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应急物流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2020-04-20 11:25王成林吴雪莲孙彦标张丹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5期

王成林 吴雪莲 孙彦标 张丹

摘要:通过对我国应急物流现状的深入分析,得出了目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应急物流资源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基于多主体协同的共享物流中心运作模式,并结合通州区实际情况进行了应用分析。

关键词:区域应急;应急资源;物流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05-0025-02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急物流服务是其中的重要保障基础,承担着将应急物资提供给受灾民众的核心职能,对拯救受灾人民生命、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救援能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1]。我国历来重视应急物流保障工作建设,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调整,但是由于灾难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还需要创新驱动。

一、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分析

1.政府应急物流管理职能在不断优化调整

我国政府对应急事业高度重视,1998年民政部、财政部开始联合建立全国范围内统筹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包括中国十字会等也在结合自身业务组建备灾救灾的全国性人道物流服务网络。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公共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创新,为了更好地发挥规模整合优势,构建统一应急管理体系,2018年新组建应急管理部,整合了9个单位相关职责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职责。开始探索从国家层面在应急管理相关领域进行统筹,加强顶层设计,为应急物流的新时期的系统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更加便于面向被救助地区的分散化独立型物流服务转变为集中式综合服务,为科学援救提供保障。

2.应急物流服务系统已经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国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已初步形成。以国家设立的19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骨干,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建立了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251个地级市和1079个县级市建立了相应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储备点。同时各个部门也在大力开展应急物流资源建设,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形成了以总会、区域性、省级备灾救灾中心为基础,灾害多发的地市级和县级物资库为补充的国家、区域和基层三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总计350个备灾救灾中心。前民政部自上而下分层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多灾易灾的地市和县(区)设立了本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体系。全国范围内建立500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统筹协调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社区也有相应应急物资储备,据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统计,总共有1488个社区达到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2]。在救灾物资储备方面,基本上建立涵盖受灾群众急需的帐篷、棉衣被、睡袋、折叠床等14个应急物资品类。同时依托国内强大的综合性交通网络建设,应急物流救援通道已经形成,可以满足公铁空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型应急物流保障任务需要。

3.应急保障能力已经得到实践检验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应急物流服务系统经过多次实战检验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保障能力。以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为例,政府30分钟内对灾害等级做出准确预判并启动一级响应,受灾三小时后,武警官兵以及医疗救援力量携带物资到达现场,经过电力抢修,当晚6点30分全县恢复正常用电,这都说明了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地震的综合应急救援效率,包括紧急避险、物资调度、空中救援、医疗救护等一系列环节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雅安、鲁甸地震、九寨沟地震救援中都得到了验证[3]。

二、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1.系统运作资源仍需要进一步拓展

由于受到历史、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制约,目前我国应急物流保障资源整体还处于发展阶段,一是以物流仓储设施等为代表的核心资源仍难不足,难以满足大批量的物资存储需要,特别是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仓储设施还需要大力加强,一些面向特殊品类的专业仓库建设也急需加强;二是全运作流程资源配置不均衡,应急救援活动需要采购、运输、储存、调拨、配送、回收等环节协同才能有效实施,但是当前系统建设还处于以仓储设施建设为主的阶段,运输、配送、信息化、报装等资源配置还存在诸多瓶颈;三是物流网络布局合理化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满足不同区域的应急响应要求。

2.统一调度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灾害发生过程中,物流服务需要会出现突发式增长,跨地区、全流程、网络化的物流系统协同需要高度协同的统一调度体系作为支撑。在物流存储方面,多主体的库存信息、车辆信息、需求信息需要短时间内快递精准匹配,实现应急物流供给与需求快速匹配,减小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目前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技术不断发展,为该类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技术思路,但是很多领域的应急物流领域调度技术还停留在单一的人工通讯为主的阶段,其及时性、精确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3.社会资源需要进一步融合

由于我国的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政府的财力、物力、人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应急物流体系建设需要紧密联系社会资源,建立共享、共用、共赢机制。例如很多地方的商務部门所储备大量生活物资,如肉禽蛋奶、粮油、蔬菜、应急快消食品等都是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完成。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努力建立应急联合储备机制,形成多主体参与的共治体系,从而为应急物流服务提供更多的资源选择途径。

三、多主体协同应急物资共享物流中心的运作模式设计

在目前现有条件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还是处于集中式存储、大范围配送保障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应急存储物资数量有限,考虑到灾难的不确定性后无法采用前置存储的方式提供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面向全国范围的大型专业化的枢纽型物流中心的建设已经初步布局完成,以满足民生综合需求为导向的建设要求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以某一较小区域受灾为例,需要多个部门的多种救灾物资以不同运输工具配送,造成了物流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不足,而受灾区域也面临多次沟通的问题,从而造成救灾物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重点应对部分灾难区域相对集中城市地区,可以考虑建设多主体协同应急物资共享仓。该共享仓的运作机制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