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莲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学研究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之前的孤军奋战到如今的团结协作,科学研究逐步实现由个人到团队的转换。众所周知,许多顶尖领域的科学技术突破并非由个人单枪匹马完成,而是团队的团结协作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团队协作能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被归纳为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指标。教育事业作为我国人才力量的主要来源,小学科学教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小组合作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169-02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一)小学科学教学得不到重视
“语数英”作为应试教育的必考科目,毫不意外地成为教师眼中的重要学科,科学课却被教师视为副课。因此,在小学课程安排表中,科学课的学时明显低于“语数英”等主干课程。由于教师对科学教学的不重视,科学课被用于其他课程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小学的科学课形同虚设。即使科学课没有被占用,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科学教学,课堂上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解说,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造成了小学科学教学成为“纸上谈兵”的局面。
(二)师资力量薄弱
在小学的教师团队中,具备专业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的教师人数很少,大部分教师本身缺乏创意与创新力,科学素质不高,这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的质量,使得科学教学在现实课堂中难以开展,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契合了现代社会对科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能够为不同层次和性格的学生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与优秀学生的差距,从而努力弥补自身科学知识的短板,实现被动学习到自主探究的转变。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的策略
(一)科学建组,合理分工
科学小组的建立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水平,科学合理地分配小组成员。为了使小组成员间能够长期友好共处,一般将兴趣相同,性格相合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并由组织能力和号召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组长根据组员擅长的领域进行合理地分工,保证小组成员在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同时团结协作,实现共赢。
每个小组基本由组长,操作员,记录员和分析員组成。开展科学实践的前期工作主要由组长完成,比如科学实践的具体步骤和人员安排等;操作员,顾名思义,主要负责科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由记录员配合其工作并记录实验数据,最后由分析员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设立科学小组的意义
建设科学小组是在小学科学教学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除此之外,还应在成功设立科学小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学小组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能避免科学小组形同虚设情况的出现。团队协作是学习小组的重要性特征,只有在科学教学课堂上给予科学小组讨论的时间,才能够最大程度体现和发挥科学小组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科学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没有给予重视,仍然将科学理论知识的讲解放在课堂的主导位置,而本应是课堂主体的学生,却成为了课堂教育的旁观者。高效的科学教学课堂呼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科学问题的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在科学实践的前、中、后三个时间节点划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用于对科学实践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进行科学实践前,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即将开展的科学实践课题进行初步的思考;进行科学讨论时,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有序地开展热烈讨论;在科学实践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科学实践交流会,将每个科学小组的实践成果进行展示,使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结语:
小学科学课作为科学启蒙课程,为让科学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芽,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小学科学教育的有效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和生生之间能够在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科学实践任务和实现科学知识的探讨,从而真正实现自身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新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8(10):120.
[2]吴雪.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89.
[3]陆昌明.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与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