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红木家具产业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的现象,吸引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巨额的利润,吸引了大量企业扎堆投资建厂,生产红木家具。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回归也让越来越多人开始青睐代表传统中国文化载体的红木家具。置办和收藏具有艺术价值的红木家具,成为了社会新的文化风向。本文通过研究中国红木家具产业之都——红木家具专业镇中山市大涌镇的红木家具产业为例,仔细从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外商投资、政府扶持、相关产业影响以及分工等因素归纳出红木家具产业集群的集聚原因,为未来大湾区的产业集群集聚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根据现行大涌镇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存在的因为集群产生的风险,并为产生的几个风险指出了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的解决对策以及未来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产业集群的原因;产业集群的风险;转型升级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05-0118-05
一、引言
中山市大涌鎮,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区域,在大湾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早年勤劳勇敢的中山大涌人,依靠一根木头,把家乡发展成大涌人引以为傲的全国的红木之都。2015年大涌镇地区工业总产值接近120亿元,牛仔服饰与红木家具两大地区支柱行业总产值达96.56亿元,占据了工业总产值的大头,达到81%的占比份额。红博会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大涌地区红木家具的销售增长。2013年红博会仅签订购销合同的金额就达到16.8亿元,2014年比2013年增长约3%;而2015年的红博会因为红博城的落成,吸引了多达20万的客商与游客前来参展,在场有9000多专业买家,签订购销合同和现场达成的销售金额合计就达到17.8亿元之多。地处大湾区的大涌镇红木产业群从萌芽到发展日趋成熟,用时短却势头迅猛,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学术界纷纷希望通过大涌红木产业的案例,总结出产业集群的主要原因,为日后大湾区各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规模化找到关键突破口。同时,大涌镇红木家具产业集群能为大湾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更多现实支撑,为如何解决未来大湾区各地区特色产业集群可能遇到的瓶颈作出先行示范。
二、文献综述
研究大湾区未来的产业集群发展,理应以“理论+大湾区当地发展的例子”综合研究,从而得出既具有理论性而又符合大湾区发展现实性意义的研究成果。
然而,红木家具产业在大涌当地发展的时间不长,国内外对该地区产业的研究匮乏。
一方面,学术界目前对大涌红木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地区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历史、成功经验以及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等方面,均是仅针对大涌红木家具产业集群本身的发展状况进行的浅层研究,没有结合产业的发展理论进行深入分析。
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的历史分为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三个部分来阐述(邝德文,2013)。起步阶段主要介绍了大涌红木家庭作坊的历史来源,而成长阶段则侧重描述了企业由于经济效益纷纷集聚大涌的现象。产业集群的逐渐形成,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政府决定对当地红木家具产业加大扶持力度,相关行业协会也相继成立。处于产业发展成熟阶段的大涌镇,开始更加关注产业自身的升级改造。红木企业对自身产品质量、品牌管理的重视,技术的升级改造,产学研的推广,大涌木材干燥中心的建立,《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的制定,会展经济的发展,等等一系列因素共同推动了大涌红木家具产业进入了下一个成熟阶段。
大涌发展过程中累积的成功经验——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的产业集群建设的成功,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创新的产品理念、开展公共平台建设、注重市场推广及培养龙头企业。在家具设计风格上推陈出新,融合时尚与传统;建设红木干燥中心,让集产学研一体的干燥中心反哺产业本身;为了促使产业硬实力和软实力并驾齐驱,政府充分利用红博会来塑造和宣传当地家具企业的形象;扶植红木家具的龙头企业,提升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素质,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刘向军,2011)。
大涌红木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大涌镇的大中小家具企业都普遍存在 “大而全”的发展特点。如实行大企业“大而专”、小企业 “小而专”的策略则会更好地顺应当前的生产要求。同时寻求植入“模块化”的技术,降低集群交易成本,强化企业间的横向合作,提高生产效率与横向经济,才是大涌产业的转型改革之路(房仲明,2009)
另一方面,目前对产业集群分析理论研究偏多,具体案例分析少。对产业集群原因的分析方法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集群主要是由历史条件因素、自然禀赋因素、分工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制度因素、非正式制度六个因素影响而形成。其中与政府有关的因素比自然禀赋造成的影响要大得多(徐康宁,2006)。而产业集群风险分析的理论研究里,产业集群的风险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主要包括创新、金融、地域、周期、政策、结构等。通过阐述各种不同风险的危害(赵强,2007)。笔者相应地提出了七个对策:建立预警机制,吸引国外领先技术的高新科技公司,完善政府服务功能,驱除企业创新的惰性,采取不同组合的多元化投资组合,积极构建知识联盟,提高企业信用水平。这些产业研究理论,如果能结合以大涌红木家具产业集群为大湾区的例子来分析,则会对大湾区未来产业发展更具有研究意义。
综上,对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的研究能同时结合大涌发展实例和产业理论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大部分只是对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的本身发展研究或者是脱离产业实例的理论研究。即使这样的研究存在,但数据与信息的时效和当下存在一定时间差。该地区产业发展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对大湾区未来的产业集群无法提供更多有意义和更深入的发展思路。因此,应系统地分析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的集群原因和潜在风险存在研究的合理性。本文将结合产业理论,重点对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的集群原因及可能存在的集群风险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仔细归纳产业集群的原因,更新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的最新发展状况。
三、大涌产业集群原因
1.地理因素
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位置的中山市大涌镇,距城区约8公里,临近石岐河,隔江与江门市新会区相望,中山市的“西进走廊”成为了大涌镇代名词。而且邻近港澳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对吸引外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期的大涌人民充分利用大涌地理优势,积极招商引资,把珠三角发达运输条件发挥到极致,通过水陆运输把本地的红木家具制品大批大批输送至全国乃至海外,收获了第一桶金。而后的近乎40年里,随着大涌镇的名号越来越响,来自四面八方有志之士纷纷涌入大涌镇,大兴土木,搬砖设厂,于是就有了集群的最初模样。
2.历史因素
产业集聚往往悄然出现,渐进式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产业集聚的雏形都是默默无闻地发展着,等到产业集聚达到相当规模,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克鲁格曼认为,偶然事件往往是集聚的形成起因,而迈克尔·波特也认为机遇是当地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大涌镇红木产业的集群大概起源于一根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坤甸木。坤甸出产的木材材质硬重,所以当时往返海上絲绸之路的中国商船多用此木材用作压舱木。广式家具中尤其喜爱价格低廉、材质坚硬的坤甸木材。价廉而又实用的坤甸木制家具在当时的中下家庭尤为流行。20世纪70年代,大涌镇农民林新活,利用修缮祠堂舍弃的坤甸木制成了简单的传统家具,并从修理旧家具开始起步,发展到制作家具并出售。这些做工简朴却舒适的仿古床和椅子,因其清凉结实、价廉物美的特点,受到了普通大众的青睐,大家纷纷选择购买坤甸木制作的家具。随着生意规模的日益扩大,林新活招收了一批徒弟,并创建了大涌首间家具作坊。接着,他扩大了学员的规模,并把木工技艺传授给学员。1979年,大涌第一间家具厂成立。随后,明智,冠南等作坊式的家具工厂陆续诞生,形成了当地红木产业集群的雏形。
3.外商投资因素
(1)大涌镇侨乡文化与侨资历史
长久以来,大涌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都受到华人华侨的深刻影响。中山市大涌镇作为广东省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60多个国家、地区的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有3万多人。大涌镇人民海外谋生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宋代。当年大批居民漂洋过海,外出打工,回乡探亲之时最常携带的礼品就包括红木。1973年广交会上,红木正式走进中山,中山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也由此开始。30多年来,各级政府特别注重吸收和利用外资,大力推进外资企业的发展,使得海外乡亲通过各种方式注资侨乡,助力家乡的发展。1984年,中山市委为加大吸引力度,对来中山投资办企业的外商实行十项优惠待遇。次年,国家也对外资的引入提供了更优渥的条件。对回乡办厂投资的华侨,采取三年免征所得税的政策;设备、材料进口放宽和产品可在国内销售等优惠政策。当年大涌区在“三来一补”的基础上,外引内联,借外来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新企业,加速发展自己独特的工业。至1986年,全镇“三来一补”企业创汇117万美元,首创百万美元历史。1992年~2005年,青岗旅港乡亲投资3亿港币,兴建利兴强工业村,旗下12家集贸易、开发、生产于一体的子公司,年营业额15亿港币。截至2003年,大涌镇有外资公司33间,投资总额达13亿元。
(2)侨资组成
大涌镇侨资主要表现为侨汇、捐赠和投资。
侨汇是资金汇入家乡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早期的侨胞大多家庭中,大多秉承着“男出洋,女耕织”的思想,因此家中壮丁成了早期出国打工者的主力军,而侨眷则留在家中。侨胞在国外赚的血汗钱寄回家,赡养老小,置买田地以便将来回国安享晚年。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侨汇成为了侨眷家庭中经济的重要来源。侨眷家庭购买力强,直接促进了本地个体经济的发展,也无形之中影响着当地侨乡人民的生活习惯,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个体经济起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侨眷家庭在当地收入丰厚,恩格尔系数普遍偏低,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家中的储蓄日益增多,间接促进了侨眷家庭对当地企业的投资,推动着当地的经济发展。
捐赠,是华侨报答家乡恩情的传统。这大多来源于扎根心中的宗族,乡土意识。广东的乡村文化里,宗族意识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信念。相同地缘相同宗亲,血缘造就的宗亲关系促使同一宗族里的族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族里有人发家致富,便会帮带族里的其他人,越来越多族人过上了好生活,宗族的名声发扬光大,远近闻名,每个族人都倍感自豪。而且多年的海外生活,更是加深了侨胞心中浓浓的爱国情谊。尤其面对国外高速发展的社会与落后的家乡面貌对比下产生的强烈反差,在他乡遭遇的不公平对待,更是坚定了侨胞们一心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这些因素就形成了侨胞对家乡捐赠的原始动力。早期的捐资主要集中在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政府利用捐资,兴修水利、马路、桥梁等公共设施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大批学校,提升当地的文化水平。
投资相比于侨汇和捐赠,是一种和市场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的集资方式。侨汇往往依靠的是侨眷的家庭储蓄,捐赠依靠侨胞自发的爱国情怀,而投资本身具有的稳定性更能促进家乡的发展,无疑是三者中势力最猛的。
(3)华侨为大涌镇发展带来的改变
海外华侨为大涌镇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更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领先的经营模式和中西方交融的艺术审美。产品在落后的设备和过时的工艺流程年代往往比较粗糙。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引进高科技设备和流程之后,有了质的飞跃。在带来技术的同时,华侨们同样改变着家乡对艺术的审美。华侨们带回观赏品和建筑材料,外来文化逐渐相融于本土文化中。大量的进口木材与画风迥异的雕刻风格相融于仿古建筑之中。
4.政府因素
(1)政府为大涌镇打造科研平台,支持创新和升级
在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下,当地成立了木材干燥中心、大涌镇纺织产品检测中心、中山市红木家具研究开发院、广东省质量监督红木家具和办公家具检验站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红木家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产学研合作的结晶。当前,大涌镇拥有19家市级以上(含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为企业创新提高技术支持。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木材干燥中心开展红木家具科研攻关,在2004年攻克难题,把当时的木材烘干处理技术由普及烘干改进为全电脑烘干,并于次年成功研究出“真空干燥技术”,攻破了红木家具多年的技术难题,造福社会,此后大涌镇的红木企业均由此获益,为中山大涌镇在红木家具产业获得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府联合高校研发新型环保家具漆。2004年,大涌镇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研究出一种无毒、环保、成本低、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环保型家具漆,符合绿色家居、安全健康的理念,充分为用户考虑,在红木家具产业的竞争浪潮中出类拔萃。
政府鼓励企业采用CAD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大涌的家具企业重视对设计和时尚的资源投入,2002年,全镇已有85家企业采用CAD技术设计家具,造型新颖时尚而又不失高贵典雅,这些企业在设计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全镇红木家具的专利申请在2005年一年时间里就超过了40个。另外,在加工技术方面,2005年开始大涌镇企业已经开始往自动化数控技术加工方向发展,创新意识觉醒之早让人惊叹。
(2)政府重视产业人才的培养
政府积极引进人才。镇政府对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邀请陈培臣、嵇锡贵等国家级工艺大师,教授尖端的红木家具的雕刻工艺。同时为了培养本地美术大师,鼓励本土创作人才,先后举办了中山市“广信杯”红木家具职业技能竞赛并连续三年举办红木雕刻技能大赛,选拔了不少专业人才,评选工艺美术大师,创建大师工作室。在培养雕刻工艺等技工人才的同时,大涌镇也不忘培养匹配的专业导购人员,通过开展红木导购比赛评选“最佳”导购员等措施,选拔出一大批本土红木专业人才,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镇政府促成红木家居学院的落成。为了给红木家具产业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的专才,2017年1月,镇政府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协议,共同合作,建设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红木家居学院,并于当年9月开始正式招收第一批学生,4年内学生规模有望达到400人以上,而学生的教学和生活地点均落在红博城及其红木总部大厦内,且招生生源对大涌本地学生采取优惠照顾政策,在同等条件下,尽量从大涌当地选拔和培养人才。
(3)政府制定标准,把好质量关
大涌镇红木产业大规模集群后,红木家具的质量开始受到大涌镇政府的关注。政府联合红木企业及行业协会,共同制订了《红木家具大涌产业联盟标准》和GB28010-2011《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并成为了第一个修改国家轻工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经过大涌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多家红木产业领军企业的研究与推敲,国家轻工行业标准QB/T2385-2008《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成功完成修改。
(4)政府创造媒体宣传条件,实现招商“零距离”
大涌镇政府致力于打造产业全媒体平台。大涌镇政府紧跟社会潮流,抓住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机遇,决定打造一个全媒体平台,联合互联网和媒体,推广宣传大涌红木集群产业,让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的品牌更响。作为国内第一个红木家具行业产业基地全媒体平台,主要运营大涌红木微平台、大涌红木网、《大涌红木报》三大媒体平台,建造一个拥有信息内容、传播速度和受众覆盖度的三维度立体平台。三大媒体平台分工合作,各有特色。大涌红木网主要关注红木企业的生产基础,为基地企业提供帮助;大涌红木微平台以联合微官网和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搜索各家具品牌的途径,方便消费者更快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具企业;《大涌红木报》则担当传播最新产业新闻的重任,及时公布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的最新行情。且报纸成本低,易携带,是消息传播的传统路径。而2017年红博会继承往届风采的同时,全媒体顺势为自己宣传造势。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广东电视台、中山电视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中山日报等知名媒体对红博会进行全方位跟踪报道;弘木传媒旗下的品牌红木网、《品牌红木》杂志等媒体资源,实现泛大众式的宽度宣传传播;网络专题、微海报、《大涌红木报》等宣传无孔不入,全方位覆盖实现招商加盟“零距离”,为红木产业招商销售扩宽新渠道。
(5)政府促成举办的展会
大涌红木区域的品牌在红木会展屡次升级的过程中,扬名四海。大涌的会展经济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①红木家具博览会的最初形态。早在2001年12月,大涌就召开了第一届届中国红木家具发展研讨会暨大涌红木家具精品博览,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光注,成为了焦点。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红木家具为何物,大涌人敢为人先,可谓“石破天惊,首开先河”,率先将红木家具展现在人们眼前,并通过研讨会传达给人们。红木家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大有文章可作。
②红木家具博览会所向披靡,走向全国。第一届展会的大获成功,给了大涌镇继续举办的信心与动力,与红木相关的各种展会接连举行。“大涌红木家具进京展”于2003年在首都北京开幕,进一步向广东以外,甚至全国推广大涌红木。此后,大涌红木产业开始走向全国。
③红木家具博览会不断升级,完成蜕变。大涌红木不仅在产品的雕刻工艺、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建立等方面突飞猛进,还进一步开始关注展会的形式与内容,吸引更多的目光。2012年,大涌“红博会”移步中山博览中心,联合三镇即沙溪、大涌、三乡了联合举办,亮出中山风情。展会内容在当年得到了补充和创新,增加了红木家具的种类,使展品种类更加多元化,实现了多区域流派家具大聚首。截至2015年,中山博览中心已连续举办了四次红木家具博览会。而2016年,“红博会”相比过去,有了巨大的变化。红木家具博览会再次回归红木专业镇大涌镇大本营,源于红木文化博览城的启用。“回归”后的红博会占地达2.5万平方米,创下中山历届“红博会”先河,吸引了中山本地、北京、浙江东阳、福建仙游等顶尖企业参展,与此同时,深发、泰和园、卓木王等多家综合实力强的名企入驻。此界红博会无论在规模还是展品种类上,都在行业专业展会名列前茅,共吸引客商和游客達60万人次,成为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红博会”。而2017年三月举办的红木家具博览会,则更是联合中山另一个特色小镇古镇镇,以其特色产业灯饰产业,第一次联合“红博会”与“灯博会”,借力中山全力创建特色小镇的美好时机,促进灯饰和红木两大产业合作发展,为建设家居一体化采购与体验平台铺路。联合“灯博会”的同时,“红博会”也不忘自身的升级。2017年首次开启了“中山名优产品出口交易与体验中心”示范展馆,展示中山各大镇区的名企风采,让外界对中山的经济发展有更深的认识。红博城“千年走一回”博物馆群落于2015年正式开放,现已成为中山旅游的又一个好去处。博物馆群落通过科技与实物,让游客对红木的品种有更具象地认识。展会不仅分展区展示红木家具,供游客参观和选购,还会同期举办红木拍卖会,红木产业高峰论坛,旨在为业界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向社会传递红木产业的最新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行业热点指明方向,让更多的人对红木产业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而前往“红博会”参展的经销商,可亲自到产业集聚区的数千个红木家具企业挑选家具,享受品牌全面的购买便捷。企业与经销商的零中介洽谈,节省成本又可购买最好的产品,双方了形成稳定、可靠与透明的合作关系,解决了经销商与厂家难合作、难沟通的问题。
(6)政府斥资打造“红博城”
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是中山大涌镇红木家具产业集群的升级力作,是一个有创新,开放,传承的理念打造的殿堂级文商旅一体红木产业综合体项目。“红博城”斥资达48亿元,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其以成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设计建造,将成为中国第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级红木文化与生活一站式采购平台。
“红博会”利用“红博城”设置六大展馆。2017年在“红博城”举办的“红博会”展会面积大幅扩增,涵盖了红木家具产业的各个环节,设立了设计馆、品牌综合馆、高端品牌常年展馆、新中式家居馆、木工机械馆木雕工艺品馆等六大主题展馆。新中式家居馆则重点突出新中式,为经销商选择新品牌、新产品的综合家具一体化提供场地设置展区,中山忆古轩,博大家具等品牌聚集于新中式家居馆,引领新一轮时尚风潮。高端品牌常年展馆则陈列着中山区氏臻品、伍氏大观园、合兴奇典居等知名品牌。除了三大展销红木家具的展馆,还有关于红木产业链中其中关于设计、雕刻和加工环节的三大展馆。设计馆则是厂家与设计、配套产品等服务机构合作交流的展区;木雕工艺馆主要是零售消费者购买红木木雕工艺品的展区;木工机械馆则展出红木家具生产所用的设施,如木工机械和烘干设施等。
“红博城”主体商城的规划蓝图。“红博城”主题商城共有六层。其中一层至三层均是红木及其衍生产业的黄金商圈:一层主要汇聚红木品牌旗舰店,二层则是主打工艺品,展示工艺品品牌,三层则是放眼全局,展示全国红木家具品牌。六层还设置了高峰论坛中心,可以同时容纳800人~1000人,是各式专题讲座、收藏拍卖会、研讨会、中式演出的绝佳平台。
5.延伸产业旅游业对当地红木家具产业的影响
红木家具产业衍生出来的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对大涌的红木产业无疑起着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
(1)设立“红博馆”
“红博馆”是“红博城”里的一大亮点,已成为中山市重要的旅游景点。“红博馆”分为五大主题馆,通过不同主题的内容,向观众传递传统文化,打造极具思想、科学和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展览。展馆通过动静两种不同的展现方式向参观者述说着“红博馆”的展品。通过静态的方式,即把关于木材历史、生长信息、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图文资料、木材的实物、雕刻艺术品等展现在主题馆内,让观展者通过视觉了解木材的生长状况与科普知识,同时欣赏中国高水平的艺术雕刻展品,包括千百件名贵的黄花梨、乌木、崖柏、孔雀石,以及景泰蓝工艺传世的精品,接受艺术的熏陶。“红博馆”还采取了另外一种动态的展览方式,利用虚拟环境,二元、三元、立体的以及声光电手段,生动逼真地再现了生命的跃动与历史文化。3D技术和半球天幕投影的两大前沿科技,让参观者在黄花梨主题馆中如身临其境,仿真还原黄花梨树木生长之地,体会黄花梨在时间长河里见证人文与岁月的变迁。而崖柏主题馆则是采用了目前社会上流行的VR技术。悬崖独木的VR真体验现场,是让观众带着专门的VR视觉眼镜,体验其生长地悬崖边的刺激惊险,一睹壮丽的自然风景。丰富的VR体验让游客能够对木材的生长环境有一个更全面直观的了解与认识。
(2)建造中国首个红木主题酒店
“红博城”正在建设中国首个以红木为主题的红木酒店。计划建成17层楼高,酒店内设计古色古香的庭院供访客休息游览,还设有四合院式的客房、宴会厅、电影院以及会议厅等板块供访客使用,是游览红博城选购红木家具绝佳的下榻之处。
(3)“红博城”内的其他旅游元素
“红博城”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除了设置了众多的红木家具展馆外,同时还建造了一系列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隆都里作为美食文化一条街,以广府、巴蜀街巷为设计蓝本,汇聚了以隆都里为主的各式各样的美食。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可以在民间食品加工坊观赏民俗手工技艺等表演。岭南文化街是一条贯穿"红博城"一期一区第二、三层中心200米的文化街融入了仿真天幕、彩色玻璃、蚝壳墙、大榕树、骑楼建筑等岭南地区独有的文化标志,使游客宛如穿梭时空,置身旧时岭南的街道上。中国红木文化主题邮局是中国首家红木文化主题的邮局,为前来“红博城”观光的人们提供纪念戳、本地纪念信封、明信片、邮票等邮政服务,供游客留念与收藏。古戏台是国内唯一一个运用名贵木材——红豆杉打造的戏台,因其散发的特殊物质——紫杉醇对人体有保健的对用,因此吸引了一大批观光的游客前来参观、感受,是“红博城”的一大亮点。
四、结论
1.总结
大涌镇红木家具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改革开放之后飞速发展,从家庭手工坊发展到中国红木家具之都,这当中得益于政府对产业的大力支持,从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发展会展经济,到建立红木检测标准、把好质量关等一系列引导政策,是大涌红木产业往成熟階段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政府的因素,当然其中的偶然的历史文化因素、粤港澳大湾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因素、旅游业如红博城产生的影响因素、分工因素、早期的侨胞等外商投资因素等都是构成大涌产业集群规模的源泉。而集群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创新惰性风险、结构性风险、金融性风险、周期性风险等,值得通过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的集群例子,引发学术界未来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如何规避潜在风险提出很好的路径。
2.展望
未来的大涌红木家具产业将继续推进产学研的深化合作,引进红创空间、孵化基地、环球文化科普中心等,与科研院所共同携手搭建更多公共平台,为红木家具企业提供技术科研支持;也会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带头创新改革,引领集群企业内部的中小企业创新改革,推进转型升级。而且大涌红木也将会迎来产业升级,走“红木家装一体化”的道路,政府为红木企业与家装公司搭建更多的沟通平台,促进合作交流,也会建设一批高端的“红木家装一体化”的体验馆,让“红木家装一体化”实现大涌红木产业向品牌型产业转型发展。
大涌红木家具产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的成熟范例,形成了一条具有大湾区文化烙印的特殊的发展轨迹。在大湾区产业集群发展道路上,大涌红木家具产业群一直走在前列,在不断地发展和升级改造中,总结思考,为大湾区发展提出更多接地气、符合大湾区当地文化和发展特点的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潮龙起,邓玉柱.广东侨乡研究三十年:1978—2008[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9,(02):61~71.
[2]陈丽贞,闫雨诗,张庆茹.红木特色产业融资体系及风险研究——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5,(20):221~222.
[3]房仲明.关于大涌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12):108~109.
[4]姜征.广东中山大涌镇荣获“中国红木产业之都”[J].木材工业,2013,(01):63~63.
[5]陆薇.大涌镇红木家具产业集群现状分析[J].家具,2011,(05):116~117.
[6]李兴畅,王洁,张佳琦.大涌镇红木家具企业品牌战略管理初探[J].家具,2014,(02):70~74.
[7]刘向军,陆薇.从中山市大涌镇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建设实践看区域品牌培育[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1,(03):18~20.
[8]林金枝.侨汇对中国经济发展与侨乡建设的作用[J].南洋问题研究,1992(02):21~34.
[9]潘小璐.中山市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1):111~112.
[10]山岸猛,劉晓民.改革开放后广东省侨乡的经济变化与海外华侨华人——以台山市的新移民和侨汇为中心[J].南洋资料译丛,2007,(03):65~80.
[11]韦齐杰,彭鑫.特色经济催生红木信贷[J].中国邮政,2012,(05):40~41.
[12]吴国林.区域技术创新平台研究——大涌红木家具专业镇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1):162~164.
[13]杨奇星.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以中山大涌红木家具为例[J].中国商贸,2010,(21):60~60.
[14]X.M.Xie,Y.H.Wu,G.X.Ma.Driving Force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owards Innovative Clusters:Accelerating the Innovation Process[J].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2016,24(2):161~178.
[15]Young Joo Lee.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dustrial Clusters from Spatial 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Sciences,2004,4(2):21~40.
作者简介:
林卓欣,昆士兰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旅游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