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伟民 张冬雪 杨安宁
摘 要:寒地城市商业街内部、外部和中介空间环境设计应该满足使用者对“人性空间”的呼唤和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基于寒地城市气候的特殊性,设计满足以人为本,具有空间逻辑性、多样性,体现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自然环境不能作为鉴别古今中外城市的标准,优化寒地城市商业步行空间的设计方法,提高寒地城市冬日商业活力,激发寒地城市地域资源,促进寒地城市商业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本文主要写作目标。
关键词:寒地城市;商业步行空间;空间序列
寒地城市商业步行空间是城市集中的消费区域,在交通、景观、居住、能源和健康等方面都表现出寒地城市對城市生活存在不利影响。其中空间序列作为步行空间的重要组成,影响空间设计的系统性、清晰性和功能性。商业步行空间虽不能同培根形容故宫的空间序列一样气势磅礴,但仍需通过对商业步行空间出入口、街道及广场的良好设计增加空间参与者的感官和体验。因此,优化寒地城市商业步行空间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1 寒地城市商业步行空间的理论构建
寒地城市是根据该城市所处的冬季地域气候特征而得来的较为笼统的概念。随着我国整体发展,对寒地城市建设逐渐予以重要关注。在各类步行空间空前繁荣的今天,景观及建筑设计的研究和实践众多,然而商业步行空间中多呈现被动发展的趋势,有效改善和优化原有空间形式,保存历史空间的理论研究,提供设计新思路,丰富寒地城市商业步行空间设计新内容。
2 寒地城市商业步行空间的影响因子
2.1 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
寒地城市不利因素未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在寒地城市商业步行空间中,室外街道建立起连续阻挡的街旁建筑,利用建筑的高低轮廓线连续阻挡和弱化寒风;收集太阳能,提高商业步行空间的整体温度;利用合理的景观栽植,室外商业步行空间室内化,人为辅助提升空间温度;寒地城市大量降雪做到及时清除或有效的生态利用。
2.2 物质环境的合理改善
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利用空间合理设计,创造下沉或上升的空间形式,虚实、进退等空间组合,使空间尺度印象和谐、感知细腻、交流亲近,改善寒地气候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使空间界面韵律友好、边缘互动、质感有趣;使步行空间室内化、交通网络贯通、景观营造生动。
2.3 人文环境的积极参与
加强人文参与,弱化寒冷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休闲活动为催化,品牌效应作激发,引入趣味互动,带动商业步行空间中的交往因子;重建地域文化的认知,隐喻历史文化、表现社会文化、传承民俗文化;设置人性关怀的人文设施、宜人的设施外观、防寒的细部处理;本土景观具有特色审美,景观具有季节嬗变性、雪景具有地域特色性、小品景观具有寒地唯一性。
3 东北三省寒地城市商业步行空间的设计类型
3.1 外部商业步行空间
此类步行空间完全开敞并无顶盖。分为线状、网状、环状、放射状,回廊式等多种步行空间形式。如哈尔滨中央大街、长春市红旗街等。
3.2 中介商业步行空间
此类步行空间通常称之为模糊空间或灰空间,处于两空间的交错地带,是一种多重含义和广博包含能力的空间。如哈尔滨红博中央公园入口处尺度硕大的灰空间。
3.3 室内商业步行空间
此类步行空间分为地上室内空间和地下室内空间,商业空间被玻璃棚、拱廊覆盖或处于地铁交通枢纽,游者不受天气影响,夏有空调冬有热风,是一个舒适的全天候的步行世界。如长春市这有山和巴蜀映巷等室内商业步行空间。
4 设计优化方法及空间序列组合形式
4.1 节点
城市中的战略要点、交叉路口及方向转变处,抑或是转折处、广场都可以视为节点。节点往往是人流的枢纽处,因此做好该空间的防寒处理和合理空间结构消除与寒冷气候的抵触。结合人流和车流的组织,比较直线和非直线步行空间的异同,把握节点处理,改善设计不足。在空间起始段和尾声段放大步行空间,形成广场空间和标识空间。
4.2 边界
两个面组成的不作道路和非路的线性要素。空间中的进与退,连续或中断,构成商业空间的丰富性和多层次。边界利用空间的变化和人工的景观设计等改善寒地城市温度。建立积极的步行空间组织,从而吸引并促进行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其次在步行空间中,有序或无序、共享或分离、开放或封闭、均质或异质以及连续或间歇等均对空间的积极性产生影响。
4.3 区域
中等或较大面积的地段,广场和购物空间正是区域的典型案例,是人流聚集交汇地带。加强区域空间的环境优化设计和空间合理构造,使人对其有一种进入“内部”的体验。区域的有效构成使得寒地城市各个商业步行空间得以独立和打破传统。改造沿街,地上和地下空间处的外部形成连廊、雨蓬、骑楼等,创造实体对应的空间。
5 结语
寒地城市商业步行空间的发展与其特殊的地理气候及社会等众多因素相结合,构成寒地城市完整的商业步行空间,多元的设计因素,多变的空间序列,将其空间外部、内部及中介空间加以优化设计。既打破传统形式的大拆大建,又保留历史推陈出新,既符合人们的购物心理从实物化到舒适化的转变,又对寒地城市环境的提升和城市空间的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培根EN.北京和费城——两座历史名城的研究[J].城市规划,1989,(5):57-61.
[2]代阳.基于人本价值导向的寒地城市街道设计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6):75-198.
[3]刘晓丹,马维.寒地城市步行商业街设计研究.住宅与房地产,2017,(30).
[4]程兴权.基于人性化的城市步行商业街空间界面设计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2009-6-20.
[5]林琳,陈洋.广州中心商业区步行系统构建研究[J].建筑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