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芳 陈文先 毛拓艺
摘 要:教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应该得到更好的落实和完善。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农村教育水平的高低及普及程度,直接影响全国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决定了我国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提升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目标。农村教师作为农村基础教育实施的主体,责任更是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供给需求;社区公共服务;农村基础教育
笔者以A村镇当地X小学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实地调查、从该村镇X小学的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师的受教育程度、师资力量的需求情况及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调查,对该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走访。
1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情况
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5.9%,中年占58.1%,老年占16%。
2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调查显示,农村基础教育主要存在教师工作量大、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突出、教师薪酬福利不高、教师精神压力大等问题。改善农村基础教育,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2.1 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显示,X小学目前有24名老师,年龄在26岁到44岁之间,教师团队整体专业水平偏低。男老师仅有8名,主要负责数学和体育教学工作,女老师有16名,负责剩余学科的教学,师资整体水平不一,缺乏年轻师资力量的加入。其中,一周需要上20节课及以上的老师占62%,15节课的只占25%;剩余13%的老师需上10到15节课之间。学校领导也反映本校的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优质教师团队的加入。
同时我们还觉察,占四分之三以上的老师通常担任2门科目的教学工作。 在村级小学,占三分之一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班主任老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处理许多班级事务,另外还需按时完成每学期相关校本研修和心得体会等工作。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课后得批改作业、家访、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等,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做好对应的记录。
2.2 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当前农村地区的学校,在教学设备上的差距,和城市的学校无法相提并论。许多学校缺乏基本的多媒体设备,无法为农村教育提供更先进的教学设备,在课堂上,音乐课全靠老师用嗓子干吼,体育课缺少体育器材,就让学生自由活动,无法让学生做到劳逸结合。教育设备的落后是当前农村教育最广泛的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3 “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突出
由于A镇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外出务工人员占绝大部分,这些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多半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教育问题上,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与学生爷爷奶奶的观念存在很大的不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脾性孤僻,较难沟通,由此引發的各种问题, 也相继出现,而且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眼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演变成社会问题,应该得到广泛的关注。
2.3.1 留守儿童大体存在以下问题
(1)心理问题多样化
留守儿童中与父母很少或根本不沟通的占40%;因父母不在身边,学习没人监督的占56%;生活方面无人照管的占13.2%;学习不努力的占74.9%;有厌学心理的占13%;经常会感到孤独的占22.6%;心态不正常的占27.3%。
(2)青春期教育缺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青春期的认识不全面;44.3%的留守儿童希望学校能够定时开展性知识教育活动。其中有54%的留守儿童会对异性产生暗恋心理,影响双方的正常沟通,甚至有19.6%的留守儿童躲避与异性正常往来;24.2%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不要干涉自己和异性的交往;26.4%的留守儿童在解决与异性之间的问题时,会采用一些不正确的偏激手段。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外出打工,他们无法在父母的关爱中健康成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与管理。因此,我们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增强这方向的工作力度,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营造温馨的校园氛围,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2.4 教师薪酬福利不高
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教师所享受的福利待遇水平普遍低于城市教师。在我们的走访中,老师谈得最多的就是福利问题。调查了解,由于当前的管理政策,学校在教师节和元旦这两个节日都没有任何慰问和福利,作为农村教师,繁多的教学工作也许都不是根本原因所在;更重要的是想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2.5 教师精神压力大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师的精神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各种考试、学生的日常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等等,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调查显示,80.5%以上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通过调查有近11.3%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有8.2%的教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请假。精神压力使很多教师精神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本无法上好课。农村教师的健康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精神压力远远超出其身体所承受的压力。 除作业外,各种考试、学生的日常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等,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调查体现,80.5%以上的老师倍感自身的精神压力大。通过调查有近11.3%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 有8.2%的教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请假。教师的健康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3 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建议
农村教育覆盖面广且数量多,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水平与地域间的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教育问题错综复杂,得不到改善。只有切实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国民整体教育水平,助力小康社会的实现。
3.1 建立健全农村教师保障机制,提升师资力量供给
建立教师培训体制机制,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对口的优质师资力量,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出台符合当地教学特色的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农村地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设置师资流转机制,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助力农村教育更好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
3.2 加大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力度,保证基础教学的顺利实施
政府部門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设备的投入力度,引进更多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当地教育教学水平,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结合实际课程教学需求,提供合适的教学设施,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提高积极向上的态度。
3.3 关爱“留守与学困儿童”,用“爱”传递教育的力量
政府部门应制定符合当地教育教学情况的政策,做到高度关注“留守与学困儿童”的问题,定时开展“留守与学困儿童”家庭走访活动,做好访问记录,便于定期回访工作的进行,和不同时期走访记录的对比更新,以便制定更完善的后期跟进计划。同时应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多方面交流沟通,更好的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为其提供更多的帮助,全面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4 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福利待遇保障机制,稳定教师队伍
结合“城乡协调发展”政策,设置相应福利补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改善农村教师的居住条件,提供培训学习交流机会。设立奖教奖学机制,以表彰优秀的教师以带动农村教学质量的提升。
(1)定期开展教师团队团建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教学交流与分享,相互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改进自身教学的不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团建过程开展相关娱乐活动,有利于教师身心放松,一定程度降低教师的精神压力。
(3)定期组织体检,关注教师身体状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主力军,更应该时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国家教育事业出谋划策,培养一批批优秀的高素质高水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青年。
4 结论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壮大的基石,农村教育也尤为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农村教育的体量意义与战略地位,从供给需求视角出发,出台符合当地教育发展的惠民政策及提供更完善的设施,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稳步发展,为农村基础教育开拓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孔娜娜.社区公共服务碎片化的整体性治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
[2]祁述裕,曹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02).
[3]张晓冰.教改需直面“深水区”[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5-02-12(003).
[4]邓大一,张淯娟.打开学校自主合作发展之门[N].中国教育报,2015-11-19(006).
[5]林民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6]刘勇.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N].江淮时报,2017-11-28(003).
[7]金兴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N].浙江日报,2018-01-1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