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五大商业趋势

2020-04-20 10:46科尔尼全球商业政策委员会
财经·年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无现金储能电池

气候变化带来对新一代基础设施的需求、电网级储能电池革命、全球再培训浪潮、与新流行病“孤独”做斗争、社会无现金化,这是2019年-2024年影响全球未来发展和商业环境的五个趋势

每年年底,科尔尼全球商业政策委员会(GBPC)都会发布未来五年的新兴趋势。不同于面向未来人口、经济、环境、地缘政治和科技演进的宏观趋势预判,科尔尼的“新兴趋势”侧重于关注近一年开始涌现,但当下看似不太引人注意,却可能会对未来五年商业和政府的运行带来显著影响的中期趋势。这些趋势将随着时间变化逐渐分化,部分中期趨势可能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具备长期影响的趋势。

随着中国即将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中国企业与各级政府在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长期宏观趋势,也需要重视未来五年的新兴趋势,理解其影响与冲击,以提高面向下一个五年的战略规划的相关性。

一、为适应气候变化,将新增巨额基础设施投资

未来五年,随着产业、政策决策层和全球民众逐渐感受到严峻气候挑战的影响,全球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投资或将超过5000亿美元。政府和私营部门都将加大力度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引发的天气事件。

2018年,全球自然灾害数量高达394起,和过去50年相比增长近三倍,影响波及所有地区和行业。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包括强风暴增加、极端高温天气增加,以及导致洪涝、干旱和农业生产中断的天气模式变化。这些都会对当地经济造成系统的、负面的影响。

预测表明,全球将面临灾难数量持续增加和应对成本日益上升的局势。到2050年,全球136个大型沿海城市每年因洪水遭受的损失预计将高达520亿美元,而2005年这方面的损失为60亿美元。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每年的损失将飙升至1万亿美元。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到2100年,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因极端天气事件遭受的损失将占GDP的7%左右。

据世界银行估计,到2050年,这种气候的波动可能导致全球约1.4亿人迁徙,相当于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55%,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南亚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大。事实上,太平洋和印度洋岛屿的居民已经开始迁移。斐济有4个社区已经搬迁,未来几年,可能还会有80个社区加入搬迁大潮。

气候紊乱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据全球200多家大型企业最近的估计,它们面临的气候风险敞口将高达9700亿美元左右。保险业站在处理气候相关灾害损失最前端,现正在努力研究如何调整商业模式,以适应这种新常态。今年,有63%的全球保险专业人士把气候变化视为最大的新兴风险,而2018年持此观点的保险专业人士只有39%。2018年全球气候相关灾害共造成损失1600亿美元,保险公司为此做出的赔偿高达800亿美元。

全球各地政府都在努力探索提高抵御气候相关灾害的能力。签署《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195个国家都承诺做出必要投资。因各国面临的气候相关灾害风险不同,因此投资方向也比较多样,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产能、改善供水系统、增加公共交通电动汽车比例等。荷兰易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此荷兰主要投资堤坝和沙丘建设,加固海岸线。越南通过种植红树林和修建海堤加固海岸线,哥斯达黎加计划建设“抗环境变化”的交通基础设施。

总体而言,为实现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中低收入国家平均需要投入GDP的4.5%。研究表明,环境变化将进一步扩大亚洲本就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到2030年,该缺口将达1.7万亿美元。

世界银行指出了这些举措的紧迫性,近期已经将用于2025年之前气候相关项目的可用资金增加了一倍。非洲撒哈拉地区的17个国家最近宣布将在未来12年共同投资4000亿美元。但其他地区尚未建立环境适应性措施。

调动大量资金升级改造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是对国家政治意愿的考验。英国和哥斯达黎加等多个国家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脱碳目标。但是哪些国家能够实现这些目标以及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否能够对极端天气事件产生显著影响,现在还不明确。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五年,气候风险将进一步加剧。大量基础设施会因气候相关因素遭到破坏,移民由此加速产生,为住房和医疗保障带来更大压力。对企业而言,政府、社会和股东将不断对其施压,要求其采取环保经营措施,因此支持环保标准的人会越来越多。

这一切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未来环境法规会越来越严格,要求企业遵守环保标准的预期会越来越强烈。

·企业领导人应强化全球价值链,已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制定全面的减灾策略。

二、电网级储能电池革命

全球电力行业正走向脱碳化。而电网级储能电池将对推动这一进程发挥主要作用,可以解决太阳能和风能一直以来困扰电网的间歇性问题。随着技术进步带来成本下降以及更多政府出台支持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政策框架,到2024年,电网级储能电池市场,尤其是锂电池市场,规模将扩大13倍。世界各地政府越来越关注通过电网级电池储能加速脱碳工作。美国50个州中已有44个开始运营、拟建或建设电池储能项目。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统计,过去几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增长。2018年,全球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太阳能和风能占84%。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现已低于煤炭和核能,随着设备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太阳能项目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未来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成本会比天然气还低。

然而,发电量的不稳定性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另一方面,风能和太阳能还存在电量过剩问题,导致出现负电价。为提高可再生能源产出和成本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世界各地的电力公司一直在寻找一个解决方案:电池。

电网级储能电池(尤其是锂电池)的发展十分迅速,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经历了与可再生能源类似的成本下降曲线。根据科尔尼能源转型研究院(ETI)研究,这一趋势将持续,因为随着规模效应增加,特斯拉千兆工厂(Gigafactory)这样的大型工厂电池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幅度可达30%。

当可再生能源和电网级储能电池相结合,政府和个人客户都将看到能源成本的下降,从需求端推动投资增长。例如,特斯拉在澳大利亚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储能系统,投入使用的第一年电网成本下降4000万美元。美国佛蒙特州电力公司(GMP)启动了住宅电池储能计划,在2018年7月持续高温期间,共为用户节约50万美元。2017年,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发现,如果使用太阳能发电并用电池储能,25%的能源用户可以实现资金节约。此外,能源弹性也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池并网呼声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因为发电和储能的本地化有助于防止停电,或者可在停电后快速恢复供电,最大限度减少系统中断。

虽然电池储能行业取得一定进步,但发展仍面临很多障碍。锂电池的主要金属原料存在巨大的供应链风险,如钴。因此,包括索尼、特斯拉和中国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在内的大型电池制造商都在积极探索生产低钴或无钴锂电池的替代方案。虽然尚未找到与钴效率相同的替代原料,但电池生产所需的钴含量已经在逐步下降。这些低钴电池未来几年预计将快速替代高钴电池。

由于电池生产面临供应链方面的风险,探索废旧电池原材料回收再利用是较为可取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未来五年,电池的“二次生命”将推动电池储能市场的可观发展,为电网级电池储能带来福音。例如旧的电动汽车电池往往在寿命用尽之前被淘汰,剩余容量一般超过50%。因此,回收利用电动汽车退役电池的二级市场出现了,例如用于固定式储能、电动车充电站等。这些二次利用将进一步降低电池储能的成本,减少前面提到的电池原料采购的供应链风险。

未来五年,电网级电池储能和全球能源产销合一者的规模将呈指数级增长,市场将由美国和中国主导。随着自用发电和现场储能成本逐渐下降,企业实现“绿色”能源消费将更加容易。政策环境的快速成熟以及技术的持续进步意味着电网级储能电池行业(由太阳能和风能支持)将在未来脱碳化发展道路上持续发挥作用。

这一切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让新的能源模式为你所用。电池储能正在改变全球电力行业,推动能源、配电和用电创新,让更多用户能够使用可再生能源。随着分布式能源体系等新兴技术应用的普及,能源和技术公司等未来将有机会利用这些新的能力打造新的产品与服务。

·成为产销合一者。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投资不仅能让大型能源消费者兑现或提高清洁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承诺,还能帮助其有效降低成本。拥有大量实体网络(如仓库和数据中心)的企业尤其适合采用产销合一模式。

·发现绿色发展道路的优势。投资建设自用发电和储电设施的企业和政府能够有效提高应对电网中断的能力。

三、全球再培训浪潮

过去几十年,全球劳动力人口经历了快速增长,但现在已经基本停滞。全球适龄劳动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9%下降到现在的1.3%,而劳动参与率过去25年来持续下降。其中,非技术工人和技术工人短缺现象在全球越来越普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盛行导致移民政策收紧,限制了全球劳动力流动对全球劳动市场的平衡作用。

在人口、政策、技术进步的多重压力下,劳动力再培训对保持和提升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未来五年,国家和企业层面的劳动力再培训投资都将持续增加。随着全球再培训浪潮升温,不投资员工再培训的企业与投资员工再培训的企业之间竞争力差距将持续拉大。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自动化水平将不断提高,非技术工人大量失业。爱德曼《2019年全球信任度调查》发现,55%的员工担心自动化会导致自己失业。

各国自动化发展速度不一,有一部分国家发展明显较快,比如中国。2017年,中国采购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采购总量的36%,其次是日本、韩国和美国。不过德国和美国的机器人密度更高。德国和美国每万名工人部署机器人的数量分别是322台和200台,而中国仅有97台。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未来15年至20年,全球14%的工作岗位可能因自动化而消失,另有32%的工作因单个任务的自动化发生根本性改变。

高科技产业的普及带来技术型人才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在国家竞争力下降的领域。新加坡人力部2018年职位空缺报告指出,“具备必要专业技能或工作经验的人才紧缺是PMET(专业人士、经理人、高管和技师)职位空缺難以填补的首要原因。这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引发了全球性的“人才大战”,拥有全球化和多元化人才库的企业创新力更强、营收更高,但同时也受世界各地移民政策收紧的不利影响。这一现象在硅谷尤为明显。过去,硅谷的技术人才中有近75%是外籍,但由于美国新H-1B签证的限制,导致硅谷外籍技术人才占比下降。

另一些国家正好相反,它们面临的问题是非技术型劳动力紧缺,比如日本。为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日本政府于2019年初放宽了移民政策。新的移民政策针对在指定行业工作满五年的外籍非技术工人推出新的签证,申请条件是通过职业技能测试和日语水平考试。美国也面临类似问题。长期以来,美国农业等主要行业一直依赖非法劳工的稳定流动。但由于近年来移民执法更加严格,美国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各地的企业都感受到了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为满足劳动力需求,许多企业临时签证的使用创下新高。

面临技术快速变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力市场持久失衡以及世界最富裕经济体教育不平等问题,各国纷纷进行自我审视,评估本国“再培训的体系完善程度”。德国的学徒计划久负盛名,其移民和难民再培训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使雇主和移民共同受益。瑞典的再培训计划也处于领先地位。瑞典联合为低技能职工提供再培训的各行业及工会就业保障委员会,为因机械化导致失业的工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印度教育体系无法跟上科技发展步伐,目前正与世界经济论坛密切合作,通过再培训改善就业前景。其他国家也正在实施更多促进再培训的通用计划,包括针对老年人口的再培训计划。

部分国家和地区再培训工作开展较晚。例如,美国历史上从未强调建立公共基金用于劳动力培训。2015年,丹麦和法国在劳动力培训方面的支出分别为GDP的0.60%和0.37%,而美国仅占其GDP的0.03%。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解决再培训问题,但在目前的美国财政环境下,如何为这一艰巨任务提供足够的资金仍有待观察。

世界经济论坛发现,在未来十年可能失业的140万美国人中,有95%能够转到需要类似技能且工资更高的新岗位上。虽然这一发现令人振奋,但这将需要34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86%可能需要由联邦政府提供。因此,政府需要权衡不提供再培训的情况下,职工失业政府所需承担的福利支出和税收损失有多少。

虽然充分发挥再培训的潜力离不开政府的财政和战略支持,但很多企业也在根据自身需求开发自己的教育计划,安排不定时的再培训。例如亚马逊宣布将于近期斥资7亿美元,在2025年之前为公司三分之一的美国员工提供再培训,帮助他们转到更高级别的工作岗位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计划投入10亿美元启动Future Ready计划。如果计划成功,到2020年,AT&T将有10万名员工完成再培训。

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22年,全球一半以上的劳动力需要接受再培训。未来五年,与教育机构和大学院校合作建立内部再培训计划的公司将成最大赢家。

这一切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确定可能因技术创新而改变的工作岗位。

·吸纳具备未来所需技能的人才。

·建立联盟。与政府的再培训计划合作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还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工业4.0时代的竞争力。此外,与院校和在线学习平台联合开发员工终身学习体系有助于不具备内部资源的企业缩小技能差距。

四、与“孤独”这个新流行病做斗争

尽管全球社会进入空前数字化的时代,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的孤独感和隔阂感翻了一倍。随着社会关系弱化、现代工作场所标准变化、社交媒体过度使用等,孤独症已经引起强烈关注。美国公共卫生署前署长Vivek Murthy甚至宣布“孤独”是一种“流行病”。在英国,65岁以上老年人当中,有41%表示日常陪伴他们的主要是电视或宠物。日本政府正在努力探索50万国民选择“蛰居”背后的原因——蛰居是一种把自己关在家里,长期不与外界接触的行为。

孤独症已经成为全球挑战,不分年龄和地域。伦敦、纽约、迪拜、洛杉矶、圣保罗和香港是世界上孤独感最强的城市。研究表明,孤独的情绪具有传染性,能“像感冒一样”传播给他人。因此,未来五年,孤独症的发生率预计将持续增加。孤独症会产生很多影响,包括劳动生产力下降、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社会总体健康水平和幸福感下降。

孤独症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它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如产生抑郁和焦虑等情绪,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2015年美国杨百翰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死亡率比一般人群高26%,与心脏病、中风、饮食失调、药物滥用和酗酒以及其他严重健康问题都有一定的联系。孤独症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人也自我认定为孤独。OECD的一项研究发现,2003年至2015年间,认为自己“与他人格格不入”的学生比例稳步上升。匹兹堡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经常使用社交媒体的年轻人感觉自己孤独的可能性是最不常使用社交媒体的年轻人的两倍。

职场中的孤独感增加和归属感下降对商业领域也产生显著影响。2008年至2018年期间,全球远程工作者的数量增长115%。这些远程工作者因为孤独而辞职的可能性更高。研究表明,在办公室有朋友很重要,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74%的Z世代和69%的千禧一代表示,如果工作中有更多朋友,他们会更愿意留在公司,而X世代和婴儿潮一代这一比例分别只有59%和40%。美国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报告指出,员工孤独感与工作效率下降存在一定的联系。

很多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孤独流行病。英国、丹麦和澳大利亚都发起了针对孤独症的全国性活动。2018年1月,英国成立了孤独症委员会,并任命了孤独部长(Minister of Loneliness),致力于更好地了解并解决年轻人孤独症问题。澳大利亚也在考虑采取类似措施,并在维多利亚州设立了孤独部长。美国参议院启动了社会资本计划(Social Capital Project)。该计划旨在描绘人们生活中“有意义、有目标”的“社会关系网”。虽然现在肯定这些计划的总体效果还为之过早,但它们标志着向解决这一问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随着对职场孤独症的认识日益加深,企业也开始著手解决孤独症问题。很多公司都聘请了首席健康官,在公司内部建立健康文化,降低员工罹患孤独症的风险,如IBM为员工提供为期12周的健康提升计划。此外,与工作场所灵活化的趋势相反,很多大公司开始改变远程办公政策方向,因为远程办公会使员工产生孤独感和隔阂感。科尔尼近期分析也指出了打造快乐工作的企业文化的具体价值。通过社交活动建立团队成员之间的战友情和归属感、开展团体和个人成就庆祝活动、实施有效的导师计划在提升员工融入感、方向感和目标感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一切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创造有效互动机会。通过团建活动、社交活动等为员工创造社交机会,提升信任、增进友谊、提高工作效率。

·打造健康文化。为新员工营造热情的氛围,并通过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关心员工总体健康保持这样的氛围。

·寻求合作机会。公司应考虑与非政府和政府的孤独症计划合作。这样可以有机会分享应对孤独症的知识和最佳实践,让职工和整个社会都能受益。

五、社会无现金化

Facebook发行数字货币Libra,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的崛起,以及美国Venmo、中国支付宝和肯尼亚M-Pesa等数字支付技术的普及,都在推动全球进入无现金时代。截至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约为39亿,自2001年以来增长近400%。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未来五年甚至更久,数字化应用、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技术也将持续发展。未来五年可能出现第一个真正的无现金社会,其中瑞典最有可能率先进入无现金国家,而中国的杭州、深圳等有望成为首批无现金城市。

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fintech)的全球发展将带来消费者行为以及金融领域的显著改变。支付宝、微信支付、Venmo 和PayPal等领先数字支付系统以及传统支付公司移动钱包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到2021年,无现金交易在新兴市场将以每年21%以上的速度增长,在发达市场将以每年7%以上的速度增长。

凭借完备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有利的监管环境这两大数字支付的先决条件,瑞典走在了无现金交易的前沿。据Riksbank统计,2016年瑞典零售业现金支付比例仅占15%,比2010年减少40%。瑞典有望于2023年成为全球首个无现金社会。

在新兴市场,全球数字支付领导者中国,2018年手机支付占比超过85%,常用的手机支付软件包括支付宝和微信。卢旺达计划2024年之前实现无现金化。韩国计划于明年彻底淘汰硬币。

与此同时,德国N26、巴西Nubank和英国Monzo等纯数字银行市值即将超过10亿美元,成为大型科技创业公司(即“独角兽”公司)。为跟上金融科技公司的步伐,传统银行争相推出与之相抗衡的数字银行APP。

在银行业系统之外,加密货币虽然面临持续监管审查,但在美国等主要市场仍然越来越受欢迎。例如,加拿大有两个城市可以使用加密货币缴税,巴西第五大城市福塔莱萨可以用加密货币购买公共汽车票。

此外,接受加密货币付款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如手机运营商AT&T、咖啡连锁星巴克、零售商Nordstrom。Facebook计划于2020年推出加密货币Libra,但遭到美国及七国集团多家监管机构齐声反对。

数字交易相对于现金交易更便捷、成本更低,而且可以保存电子交易记录。这些优势推动了数字交易的应用,同时也可以使银行节约大量成本。单在英国,银行网点和ATM的相关成本就高达63亿美元。新加坡星展银行宣称数字业务客户创收比实体网点客户创收高30%。从政府角度来看,数字交易的可追溯性能够成为全面打击灰色经济和非法活动的利器。

金融科技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非洲,手机支付账户的数量是银行账户的三倍。肯尼亚长期以来一直是移动支付系统的典范。肯尼亚移动支付平台M-Pesa自2007年上线以来,手机账户数超过4000万,覆盖范围扩大到10个国家,为数以百万的用户提供数字金融服务。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也意识到新兴市场尤其是非洲移动支付系统的巨大潜力,于2017年针对发展中国家推出了一款名为Mojaloop的开源软件,用于推广移动支付。

无现金社会的反对力量来源多元。对美国等国家而言,小费文化是社会传统层面的极大抵制力量,对部分基层服务人员而言,小费收入可能是其劳动收入的一半以上。技术包容性是另一个障碍。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避免使用现金,但监管部门持续施压,强制企业接受现金。这些禁令出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忧从现金到无现金的快速过渡会孤立某些仍然面临数字交易障碍的人口,加剧社会不平等。对金融机构的不信任是无现金系统普及的另一个阻力。例如,日本和突尼斯在这方面的担忧比较突出,虽然政府鼓励电子支付,但民众的接受程度仍然较低。此外,随着无现金支付的增加,人们对数字隐私、网络攻击和信息盗窃等问题的担忧成为焦点。并且,最近有关科技公司的争论导致社会对移动支付技术的信任度普遍下降。

国际清算银行(BIS)近期发出警告,称大型科技公司进军金融服务领域将带来重大风险,包括市场过度集中和个人及消费者数据滥用。例如,亚马逊在各行业的日益扩张已经引发对垄断问题的担忧。

但总体而言,反对力量只能减缓但无法阻止无现金交易的发展步伐。随着数字连接的普及和5G通信等新兴技术的部署以及无现金交易成本效益和便利性的提高,未来五年,全球无现金交易将持续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未来,创新支付方法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无现金化,例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在印度和中国市场验证成功,未来可能引入其他国家和地区。

各地政府可能会制定一系列监管框架,鼓励支付方法的进一步创新,降低无现金服务水平较低地区淘汰现金带来的社会成本。未来几年,可能会有更多中央银行开始实行数字货币,扩大金融普惠性,降低银行业成本,更加有效控制货币政策。根据目前发展情况,瑞典、韩国或澳大利亚可能成为全球首批进入真正无现金社会的国家。

这一切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从数字支付数据中挖掘新洞察。数字支付产生的数据提供大量宝贵的消费者行为信息,企业应利用大数据获得洞察,开发定制化和个性化水平更高的产品与服务。

·强化网络安全能力。随着数字交易的增长,黑客攻擊和其他未经授权传播导致的数据泄露将呈指数级增加。如果无法保证数据安全,企业将会面临多方面的损失与惩罚,在社会对技术高度不信任的市场中,侵犯数据安全面临的后果将尤其严重。

·预测监管压力。企业应尽快熟悉已颁布和计划颁布的监管政策,了解这些政策对当前和未来商业运行的影响,找到降低潜在风险的方法。

原文为英文。编译:王宇,科尔尼管理咨询全球合伙人;周鹏远,科尔尼管理咨询高级项目经理;编辑:马克

猜你喜欢
无现金储能电池
考虑用户优先级的云储能用电策略优化
图画捉迷藏
储能: 碳中和下的新赛道
无现金时代
无现金时代,安全监管要跟上
无现金社会慢慢来
“无现金城市”
电力系统中的能量储存技术
相机电池的保养
LW36-126(W)/T型断路器储能超时复归问题改进方案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