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

2020-04-20 10:54宋亮波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期
关键词:诚信高校大学生

宋亮波

【摘  要】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之本。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端人才的机构,诚信是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石,同时也有许多专业的专业特性要求。因此,高校必须重视诚信教育。大学生接受诚信教育很多年,有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着诚信缺失的情况。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出发,我们应当在思政课堂进行深入的专题教育,在专业课堂加强诚信的职业素养教育,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和校园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高校;教育

引言

诚信二字在《说文解字》中属于同一个意思,既指内心真诚,又指对人守信。诚信的力量源自于祭祀仪式上的盟誓,古人认为:诚实得天庇护,欺罔必遭天谴。出于对天命的敬畏,人必须以诚待天,经常虔诚敬神,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真诚无欺的道德约束。庙堂之上,《尚书·汤誓》中有“尔无不信,朕不食言”,表达了君无戏言的旨意。民间风俗,《诗经·卫风·氓》中“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传递了海誓山盟的心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学》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诚信,必须从自身做起,加強自我思想、道德、品格、素质的修养。为人诚信,是立德修身的第一道关口,是人生衣服上的第一粒纽扣。进入大学学习阶段以后,学生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更加广泛且频繁的与社会接触,此时正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而言,诚信教育是大学的必修课。

1.诚信的重要性

1.1诚信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之根本

诚信,指的是存在主义的生活和行为,与一个人的内在价值相和谐。通俗的讲就是:个人诚信由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两个方面组成。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诚信是根本,人们评价一个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诚信与否。《周易·乾·文言》中说,君子要提升道德和建立功业,首先必须做到“忠信”。大学生要立足于社会,就必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现代社会,诚信更是成为了道德体系的完善的重要命题。2006年3月,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引导国人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第6条就提到“以诚实守信为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大学生应当相应号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1.2诚信是高校教育之基石

随着高校社会功能的不断加强,社会风气受高校影响越来越明显。而高校录取人数从2008年的608万到2019年的791万,逐年上升,随着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高校普及的价值观将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对高校本身而言,一方面学术研究本就依托于诚信才能开花结果。高校作为高新技术的摇篮和人文科学理论研究的发源地,要求师生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科研的意义在于对已有知识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探索或质疑,以拓展知识的边界。在学术问题中若出现诚信缺失,会造成学术不端,对大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很严重的打击。比如,自己的成果被剽窃,科研成果得不到公正的评价,这些都会严重打击大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将偶然的实验结果说成必然,不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就得出结论,这些学术成果就会误导社会进步的方向。诚信,是高校学术研究的基石。

另一方面,高校的管理工作大都依靠学生的自觉性,诚信缺失会导致许多工作无法开展。围绕大学生开展的奖勤助贷工作,需要对大学生的综合表现以及家庭情况做出正确判断,这当中有些部分可以量化,有些部分只能依靠大学生自述。比如每年都在开展的资助工作,评估学生是否获得助学金以及助学金等级的关键因素:学生的家庭人口数、家庭经济来源、人均月收入等等,都不需要生源地确认,仅靠学生自述。学生若是不诚信,资助的最后结果则不公平。诚信,是高校育人的基石。

1.3诚信是专业发展的职业素养

高校开设的许多专业,其专业特性就要求从业者必须诚信。以广告、医学、会计专业为例:

广告专业的学生若是不诚信,对产品的性能介绍不客观,在市场中营造“物美价廉”的假象,欺骗消费者,不但会让消费者利益受损,也会扰乱市场秩序。

医学专业对诚信的要求也非常高。学生以后要治病救人,诚信贯穿于医疗救治服务的整个过程。首先,在病患问诊时,医护人员就必须秉承诚恳、负责任的态度面对病患及其家人。其次,在实施救治的过程中应当竭尽全力为病患的健康着想,而不是只着眼于经济利益。然后,在遇到医学护理难题时,更应该诚实面对自己和所在医疗机构的救治水平,对病患做出最有利的决定。最后,在发现影响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不能只考虑自身得失,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医护人员在岗位上以救死扶伤为宗旨,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面对病患言而有信、诚恳负责,开展救治工作时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就是医护人员有诚信的表现。

会计的专业技能指向就是诚信。2001年4月,时任国家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明确提出“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要求。2019年1月,国家发布《关于深化会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置于评价标准的首位,要求从业人员坚持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不做假账。会计从业人员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有利于企业自行自查,在面临重大决策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会计诚信是构建诚信经济市场的必要条件,有助于市场向好向利发展。

2.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

诚信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道德美德,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在教育中贯彻诚信的价值观。大学生在多年的素质教育浸染中,早已对诚信产生了深刻的认同,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个别学生存在行为偏差,或者只在特定情况下出现偏差,不能代表所有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但是必须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也一直在变化,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2.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体现

大学生对诚信的价值认同与自身行为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大学生对诚信品质的认同毋庸置疑,但是当诚信同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有的学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权衡利弊之后,做出失信行为,“知”与“行”开始背离。

在學习中,由于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加上外在考核机制有漏洞,有学生会出现逃课、抄作业、花钱买论文、考试作弊等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为寻得最大的认同和肯定,有学生会采用欺骗的手法,维持人际关系。面对父母,用虚假的理由获得更多的生活费,用篡改成绩单或者隐瞒挂科违纪记录的方式获得认同。面对同学,有的言而无信,有的交友动机不纯。面对社会,有的毕业后拒绝偿还助学贷款。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为增加就业砝码不惜丢掉诚信:学历造假,学生工作经验造假,伪造学习成绩等等,甚至为寻得更好的岗位,违约于原单位。

2.2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状态的变化

在社会经济中,诚信并不是显性财产,相比而言,眼前的利益更诱人。这与大学生多年来接受的教育相违背。于是两者在大学生的身上角力、撕扯,使得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一直呈现变化的状态。

以前几年陆续在各高校出现的“诚信角”为例。2008年开始,大学校园陆续出现“诚信角”:中性笔、笔记本、雨伞、书籍等物品明码标价放于一个置物架上,置物架大都放在校园中人流密集的地方,无人看守,只留一个收款箱。学生若是有想买的文具,自助拿取,然后按价格将钱放进收款箱即可。“诚信角”的交易全依赖于学生的诚信。当“诚信角”刚出现时,话题立刻登顶微博热搜,专家、学生、社会人士都对“诚信角”的诞生和经营模式十分感兴趣。好景不长,不多久,再次在微博中看到“诚信角”的话题时,是经营者坦言:诚信角财务状况欠佳,经常有学生拿走商品不付款,或在夜晚将商品洗劫一空,甚至陈列商品的置物架遭到破坏。因此,许多“诚信角”就近架起了摄像头,有的甚至会在置物架上张贴“监控拍摄中”。至此之后,“诚信角”终得诚信。

3.高校如何开展诚信教育

诚信对大学生、对高校而言都非常重要,介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高校的诚信教育必须多渠道、多手段的开展。

3.1课堂为核心阵地

学生在课堂中处于开放状态,渴望从老师的讲解中获得新知识,因此,课堂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化的核心阵地。

在专业课堂中,将诚信作为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提到同一高度,在专业知识技能传递的同时,强调诚信在从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内在认同感。

在思政课堂中,高校可以开设诚信专题教育。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让学生明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诚信;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让学生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其中;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中,让学生懂得公民的底线。思政课堂可以把诚信从理论的高台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3.2高校日常管理是主要抓手

大学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的第一反馈环境。从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可以看出:一些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不守诚信的成本过低甚至零成本,而且能为他们取得“福利”;恪守诚信的学生则需要极强的自律能力,甚至付出相应的代价。因此,完善诚信奖惩机制,有助于大学生提升诚信度。

在校园日常管理中,高校应当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完善监督制度,适时的给予合理的反馈,最后合理运用奖惩机制。高校可以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如实记录校园生活中的守信和失信行为,在学生面临就业、创业、社会实践、政治审核等问题时,将个人诚信档案作为重要参考依据。高校还可以用多种方式树立诚信先进个人,用鼓励的方式,吸引更多大学生诚实守信。

3.3校园活动为重要载体

校园活动是营造校园生活氛围的重要元素。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途径,以活动为载体,诚信为内核,在高校营造诚信为本的校园环境。

高校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用不同的职场模拟,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从业的基本要求。可以建立公共平台,如校园文化报、微信公众号等,通过与学生的互动的形式产生诚信之星及其先进事迹。可以通过趣味问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把诚信从书本中划进现实里,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另外,高校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宣传渠道,增加诚信专栏,时时讲、事事讲,让诚信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

高校的诚信教育应当着力于激发大学生的内在约束机制,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大环境,完善监督反馈机制。这有利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高校的平稳发展。个人诚信度不仅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且同时影响整个社会的运行。“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高校诚信教育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司林波.国内高校学术道德规范文本比较分析--基于对国内9所“985工程”大学的调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06):42-48.

[2]吴月.论会计工作中诚信建设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7(5).

[3]方燕君,郑晓.加强医学生职前诚信道德教育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1):50-51.

[4]王润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阈下的医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5):82-84.

[5]王广飞.“90后”大学生诚信观教育现状与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6]杜坤林.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现象的多维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9(12).

[6]储德峰.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特征及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34.

猜你喜欢
诚信高校大学生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