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嘉
摘 要:在中国众多油画艺术作品中,写意油画的提炼概括,一气呵成,大胆取舍所展现艺术魅力是无法被忽略的。中国油画对中国写意元素的借鉴中,了解写意的形式与精神内涵是重要的,也是寻找创作风格的一种方向。本文希望通过回溯传统绘画对油画中国化的影响,对写意元素的出现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油画;写意
1 写意
“写意”二字早在《战国策.赵策》里提到:“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宋代鲍彪注:“写,犹宣。宣其心意也。”
中国独有的东方文化形成了“写意”思想。所谓“写意”,“写”是手段,“意”是思想,“写”的目的是为了“意”,而“写”与“意”又是相辅相成的。写意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它不求通过工艺技术精致来获得形似,而追求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景物的神态,从而抒发作者的情趣。写意就是提纯,删除事物细枝末节,将对象中最有神采,意趣的本质特征强化凸显出来。
中国写意画用笔讲究,其创作过程是以意行笔,心手相应的。写意重在“写”,它的笔风放松以求简练,重在捕捉物象的气韵神态。在国画技法中,有“工笔” 和“粗笔”,写意为“粗笔”,是一种技法名称。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前者就是写意了。写意与写实相对,常常忽略艺术對象的逼真性而更加强调内在精神实质。写意画兴于北宋,要求在形中有所蕴含和寄寓,是画家主体性的表达。写意是绘画形式的自由自在,更是作者精神的无拘无束。架上绘画之所以一直不能被取代,一方面是因为它独特而丰富的材料性,另一方面就在于它就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取舍空间大;而画面无论形式还是内容的取舍都体现着作者的修养与价值观。
写意实际就是不执着于“象”,找到了神,神就是本质。然后就可以不执着于固有的色和形,就如同语言和文字是形式,是意思表达的载体,意思就是“神”,明白了要表达的“神”,那么无论换成英文还是中文都不影响了。
大家经常提到的“画味”就是一种艺术韵味,通常是“不像”带来的艺术美感,是作者的审美感悟。
2 写意元素的文化背景
写意是在整个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对于文人墨客而言,琴棋书画即是追求也是日常生活,尤其唐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也富裕,人们有时间和精力来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另一方面,很多文人因为仕途不顺和报国无门,只能通过诗书画来表达感情,所以出现文人画与大写意的概念。但是这个寄情于画发现过程中,并没有像西方一样发展成为纯抽象画,因为在中国画系统中有非常多的象征,以物言志是重要的表达方式,诸如“梅、兰、竹、菊四君子”,这些明白的象征符号是表达意思的重要方式,因此国画只是从“工笔”变成了“写意”,形象放松,但不会被完全抛弃。所以也形成了后来的“似与不似”为最佳。
中国写意的思想观念则是在“佛,道,儒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论无为,和谐,大度,善,美,不贪。中国写意画与西方表达自我个性有所不同,更强调表现个人气节与胸怀抱负,所以常常价值观是高雅有气度的。儒道两家虽然分立,但实际是相辅相成的,都注重个人的修养、操守,无为思想,可以不求功名利禄,但求人性通达与精神升华。论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说,佛是向内求,真佛在自心。绘画与修行是相辅相成的,绘画的德行的体现与检验,同时在绘画中体会大小本末的取舍又是对修行的提升。写意是一种审美,更是获得精神认可的途径。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艺术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 中国美学中强调:真,善,美结合,理性与感性结合,认知与直觉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宋代大诗人及画家苏东坡的理论中正式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写意就主要是从文人画中开始的。写意文人画的表达主要有两种,一种来源于“道”的无为,淡泊名利,超脱与和谐;另一种则主要起于“孤愤”,画风狂野放松,个性明显,具有一定表现倾向和较强的感染力。东西方的审美有着本质差别,西方因为科学观念,画作重视塑造描绘和色彩表现;在东方艺术是载体,写意实为写心,强调性情和人性道德。
从历史来说, 中国绘画写意精神的萌芽比相似的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早很多,从王维的水墨画算起早一千多年,从苏东坡的文人画概念提出起早西方七百多年,所以当中国人首次看到西洋写实油画时觉得“工匠之流画品不高”。这种文化自信在后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中消散殆尽,而今天国人在学习油画的过程中总会不自觉的中西结合,很多艺术家也在不断探索过程中更深入的体会到国画的艺术魅力,取长补短,创作出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可否认东方艺术已找到很多好的艺术元素,是点线面的形式,更是文人,艺术家的深层次精神修养与内涵。
3 写意与中国油画的结合
从明代开始,中国引进油画已四百多年,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是个漫长又曲折的过程。从开始的不被接受,不被重视,到广泛学习和运用,写意也在油画中成为了一种基本运用形式。“写意”虽然是个东方概念,但在西方油画的形式表现中也是有类似写意的表达的。但油画的写意元素在西画体现中通常指从具象到抽象的过度,而对于中国油画来说则是一种独立的概念、风格和思想。
写意油画的出现丰富了油画的表现技法,还使油画风格更多样,使作者能更自由的表达“我”和“我的本质追求”。它是较能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绘画形式,同时也融合了油画材料的优秀特点,取中国画的形与神而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写意”是一个来源于泼墨山水,花鸟人物大写意的总体概念,它是绘画风格样式上的洒脱,更是精神的写意化表达。在西方油画中并没有写意这个概念,我们认为的写意油画一定程度上是写实到抽象的过度,西方画家并没有很主动的寻求“写意”,但是油画和中国画相结合,中国的写意画从画法形式和精神表达都渗透和融合到了油画中。写意是从文人画开始,中国画技法形式只是一种承载语言,更重要的是它抽取对象的精神内涵来表达自我,所以遇见油画时,并不受到材料的限制。而且中国画在长时间的发展变化中,已经相当程度的找到了形式的美感和内容的深度,使它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影响力。所以当写意遇到油画,应当是能碰撞产生优秀作品的。
油画进入中国并给中国的绘画带来极大变化的契机主要还是在于最早出国学习油画的一批画家。就如“中国油画之父”李铁夫,还有将油画技法、体系带回国内并积极发展的徐悲鸿和林风眠的一批归国画家。于是有了两个方向,徐悲鸿将油画的技法、思想发展到国画中,而林风眠则将中国画融入到油画中,积极推动油画的中国化转变,随后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吴冠中,赵无极和朱德群。他们的作品和思想给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提供很好的参照和可能性。其中以吴冠中先生为例,它的作品有很强的形式感,在形式上既有中国画写意山水的构图方式,又有西方绘画抽象画的融合,色彩上也受西方影响,鲜亮明快;思想方面,影响题材和选景,显得更自然亲切,但又能看出作者的修养与文化底蕴。汲取中西方绘画优点将“写”与“意”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做到了较好的融合。
油画的中国化,本土化一直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话题,中国油画要想在艺术领域中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是绝不可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无论是一个艺术家还是一种艺术文化都离不开孕育它的土地,个人经历,民族文化生活,传统文化背景都流淌在血液里,好的艺术发自本心,来自灵魂。所以油画本土化及中国油画更好的发展是不能脱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绘画的厚重积淀与精髓的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