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路怒症”与交通安全探讨

2020-04-20 11:08吴明华
时代汽车 2020年5期
关键词:交通安全驾驶员

吴明华

摘 要:根据交通部门的数据显示,90%的交通事故由人为因素引起,由愤怒情绪激发的“路怒症”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章将驾驶员“路怒症”和交通安全作为研究对象,从驾驶员“路怒症”的概念、表现及产生原因入手,给出预防驾驶员“路怒症”产生、保障交通安全的建议,营造更为健康的驾驶环境。

关键词:驾驶员;“路怒症”;交通安全

1 前言

汽车保有量增加,造成城市交通拥堵,使城市交通状况更加复杂,在驾驶过程中遇到强行变道、加塞、拥堵等情况下,驾驶员容易产生愤怒情绪。同时,汽车内环境封闭,空间窄小,空气不畅,容易引发不良情绪,进而产生“路怒症”,造成交通事故,影响交通安全。

2 驾驶员“路怒症”与交通安全关系分析

“路怒症”是指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产生愤怒情绪,该词汇由美国媒体提出,用于交通事故的报道,随后医学界及心理学界开展相关研究,并对“路怒症”进行定义。医学专家指出,“路怒症”是指驾驶员存在的阵发型暴怒障碍,即突然爆发猛烈的怒火,使人难以应对;心理学家指出,“路怒症”是指驾驶员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表现出愤怒情绪,使其产生攻击性,并出现过激驾驶行为的症状。“路怒症”主要有如下表现:

2.1 危险驾驶行为

在交通拥堵、强行变道、加塞等情况下,驾驶员容易产生“路怒症”,并表现出危险驾驶行为,如,不按规则变道、时快时慢、紧跟前车或争夺路权等,这类行为属于“攻击性驾驶”,会对正常交通产生不利影响,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2.2 人身伤害行为

产生“路怒症”的驾驶员可能会对其他驾驶员进行怒骂、出口威胁、击打或损坏他人财物等不良行为,这类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需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3 引发“路怒症”的原因分析

只有明确“路怒症”产生的原因,才能提出针对性、前瞻性建议意见,保障交通安全。相关研究表明,引发“路怒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大因素:一是环境因素,如,雨天、雾天、道路湿滑等天气环境;道路拥挤、窄小、严重堵车、停车难等道路环境。二是个人因素,如,驾驶员的驾驶习惯、驾龄、性格特点等。三是职业因素,和非职业驾驶员相比,公交车或出租车驾驶员更容易表現出“路怒症”,对利益的追求使其对道路产生更大的控制欲,一旦遇到突发状况,极易产生不满、愤怒情绪。

4 预防“路怒症”对策建议

4.1 提高行车素养

“路怒症”的产生和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个人修养悉悉相关,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职业道德是预防“路怒症”的关键。

4.1.1 强化守法意识

驾驶员平时要注重交通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方面等知识学习,增强安全意识;经常观看警示录,对“路怒症”的危害进行剖析思考,吸取事故经验教训,警示自已引以为鉴,通过强化个人安全行车意识来防止“路怒症”的产生。

4.1.2 强化身心健康

驾驶员平时除了注重加强心理学和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外,在日常行车中要经常警醒自己,哪些言行举止容易引发自身“路怒症”,通过有意识加强心理素质训练,自我化解不良情绪,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应激力。平时经常检查自身健康情况,出现情绪失控、失眠、焦虑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注重体能锻练,生活有节奏、有条理,饮食有规律,并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理测试,只有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有效预防“路怒症”的产生。

4.1.3 强化文明驾驶

一是养成文明行车习惯。多数“路怒症”是由他人的不文明行为而产生,因此,要从自身做起,在行车时秉持“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理念,减少按喇叭、打闪灯、强行切道等不良行为,规范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驾驶习惯。二是营造轻松驾驶氛围。出车前做好充分准备,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降低出行压迫感,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在驾驶时可播放广播、听音乐或嚼口香糖等方式来防止不良情绪产生。三是学会整理控制情绪。在出现愤怒情绪时,善于自我调节,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忍让,或者及时转移注意力,用家人警示自己要时刻保持安全,学会“心理刹车”;必要时可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下停车休息,待情绪平复后再继续驾驶。

4.2 优化通行环境

基于道路交通环境对驾驶员情绪的影响,道路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出行环境。首先,在道路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需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尽量提高道路的宽度,避免车道过窄,对驾驶员造成压迫,使其产生被侵犯的感觉,减少“路怒症”概率。其次,由于交通出行是驾驶员为达成某个目的的行为表现,会使驾驶员消耗一定的时间、资金或精力,影响驾驶员的情绪。如果在道路两侧设置温馨的安全行车警示牌、别致的路灯或美观的植物,有利于驾驶员将消耗性出行行为转变为收益性行为,缓解驾驶员不良情绪产生,起到防止“路怒症”发生的作用。最后,要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改善交通面貌,也是有效防止“路怒症”产生的重要举措。

4.3 加强法律约束

提高驾驶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是防止“路怒症”发生的基础。一是提高违法成本。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制定更为细化、严厉的惩处措施,提高违法成本。例如,日本拟在2020年6月出台新法规,将“路怒症”纳入危险驾驶行为,对其采取吊销驾照、处以监禁(最高三年)及罚款(最高三十万日元)等处罚。建议我国可借鉴其经验做法,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对“路怒症”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在涉及驾驶员“路怒症”执法中,尽量规避“选择性执法”,即不对造成后果较轻的违法行为进行惩处,仅对造成后果严重的行为进行处罚,以引起驾驶员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三是加强法治宣教。一方面,要加大对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常态化开展以闯红灯、加塞等“路努症”为重点的专项集中整治活动,以案说法,提升驾驶员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交通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感。

4.4 坚持齐抓共管

一是加强源头监管。英国、韩国等一些国家每年都要对驾驶员心理健康进行测评,心理健康才能行车。我国可以借鉴他国做法,将心理健康测评列入驾驶员考取驾驶证的范围,或在驾驶员健康体检、驾驶证审验和换证中增加心理健康测评的内容,做到关口前移。二是加强行业监管。用人单位要把驾驶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将心理素养纳入驾驶员考核指标体系中,强化社会监督、评价结果,健全激励机制,提高驾驶员准入门槛。三是加强社会监督。拓宽大众投诉渠道,公开职业驾驶员信息,多渠道接受公众和社会各界对驾驶员的监督和评议,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 结论

综上所述,驾驶员“路怒症”会使驾驶员表现出极端行为,引发交通事故,需受到重视。通过本文的分析,驾驶员个人要保持身心健康,提高行车素质;道路监管部门可优化道路环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法律约束,提高违法成本;社会各界要加强监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避免产生“路怒症”,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益烨,许云鹏,龚鹏飞.浅析“路怒症”的危害、产生原因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7(07).

[2]张廷军.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8(10).

猜你喜欢
交通安全驾驶员
小汽车的前窗玻璃为什么要倾斜安装
社会版(九)
试论如何加强企业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探析道路因素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
乡镇道路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路线平纵组合设计
请你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