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梅
摘 要:读书研讨法是适用于目前国内高校人文社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校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中运用读书研讨法,教师要列出课程的主要研讨问题,多数情况下需要提供参考文献,让学生独自或者分组合作阅读,写出读书笔记,进行课堂分享,师生共同研讨,教师就学生的读书与科研进行指导。读书研讨法要成功实施,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具有相关学科的广博知识面及敏锐的洞察力,教师必须进行方法指导,并制定公平公正的规则。
关键词:读书;研讨;高校;人文社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3-0030-04
所谓读书研讨法,是笔者在高校人文社科课程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摸索总结出来的一种方法,简言之是围绕问题把读书和研讨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总体说来,基本原则是以问题为中心,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方式,其中圍绕问题进行读书并研讨的方法贯穿始终;主要是在高校人文社科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书,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科研等。目前教育界单独探讨研讨式教学法或者单独论及阅读的很多,但很少把读书和研讨结合起来。中国知网篇名有“研讨式教学法”的文章206条,篇名有“经典阅读”的多达1917条结果,篇名有“文献阅读研讨”的仅仅14条①。其中,论及把读书与研讨结合起来的非理工科文章仅寥寥4篇[1-4]。笔者认为,在信息化高度发达、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今天,很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读书与研讨相结合这一论题,“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真正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研究。笔者在高校主要给本科生教授公共基础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给研究生教授专业课程“世界史专题”和“海外中国学专题”,教学对象不同,教学规模不同,相应的具体教学目的和方式方法会有所不同。下面笔者拟就读书研讨法在高校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以及读书研讨法在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文社科课程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和基本要求等进行阐述,恳请高校同仁批评指正,以期改进。
一、人文社科课程教学应用读书研讨法的原因
笔者认为,目前高校人文社科课程教学很有必要实施读书研讨法,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三点。
(一)应用读书研讨法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传统上,人文社科课程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有其高效传授知识的优点,适合学识渊博的教师采用。但由于几乎都是教师在讲,学生消极被动接受,很容易心不在焉,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5]。而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接触各类信息极其便利,很多知识点基本上能够在网络上搜到,教师一味灌输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人文社科课程采用了网络课程的方式。网络课程对于教育普及很有必要,但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并没有多少好处,因为他们很多人往往并没有认真学习网络课程[6-7],只是想方设法应付考试,特别是高校思政课,网络课程的开设往往使得这类课程进一步边缘化,而且,这类课程本身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思想问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种看似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网络课程,使得这种目的难以实现,学生想要在课堂上受到教师的激发和启发以及让教师面对面答疑解惑往往成为奢望[8]。
因此,在信息化的当今时代,特别是在教育界普遍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今天②,完全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或者完全采用时新的网络课程对于高校人文社科课程教学来说都不太合适,都有其问题。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应信息发达、学生思维活跃的时代特点,其中,读书研讨法的运用有助于克服灌输式教学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难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网络课程学生应付考试、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等缺点。通过读书研讨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实现教学相长。
(二)读书研讨法是能用于目前国内高校人文社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人文社科的学习主要依靠读书[9], 读书是简单实用、经济高效的文科学习方式。当然,社会实践也是人文社科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因成本高(需要费用,有安全问题,且耗时多等)并不适用于所有高校学生。此外,交流讨论也很重要,但交流讨论也主要得益于读书和社会实践,不读书不实践则很难有真正的交流。因此,读书是人文社科的主要学习途径,对高校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与此相适应,高校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学也应以读书为主。
目前在国外诸如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基本上有三条途径,一是读书,二是交流讨论,三是社会实践。其中,教师教学(特别是研究生课程)会安排学生围绕问题读书或分专题读书并在课堂上分享,一些课程特别是古典研究方面的课程,主要就是研读文献,学校经常有读书会活动,作者介绍自己的著作,等等;交流讨论主要通过大量学术活动例如沙龙、研讨会、学术会议、讲座、学术报告等实现;社会实践主要是让学生就自己关注的问题在国内外(主要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参与考古发掘研究等,写成报告,并以做学术报告等方式进行分享。可见,读书研讨法在国外名校人文社科教学和学习中也是一种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人文社科主要限于经费、学术水平等原因往往不能举行大量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很少应用于人文社科课程教学,因为绝大部分研究生人文社科课程课堂教学很少有时间用于社会实践,诸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类的本科生公共基础课程虽然有实践课时,但因师资和经费短缺以及学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而很少真正开展实践教学。因此,读书对于国内高校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可谓至关重要,读书研讨法是能用于目前国内高校人文社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推行读书研讨法对于提升国内高校人文社科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三)实施读书研讨法有助于加强对学生人文社科课程学习的指导
人文社科的主要学习途径就是读书,但读书有方法,到底一门课程该读哪些书,该怎么读,是人文社科学习的关键,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而运用读书研讨法进行具体指导比空洞的方法传授更为有效。而且,在全球通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今时代,信息的获取极其便利,科技的发达、信息的泛滥给人文社科的发展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选择信息,干脆来者不拒;二是人文社科日益边缘化,很多学生不重视人文社科课程,习惯于快餐式阅读;三是一些人因信息获取便利不再下苦功夫钻研问题,不再认真研读各学科经典著作③,无视学术严肃性和学术规范,写论文就剽窃抄袭,或者改头换面逃避重复率检查,结果造成大量学术垃圾,等等。
因此,当今时代在高校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中实施读书研讨法,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列出主要研讨问题,提供阅读书目,指导读书方法,研讨书中所涉问题,对于帮助大学生进行人文社科课程学习,以及引导大学生在有限高等教育时间内高效学习尤为重要。通过读书研讨法的运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和研究方法,这对于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社科科研能力更为重要。
二、人文社科课程读书研讨法的具体做法
目前国内高校人文社科课程可以根据人数多少大致分为三种:大班、中班和小班。大班一般人数一般在80人以上,小班一般人数在30人以下,中班人数一般介于30人与80人之间。
本科生人文社科必修课程是大班上课,研究生一些基础性的人文社科必修课程一般也是大班上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类的公共基础课程,一个班人数往往在80人以上,且来自全校各个专业。由于大班人数多,课时有限,比较高效的方法是把学生分组,进行分组合作读书。在第一次课上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公布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参与方式,公布本课程成绩评分细则(期末如有细微调整,再另行说明),并向学生明确阐述读书研讨法教学的做法。具体说来,就读书研讨法而言,笔者在第一次课上的具体做法是:先是把学生分组,一个大班分成大约10人一组的几个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自行组合)。接着,把同一门课所有学生拉入同一个QQ群。由于QQ群人数多,少数学生不一定每天上QQ,可能错过教师的一些通知,可以规定每个自然班学习委员负责把教师的通知传达到每位学生,或者规定每个学习小组各推选一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把教师的通知传达给每位学生。然后,向学生阐明读书研讨法的具体做法:教师给学生介绍本课程各专题,列出各专题的主要研讨问题和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一般在图书馆或在线读书平台或读书APP上能够找到,重要的书籍可以为学生提供电子版;然后让每组学生从书目中选择阅读书籍,同一本书只能被一组学生阅读,各组学生也可以根据感兴趣的话题自行选择相关书籍合作阅读,教师要对学生选书提供原则建议;选好书后,各小组学生分工合作读书,完成读书笔记和展示PPT,之后在课堂上进行约20分钟的展示。教师再根据读书笔记、PPT以及展示的质量综合评定加分等级。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完读书笔记之后,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教师要进行点评,指出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并解答学生的疑问等。第一次课上,教师要把本课程成绩评分细则和读书研讨法具体做法文字版上传到QQ群供所有学生参考和遵照执行。
小班上课本科生课程一般在30人左右,研究生课程一般在10人以下,最多一般不超过20人。对本科生小班上课可以分组,对研究生实施读书研讨法一般不用分组,研究生各自读书就行。对小班,例如,“世界史专题”课程,笔者在第一次课上除了讲本课程绪论之外,也是首先公布本课程的成绩评分细则,向学生介绍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参与方式。然后给学生介绍本课程各专题,列出本课程各专题的主要研讨问题和参考书目,在第一次课上给每位学生确定阅读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阅读量大小、学生情况、教学目标等灵活运用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学生共读同样文献研讨相同问题,例如,对部分专题,所有学生必须参加阅读这些专题参考书目中所有史料、著作、论文等文献,并在课堂上就主要问题共同进行研讨,分析学术界关于所研讨问题的主要观点,学者得出结论的依据以及论证的方法等,学生还要就这些学术研究阐述各自的观点,相互补充、相互辩难。采用这种方式时,学生读书可以不做PPT展示,但要写读书笔记并准备发言。这种方式阅读量大,容易出现个别学生偷懒现象,不太适合本科生,可以作为研究生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学习的一种方式。第二种是,不同学生分读不同文献研讨相同或不同问题,例如,对部分专题,教师可以把一个专题中的主要研讨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然后给每位学生分配不同的读书任务,可以是几位学生完成一个小问题的读书任务,另外几位学生完成另外一个小问题的读书任务,每位学生阅读不同文献。采用这种方式时,学生需要写出读书笔记,做出PPT。共同研讨一个小问题的几位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相关读书笔记,进行课堂读书笔记PPT展示,并且对所研讨小问题进行总结,分享共同研讨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没有参与这个小问题读书的学生就他们的展示和分享进行提问。这种方式可以节省大家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极大增長大家的见识,比较适合学习任务繁重的本科生。第三种是,对部分专题,可以安排一位学生单独负责一个专题相关文献的阅读,采用这种方式时,教师可以不提供参考书目,由学生根据研讨问题自行查阅参考书目进行阅读,写成读书笔记。然后课堂上以PPT方式展示所研讨问题的研究情况,要求介绍该专题大体情况,例如,主要资料,主要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问题,相关观点,自己的看法、收获、困惑,等等。分享完后,其他学生就这位学生的介绍进行提问。这种方式阅读量很大,难度较大,可以作为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一种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学生的疑问和问题共同进行研讨,最后教师都要进行总结,指出学生读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并解答学生的困惑等。教师对学生的读书进行指导,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从读书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这种读书研讨法结合了读书和科研,非常有利于教学相长,是目前国外名校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人文社科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④。
人文社科課程中班教学,中班人数介于小班和大班之间,读书研讨法的运用主要根据人数多少、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进行灵活确定。中班读书研讨法的运用是结合小班和大班读书研讨法,结合个人读书与分组合作读书的方法来推行读书研讨法,具体办法教师可以灵活把握,不再赘述。
三、人文社科课程应用读书研讨法的要求
尽管高校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会因教学对象、教学规模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好的教学有一些方面是共同的。例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知识面、观察力、说服力、方法指导、规则意识、公平公正、关心学生,等等。其中,涉及人文社科课程读书研讨法运用的,主要是教师的组织能力、知识面、洞察力、方法传授与指导以及规则制定。
(一)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小班教学对教师的组织能力要求不高,只是第二种方式(即不同学生分读不同文献研讨相同或不同问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但中班特别是大班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一些大班人数通常达到一百多人,专业各异,趣味不同,如果教师没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很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施读书研讨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多种组织方法。例如,教师把各班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提供课后阅读文献,规定组员之间合作读书研讨进行课堂展示,并作为一项考核依据,这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加强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又如,教师把同一门课所有学生拉进一个QQ群,并设置一些管理人员,这样,教师同一门课一个通知发一遍就行,教师的通知能够到达每位学生那里;同时,同一门课程多个专业学生在同一个QQ群,可以从多个专业角度一起研讨问题,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交际圈,等等。
(二)教师具有相关学科的广博知识面和敏锐的洞察力
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实施读书研讨法教学,教师必须提供每个专题的研讨问题和参考书目,小班教学第三种方式教师虽然可以不提供参考书目,但要了解主要参考文献。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了解相关学科目录学,熟悉相关专题的主要资料和研究状况等,在学生分享完读书笔记或专题研究之后,教师要有一定的水平和知识面才可能进行点评。这种读书研讨法有助于运用集体的力量,进一步拓展师生的知识面,深化师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还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分享,教师要能够迅速判断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水平等,是否读了书,是否查阅了相关文献,要及时发现学生是否存在读书方法问题,有没有概括能力以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等,要能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不足和好恶等,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读书方法和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建议,帮助学生确定发展方向和论文选题等。
(三)教师必须进行方法指导
读书研讨法要达到良好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方法指导。一般来说,教师要在第一次课上向学生详细介绍读书方法,并把文字版发给学生分享。例如,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第一次课上,笔者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具体方法,以及课堂展示读书笔记等的方法和要求。研究生小班教学,教师在方法指导上要更详细。例如,“海外中国学专题”课程,笔者在第一次课上主要讲解本课程绪论,并介绍课程评分细则和读书研讨法运用方法;第二次课上笔者以实例向学生详细介绍各类文献的阅读方法和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整个课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结合精读、泛读和浏览三种方法进行读书和科研,指出三种读书方法各自的基本要求和适用的情况;第三次课上笔者以实例向学生详细介绍人文社科的科研方法以及论文写作方法。在随后每个专题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研讨相关问题,教师要适当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并联系类似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问题意识,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教师还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改进并答疑解惑。通过读书方法、科研方法和写作方法的传授,逐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各类文献的阅读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选题的能力等,这种方法指导对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至关重要。
(四)教师能够制定出公平公正的规则
学生上课不仅要求学业上有长进,还要求得到相应分数。制定所有学生都能遵守的公平公正的规则,对于提高教师的权威和公信力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教师在第一次课就要向学生公布课程成绩评分细则,每次学生在课堂参与之后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反馈和评价,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参与课堂的质量和数量等进行综合评定,并且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课堂表现评分。这样,只要教师秉承公平公正原则,学生一般不会有异议。
本文分析了高校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中运用读书研讨法的必要性、实施方法以及基本要求,其教学理念在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为目标。实践证明,读书研讨法效果很好,避免了高校人文社科教学成效低下、无的放矢等缺点,同时非常有利于教学相长。不过,要搞好高校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仅仅运用读书研讨法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高校人文社科课程教学效果,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解决他们关注的问题。
注释:
①所有检索数据根据的是2019年4月24日检索出来的结果。
②笔者于2019年4月24日检索,中国知网篇名中含有“学生主体”的文章多达8462篇,篇名中含有“教师主导”的有1890篇,篇名中含有“以学为中心”的有225篇。
③曾有研究者对某高校图书馆《白手打天下100招》《熟男熟女》《打造黄金人脉》之类图书的流通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类图书的借阅次数比公认经典著作和该校专业经典著作高出数倍。参见张传恩,钱红军:《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研究》,《中外校外教育》2012年第2期,第4页。
④笔者曾于201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进行过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交流,期间全程旁听了博士生课程“拜占廷历史中的问题(Problems in Byzantine History)”,主讲教师是本人的外导约翰·哈尔顿(John Haldon)教授,他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笔者介绍的第三种小班教学方式,他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论题,围绕论题读书,列出相关文献,在课堂上进行全面介绍,并把相关文献带到课堂上传阅。每位学生都要围绕一个论题介绍很多原始资料和二手文献,阅读量很大。
参考文献:
[1]叶志明.开设文献阅读研讨课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7).
[2]曹丽莉,李娜琴,孙芳芳.研究生培养中设置“指导性文献阅读研讨”课程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6).
[3]靳卫萍.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经济学经典著作阅读引导——以探索资本加总难题为例[J].亚太教育,2016,(29).
[4]水汶.美国高校经典阅读讨论课对中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5]李太平,李炎清.灌输式教学及其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6]叶伟剑.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6).
[7]缪子梅.网络课程对我国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基于对某高校在校学生的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
[8]顾钰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慕课热”以后的“冷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
[9]吴凤祥.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J].江汉大学学报,1997,(2).
[责任编辑 李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