林木生长造成很大影响[4]。为有效防控干枝肿瘤病,建议增加营养供给、合理修剪,用福星6 000倍液或福连600倍液洗干枝。
5.2 虫害
大叶栎主要害虫有栎褐天杜蛾、象鼻虫、柞天牛等。可以喷施90%敌百虫乳剂500倍液防治栎褐天杜蛾;用55 ℃温水浸泡种子10 min,能有效杀死象鼻虫;在蛀孔内注入40%乐果乳油500倍液1~2 mL,能有效防治柞天牛。
参考文献
[1]焦胜俊.探讨林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现代园艺,2017(20):40.
[2]陈刚.经济林木栽培种植技术及运用实践研究[J].农技服务,2017(3):93.
[3]李朝国,黄翼.经济林木栽培技术要点与主要问题浅析[J].南方农业,2016(18):113-114.
[4]秦超.海南速生大径材林木栽培基地建设稳步推进[J].热带林业,20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