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阳新采茶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北省重点扶持及保护的剧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大众审美的流行趋势的变化,其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本文在调研阳新采茶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利用新媒体、实施文旅结合、开展传承知识普及等方面发展阳新采茶戏。
关键词:阳新采茶戏;文化遗产;困境;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和自媒体等新兴行业兴起,面对的多元化文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许多非遗危机重重,或因内容的陈旧,或因大众的喜好,或因市场不景气,使得传承人逐渐减少,受众缺乏,社会关注低等问题。阳新采茶戏作为湖北省重点扶持保护的剧种,具有两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但近年来其发展、保护、传承受到了极大冲击。
一、阳新采茶戏简介及发展现状
阳新采茶戏是流行于鄂南、赣北的一个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湖北省十大稀有剧种之一。阳新采茶戏的音乐由正腔、彩腔、击乐三部分组成。其中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属板腔体音乐。它曲调优美,表现力丰富,可塑性大,是阳新采茶戏音乐的主要声腔。除了正腔外,彩腔也是该剧种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彩腔包括乡土气息浓厚的【灯歌】【山歌】【田歌】【彩调小区】以及道情渔鼓、情歌专用小调和插曲40余支。2008年,阳新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阳新采茶戏在经历四十多年的发展后,已经创作、移植现代戏和传统剧目一百多台,并在宣传普及、剧种保护传承、作品创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7年,大型原创红色阳新采茶戏《龙港秋夜》参加湖北省第三届地方戏艺术节入围重点剧目。2018年7月阳新采茶戏《龙港秋夜》代表湖北省“天下第一团”稀有剧种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被阳新县委宣传部评为“突出贡献单位”。同年10月,大型原创红色阳新采茶戏《龙港秋夜》将代表湖北省参加2018“茶香中国”首届全国采茶戏汇演、湖北“荆楚名团聚江城”活动会演、第三届湖北艺术节暨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作品展演剧目,并荣获湖北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屈原文艺奖。2019年11月3日阳新采茶戏《腊米树下》赴江苏省张家港市参加“第八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比赛”,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三项大奖。《杨家喜事》按照市委要求,以精神文明建设为题材新创剧目荣获湖北省文联戏剧家协会重点扶持剧目。传承方式方面,阳新采茶戏也从最开始口口相传,各村各户之间的“斗歌”,逐步发展为部分优秀演员搭戏台子表演,供老百姓观赏,到近年每年演员们都会分组去不同的地方惠民演出以及走进校园为中小学生公益演出,每周五都会在人民大礼堂展演。
二、阳新采茶戏存在的问题
在阳新采茶戏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其发展也面临诸多瓶颈。
首先,阳新采茶戏的市场导向以及运营方式较为落后。政府集权程度较高,束缚了戏曲的市场化,“从制定计划到组织实施,从编排戏曲剧目到正式进场演出,都基本由政府指挥而非根据市场发展自主调节,政府在传统戏曲文化艺术的发展方面,主要重视社会效益和价值向导,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经济效益”(《传统戏曲文化产业的困境、机遇和发展战略》(严丽娟))。
其次,在内容上需要推陈出新。阳新采茶戏部分剧目内容太过于拖沓,一段唱词需要好几个人重复的唱,给人一种审美疲劳的感觉,整场剧目演下来,不仅演员表演得累,观众们听起来也觉得繁琐。还有部分剧目内容过于陈旧,剧中还有部分旧思想的宣扬,被视为糟粕,需要根除这些糟粕。
再次,演员层次及水平参差不齐。当前阳新采茶戏的演员主要靠政府给编面向社会招生,每十年会招三十个学员去培训,但由于选拔方式及考核标准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学员都很出类拔萃,一些年轻演员不论是舞台功底还是对剧本的理解和演绎都不是很如意,基本十个里面能有一到两个是极其优秀。并且观众群体也比较有限,大部分都是年龄稍大的群体,因为现在社会的进步,吸引年轻人眼球的东西太多,就不会过多的去注意这些本民族本土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
最后,资金问题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阳新采茶戏大部分的演出都定位于公益,旨在普及传承文化,但地方资金投入较少,演员们的舞台装备需要以生活的保障不足,也限制其更好的发展。
三、阳新采茶戏的发展策略
1、利用新媒体等新兴手段加强宣传普及
目前看来,抖音自媒体现在发展得如火如荼,不仅供人娱乐,也有很多能够学到实质性的东西,现在许多行业用运营抖音号把自己或自己的产品推向大众。笔者认为阳新采茶戏可以建立一个阳新采茶戏平台的抖音号,上面分享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演出以及演员们对大众进行阳新采茶戏的介绍与教学,并且可以开设直播与群众们进行互动,使得大众从认识到了解再到喜爱,鼓励作曲家和演员们在不失原有特点的基础上去推陈出新。
2、与影视行业相结合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部分的电影和电视剧的题材都来自于一些经典小说,可以把阳新采茶戏里面比较出彩的剧目拿出来创作为一部电影或电视剧,里面既有演出剧情,也有鲜明的角色,台词就由念白及阳新采茶戏的唱段组成,可能会掀起一阵阳新采茶戏热潮,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其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3、试点在本地一些音乐类高等院校开设此类课程
可通过校地合作,在本地高校开设采茶戏方面的选修课,将采茶戏理或者采茶戏表演课融合,让学生们更深入的了解采茶戏并且亲身感受采茶戏,能够把阳新采茶戏带到各个地方,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以文旅结合为契机促进发展
阳新本地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氛围,如王英仙岛,享有荆楚第一奇湖之美誉,是省级生态旅游風景区。可以将阳新采茶戏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结合,让游客在看山玩水的过程中体验、感受阳新采茶戏的文化魅力和价值,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有效促进阳新采茶戏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的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有效宣传采茶戏,同时了解当前市场走向,征集观赏者的意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努力往大众审美方向前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得采茶戏与旅游业之间能相得益彰,吸引大量的游客,做到双赢共赢。
5.进行全国各地的进行交流展演
寻求政府的帮助,给出资金支持,去到同样有非遗的地方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招募学员,这样不仅让各地都能知晓阳新采茶戏,也能欣赏到全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各个地方的文化交流,面对全国,范围较广,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演员短缺的问题。
总之,阳新采茶戏通过戏剧表演的手法再现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民生疾苦,同时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婚姻爱情、道德伦理、乐观向上的人文风尚,它作为阳新县知名文化品牌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加强对采茶戏的了解、研究、传承并发挥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当前的重点。我们作为新一代新青年,有责任去弘扬本民族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阳新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优秀的传承者及演员们、广大的阳新采茶的爱好者,相信阳新采茶戏这朵“美丽的山茶花”越开越绚烂。
参考文献:
[1]明淇,饶阳,黄沁,刘雁铭.阳新采茶戏现状调查报告[J].戏剧之家,2015.
[2]费丽君.阳新采茶戏的发掘、发展与传承[J].戏剧之家,2018.
[3]柯俊.阳新采茶戏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4]徐晓燕.阳新采茶戏声腔的发展方法[J].美与时代,2007.
[5]吕梦莹.阳新采茶戏采访纪实(一)[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
[6]雷晓伟,成惠玲.阳新采茶戏的“非主流”传承方式探究[J].音乐创作.2018.
[7]曹诗图,鲁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04).
[8]张静.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观察与思考[J].戏剧文学.2018.
项目名称:四川轻化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2019063
作者简介:
马清清,女,1996年1月,汉族,湖北黄石人,四川轻化工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声。
指导教师简介:罗立章,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