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定坤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发展,市场上N95、医用外科口罩等防病毒口罩紧俏,不少人家中的口罩库存即将见底。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将用过的口罩放到锅里蒸、放进水里煮、放在紫外灯下烤、噴上酒精消毒后再晾干等重复利用口罩的“妙方”。
乍一看,这些方法针对新冠病毒怕高温、怕酒精、怕紫外线的弱点,确实能将口罩上的病毒杀死。但是,防病毒口罩真的能这样处理,然后走上循环利用之路吗?
《科技日报》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华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的靳向煜教授,他曾主持完成针对非典疫情的“抗SARS病毒防护纺织品研制”项目。
问:“56℃、30分钟”可以有效灭活新冠病毒,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蒸、煮的方式实现口罩的重复利用呢?
靳向煜:不能。无论是N95还是医用外科口罩,它们实现防病毒功能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粒(气溶胶),而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材料构成。
根据设计要求,口罩要在实现较好阻隔效果的同时保证舒适性,所以医用口罩的吸气阻力一般不能超过343.2帕斯卡,日常防护型口罩的吸气阻力要小于135帕斯卡。为此,口罩中的过滤材料往往要经过驻极处理,使其携带微量的电荷,从而在比较蓬松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微粒。无论是蒸还是煮,水的进入都会使过滤层中的电荷迅速消失,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同时,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平均直径只有2微米左右,不耐高温,温度大于80℃时就会收缩变形,导致结构破坏,防护效果降低。
问:75%的酒精能有效灭活新冠病毒,能否在用过的口罩上喷洒酒精消毒,再晾干重复使用呢?
靳向煜:不能。一方面,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的外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酒精、水、血液、唾液等都很难渗入—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对医生的保护,防止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出现液体喷射造成感染—因此,表面涂抹、喷洒酒精很难对医用口罩内部起到消毒作用;另一方面,酒精会破坏口罩外层的防水结构—因为酒精的表面张力和水有很大不同,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料,对水和血液、唾液等的吸收会增强—加速口罩过滤层的失效。
问:新冠病毒对紫外线敏感,是否可以使用紫外灯、紫外消毒柜等对口罩消毒,实现重复利用呢?
靳向煜:不能。聚丙烯熔喷材料是一种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差,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熔喷材料的结构会发生破坏,即氧化降解,使过滤性能大幅下降。
课题组曾做过实验,如果对N95级别的口罩进行蒸汽、水煮、紫外灯消毒,口罩的过滤效率将由95%快速降低到60%以下,和普通的纱布口罩、棉布口罩差不多。
问:那么究竟有没有办法实现口罩的消毒再利用呢?
靳向煜:对普通人来说,没有。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高温、紫外线照射等方法都无法用于防病毒口罩消毒。口罩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消毒方式是环氧乙烷气体消毒,这在普通家庭中无法实现。
况且,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收人体呼出的水蒸气,过滤层的电荷会逐渐流失、吸附能力下降,即使消毒、晾干后也无法恢复,再次使用时起不到很好的防护效果。
不过,虽然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但除非是去医院、大型超市等高危场所或接触过确诊、疑似病人,普通人并不需要用一次后就扔掉,完全可以将口罩在通风处晾干后重复使用几次,从而减少口罩资源的消耗。
(摘自微信公众号“科技日报”,千百度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