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峰 丁超勋 余瑞丽 陈静文 邢俊举 陈俊豪
[摘 要]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通过推动经济发展、优化内部结构、促进文化繁荣、壮大人才队伍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为乡村振兴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农村信息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区域差异明显、资源统筹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发挥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及组织发展中的巨大潜力,从推进农村基础信息化设施建设、改善民生问题等5个方面提出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信息化;乡村振兴;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3-1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数据分析,深入研究农村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其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作用,提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
1 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促进农村各方面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与本文相关的文献主要研究农村信息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之间的关联性。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问题,如何发展和实现信息化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孔繁涛等提出以农村物联网、信息进村入户等工程为重点推进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1]。在三网融合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得到跨越性发展,加快了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杨建利等阐明互联网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信息化为“互联网+”与农村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大的牵引力[2]。赵春江等阐释农业信息技术的内涵,回顾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3]。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环节,其应用价值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王亚华等以乡村振兴助力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为切入点,着重讨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的重大影响[4]。张强等基于乡村振兴与农村衰落的关系讨论了乡村为何必须振兴、为何能够振兴以及怎样实现振兴[5]。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依托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廖彩荣等分析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提出相关实现路径[6]。唐任伍主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创新战略实施理念、加强乡村振兴制度建设等一系列举措[7]。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农村全方位发展。
农村信息化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过程中得以发展。陶有祥等分析了我国农村产业制约因素,指出实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并提出对于产业振兴的思考[8]。高万林等认为人才培养是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并依据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三方协力”策略[9]。沈费伟认为教育信息化对于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提出确立现代教育信息化理念、促进本土文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建议[10]。孟晓志在新时代乡村组织振兴背景下,根据乡村组织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树立乡村治理理念和提升治理能力的保障机制[11]。信息化时代提供了多种途径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从而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经过梳理大量相关文献发现,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研究并不多,学界关于农村信息化及乡村振兴的主要划分依据、路径的阐述等研究较少。为了深入理解和贯彻农村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目前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其路径展开讨论。
2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信息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村信息化设备、网络接入量、网民规模、电商平台发展等都得到了一定改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保障。
截至2016年,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较为完善。由图1可知,在全国范围内,通电话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通宽带互联网的村占比均在80%以上,电话的装配率几乎接近100%,从电话到有线电视再到宽带入网,国家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呈现出实用化、普及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相较于我国农村电话、电视、宽带装配率占比在80%以上,电子商务进农村在全国的普及率仅有25.1%,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代际差异、农村物流配送成本较高以及农村市场秩序缺乏等。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地域差异,西部地区在各个方面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乃至国家平均水平,其中安装有线电视的村仅占比65.5%,较全国平均水平少17.2%。同东北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有线电视的安装率相差30.2个百分点;同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宽带互联网的接入相差近31.6个百分点。这也从侧面显示地区之间的信息化设备配备存在较大差异,地区基本能力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信息化设备配备及农村信息化发展呈现地区差异。
互联网作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媒介之一,其发展进一步影响着网民用户。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2.25亿人,仅占总体网民的26.3%,农村网民规模之小显而易见,因此农村互联网发展对于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互联网宽带入网作为反映农村信息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反映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从图2可知,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在整体上有所增加,但是增加幅度较小。从2010年到2017年,农村宽带互联网入网的用户数量已从2 475.7万户上升至9 377.3万户。尽管如此,与城市及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相比,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发展规模普遍较小且发展缓慢、不稳定。2017年,我国城乡宽带接入用户差距达到16 099.4万户,直观地反映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自2014年以后,我国城乡宽带接入用户的增加促进全国互联网接入用户明显上升,但农村用户用网状况并未得到跨越性改善,应通过政府加大投資力度、改进宽带接入技术等途径加以解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发展促使农村在信息化方面的消费不断增加。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家统计局的农村居民消费数据可知,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消费从2010年近1 504.29亿元增长至2015年近2 909.23亿元,增长了93.4%。信息化发展不仅体现在运输、传输、计算机服务等方面,还在医疗、教育、农业等各个方面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 农村信息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五大路径
3.1 农村信息化建设助力产业现代化,促进经济水平提升
信息化与产业技术相融合促进产业向现代化发展方向迈进。以农产品发展作为切入点,运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加快推进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运输的流通性和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进一步提升,手机、电脑等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快了我国农村数字消费增长速度,进而给农村电商平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2019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的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3.1%,达116.4亿元。我国农村网商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为3 000多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从2014年到2019年6月底,我国淘宝村数量由212个增长至4 310个,实现了质的飞跃。淘宝村的发展带动大规模草根创业、促进产业兴旺、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进而加快经济发展和减贫脱贫的步伐。
3.2 农村信息化建设增进党和群众关系,推动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开展农村工作的基础,信息化建设则是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发展的着力点。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基层组织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教育进行自我学习,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的过程突破了时空界限。而信息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既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树立“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信息化理念,扩大农村党建信息化建设规模。目前,我国已建立2万多家党建网站,开办1 900个教育电视频道,开通6 900个教育手机报,实现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中央平台和地方平台的优化以及乡村终端站点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推进党组织完成党建考核、党务管理、信息互动等工作内容。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进而促进基层组织振兴。
3.3 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文化特色发展,丰富精神文化
农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家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通过影像、微博等信息化形式来记录民间的文学、戏剧、曲艺等优秀文化,使农村艺术文化领域逐步扩大,被人们所熟知。通过信息化和文化产业相结合,打造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道路,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从“十五”至“十三五”,国家不断重视信息化技术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结合。利用互联网、有线电视等技术载体,以远程教育的方式满足了党员和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基本需求。通过数字电视、光盘等载体为农民提供电影欣赏、知识讲座、农业科技等信息服务;开展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目前,我国坚持完善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信息共享载体的设施建设,部分院校图书馆将电子阅览室、网络影音室等对群众开放,支持当地信息文化建设。
3.4 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农村发展关键在于培养、吸引人才,使人才聚集,逐渐形成一支强大的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通过建设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又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有关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各种先进信息化设备进行农田建设、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生长环境温湿度和光照控制等。另外,农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了大批以农業为职业、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与此同时,在农村电商产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新型电商技能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使其掌握产品服务推广、网络营销分析、网络硬件系统建设管理维护等技能,缓解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紧缺的局面。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农村信息化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提高了农村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推进了信息化建设进程。
3.5 农村信息化建设助推生态环境优化进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习近平要求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切实推进解决好乡村建设存在的饮水安全、垃圾污水治理问题,不断落实“厕所革命”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
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不仅提高了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而且促进了农业及服务业等方面的发展。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饱和,农村污水处理率达90%,许多主流水务公司采用专业设备及技术策略来改善污水状况,提高水质达标率,其主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智能化方式,运用远程监视的溯源策略以及采用分布式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了传统控制系统的不足。在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采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策略能高效改善农村厕所环境。农村信息化发展逐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而有效推进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村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如图3所示。
4 农村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4.1 确保农村基础先行,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以信息化设施建设作为物质基础。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提升农村网络设施整体建设水平。在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增强基础设施服务,推广宽带通信网、5G移动互联网,加强信息化产品生产、设计。二是打造城乡一体化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现有设施基础水平下,统筹推进城乡信息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性,切实缩短城乡数字鸿沟。三是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通过信息化改变农村现有生产模式,打造农业数字化模式。通过温度、湿度、光照度传感器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对农业种植地实施远程监控和管理,从而使农业生产变得智能化和精准化。
4.2 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关注民生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农村信息化与民生问题的内在联系,通过现代信息化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加快远程教育、社会保障等惠民服务从城市走向农村的进程。一方面,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采用多样化的网络教学方式改进农村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推进互联网和健康医疗相结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医疗数据共享和医疗信息互通,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在线疾病咨询、远程会诊和治疗等服务。
4.3 争取财政支持,提高信息化建设投入比重
一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能使农村信息化建设稳步开展,主要应采取如下4种方式:一是完善保障机制,采用数字化乡村战略投资方式;二是充分使用现有资金加强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加大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和薄弱领域的资金投入比重;三是争取财政专项投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加强信息化建设;四是取得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工信部的鼓励与支持,不断增加农村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
4.4 完善规制和协同机制,创造信息化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缺乏法律保障体系,阻碍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因此,我国需从实际出发,抓住问题根源,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与农村信息化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一是要制定网上工作人员的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等相关规定,明确信息服务的整体流程,提高信息传达效率。二是健全奖惩机制,公开透明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的考评内容,对基层党组织的行为表现进行奖惩。
4.5 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培育信息人才
人民群众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农村信息化的内在动力之源。提高农民信息意识能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建设领域的步伐。一是增加宣传栏信息化活动展示和信息技术成果报道,开展村头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二是加强信息化人才专业培训,增进信息化人才和农民的沟通交流。通过零距离传授知识与经验,为农民提供更加具体、实用的指导,进而促进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孔繁涛,朱孟帅,韩书庆,等.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16(10):10-18.
[2]杨建利,邢娇阳.“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研究[J].中国農业资源与区划,2016(8):191-197.
[3]赵春江,杨信廷,李斌,等.中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回顾及展望[J].农学学报,2018(1):172-178.
[4]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6):49-55.
[5]张强,张怀超,刘占芳.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8(1):6-11.
[6]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6):795-802.
[7]唐任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3):26-33.
[8]陶有祥,成婷.精准脱贫战略下乡村振兴内生力机制研究:基于产业振兴的视[J].理论与现代化,2018(5):52-58.
[9]高万林,刘自力,李桢,等.三方协力加快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育[J].农学学报,2013(9):56-59.
[10]沈费伟.教育信息化:实现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选择[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54-60.
[11]孟晓志.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组织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