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彤
因为地震和母亲,四川女孩发愤学医
1992年,刘琬璐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普通家庭。她高考那年,正好是2008年。当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虽没有对刘琬璐所在的学校造成太大影响,但她却对130公里外的那场灾难感同身受!
“那段时间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黑白的,没有任何色彩。”成都的震感,以及电视中触目惊心的灾后场景,永远印刻在了刘琬璐的心中。
在经历这场大地震后,青春活泼的她才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刘琬璐从电视上看到来自各地的医疗小组远赴汶川、雅安等地,对那些在地震中受伤的灾民施以救援,就觉得“白大褂”们和英勇无畏的军人一样伟大,不由对医生这份职业心生仰慕。于是,高中时代从没考虑学医的刘琬璐,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最终选择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除了汶川地震之外,刘琬璐选择学医还和家人有关。她读高三时,母亲患上了一种罕见病,花了一年的时间才确诊,却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保守治疗。
“类似我妈妈的疑难杂症还有很多,目前医学界都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这也是我选择做医学研究的原因,我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朝一日能改善这种情况,让我的亲人和所有家庭的病患,重新拥有健康的身体!”
因为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刘琬璐升入大学后不久,便加入了老师的实验室、课题组,开始了科研之路。科研是单调而枯燥的,如果心底没有足够的爱去支撑,刘琬璐也许会像很多人一样,毕业后为了高薪转行。每当因为难以攻克一道道科研难题而加班熬夜,不停地掉头发时,她都会想到妈妈的病,或者那些在汶川地震中身受重伤,后被医界高手救治成正常人的灾民们……
刘琬璐至今牢牢记得,浙大医学院的实验室中,张贴着两句点燃了她胸中激情的励志标语:“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你要非常努力,才会在未来看起来毫不费力!”
赴美留学,只因那个“想念到失眠的对象”
2013年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刘琬璐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长达5年的硕博连读。
赴美留学期间,她为了自力更生赚足花费,减轻家人的经济负担,还在学习和科研的间隙挤出时间,每周打两份工。一份是在私人健康中心,为客户做管理顾问。另一份则与刘琬璐所学的专业毫不搭界,为了多一份收入,她每个周末都到加州一个大型的华人超市,去当促销员。
每天深夜下班后,刘琬璐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她租住的那间“巴掌大”的小公寓,还要抱着电脑整理和分析相关的科研资料,经常忙到凌晨才能上床睡觉。次日天刚亮,她又会在闹铃的催促下爬起来,赶往学校攻读课程,搞实验……
一个人身处异国的孤独感,为生存打拼的艰难以及遇到科研难题时的压力,有时候也会让刘琬璐感到难以喘息。但是,她却从没有心生退缩之意。既然选择了梦和远方,就要为此风雨兼程。
面对西方同学邀请她一起在美国创业,用所学的医学知识赚大钱的诱惑,刘琬璐不为所动。“经商我不擅长,并且也不是兴趣所在,我还是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她对那位西方同学说。
刘琬璐知道,耐心和坚持是一种修行。已经选择了从事医疗科研工作,自己就要尽情享受科学之美,笃定地沿着这条能造福全人类的道路走下去。如果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看见诱惑就动摇,那将会半途而废乃至一事无成。
好在这个世界很慷慨,只要你肯努力,老天就会给“糖果”。2018年博士毕业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的刘琬璐,已经在业内崭露头角。5年时间里,她共计在《Science》(《科学》)、《Cell》(《细胞》)、《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高水平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共20余篇,引起国内外行业专家的瞩目。
能有这么多的产出,刘琬璐说,这和她身处很好的研究环境有关。“在这些国际期刊上发文一般都需要3~5年的研究周期,我经常同时进行多个课题研究。”虽然有压力,但对刘琬璐而言,寻求真理、探索科学奥秘能给她带来最大的快乐,她形容科研是“让我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对象”。
2019年3月,美国纽约一家著名的医学科研机构向刘琬璐开出了50万美金年薪、公司为其配车、帮她租住花园别墅等优厚条件。刘琬璐却微笑拒绝了,“抱歉!我想回国工作。”
不久,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也向刘琬璐发出了诚挚邀请。尽管母校给出的执教待遇无法和美国那家大公司相提并论,但刘琬璐却爽快答应了:“好,这正是我希望的!”
一鸣惊人,美女博导成“励志网红”
就这样,27岁的刘琬璐回到浙江大学,成为这所名校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以及首席研究员!
“她是国内非常紧缺的交叉型科研人才,学术成果非常丰富!”院长欧阳宏伟对刘琬璐赞赏有加。一般来讲,想成为一所高校的科研带头人,至少要有三四年的博士后训练,而刘琬璐只进行1年博士后研究,就被作为精英人才引进,可见母校对她的重视。
当年在实验室中称教授们为“导师”的刘琬璐,蜕变成为浙大年纪最小的科研带头人,她拥有自己的独立实验室,能够独立决定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经费使用、人事安排,也有了一群叫自己“导师”的学生。而且,其中有的博士生年龄比她还大一点!
除了教书,刘琬璐还经常扮演知心姐姐的角色。“可能因为是同龄人,除了学术交流之外,学生们也都愿意和我分享生活上的事情。”
当有学生向这位“知心姐姐”写信,诉说生活和工作上的苦闷时,她都会认真地回复,并宽慰对方说:“记住,心大了,事儿就小了。”
执教半年后,刘琬璐开始主动给自己“加戲”:从去年8月份开始,她每周都会写一封长长的信发给实验室的学生们。到目前,刘琬璐已经写了十多封,有几封甚至多达三四千字。
“我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的迷茫和选择,科研上、生活上、职业发展与规划上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刘琬璐希望通过书信告诉学生自己的经历和思考,给他们一些启发,不只是在现在,也在未来。
2019年教师节,刘琬璐收到了一封她第一个博士学生写给她的万字长信。在信中,博士讲述了她的人生经历,以及对老师的感谢。“我当时非常感动,都看哭了,这封回信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刘琬璐动容道。
在教学与科研之外,这个90后女孩也爱美,她喜欢自驾旅游,以及音乐和美食。而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样,搞科研的人都很呆板。事实上,刘琬璐的业余生活挺丰富多彩,还是位跨界玩摄影的高手呢!
2019年11月,有学生把刘琬璐上课的短视频发到了网上,并配文简单介绍说:27岁的刘琬璐老师不仅科研能力一流,还是国内罕见的90后博导,医学专业出身的她进入导师角色后,既有教授范儿,也没有失去美女小姐姐的优雅可亲……
短视频一经上传就被网友们疯狂转发,刘琬璐也随之走红网络。面对扑面而来的超高评价,刘琬璐谦虚道:“巴尔扎克说过,人的才华不过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我的经验是,只要你能在如今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环境下,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耐心、坚持和专注,每个人都可以圆梦!”
编辑/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