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桃
摘 要:教师在教学时,要选取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教材典型,认真挖掘课文内涵,依托教材,引导学生适时地找准切入点,有效地引导他们使用已有的素材,将其内化为自己写作的储备资料,切实提高习作迁移运用能力,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素材、背诵记忆。
关键词:依托教材;积累素材;迁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6-0028-02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积累教材里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还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把积累的教材内容变成习作素材。
小学语文课文类型众多,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讲述事件、描摹物品等。课文类型不一样,相应的写作方法也不尽相同,很多课文都可以成为学生仿写的好素材。
一、积累写人的习作素材,具体写出人物特点
(一)语言描写
人物语言受身份、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影响较大,不同人物的说话风格也各不相同。《草船借箭》一课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写出了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的不同心理活动、不同的个性特点,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品读后,根据课文素材进行对话描写,通过对话写出了“马大哈”的同学:
“咦,我的作业本呢,明明就放在书包里的呀。”不用说,准是他了。这下可好,书包呀、抽屉呀,全被他翻了个底朝天。当老师要求我们拿出作业本时,他又开始直挺挺地站着。
老师问一句:“试卷带来了吗?”
“没有。”
“红笔带来了吗?”
“没有。”
“那么垫板和改正带呢?”
“没有。”
他的声音都低到尘埃里去了。
“那么,脑子带来了吗?”
“没有。”
他脱口而出。此话一出,全班顿时哄堂大笑,连老师也被逗得没了脾气,忍不住笑出声来。
(二)动作描写
观察人物,一定要注意人物的动作,从动作描写中,看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人物描写一组》作者在写张嘎的时候,通过细致的观察,连续用上九个动词,详尽地描写了嘎子摔跤时的动作,形象地刻画出了嘎子聪明、好胜、富有心计的形象。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累词句,引导学生在观察人物时要仔细地看,看看人物有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神情,细细揣摩人物的心情和态度。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后,笔者及时让学生练习描写拔河的场面,学生这样写队员:
王朗站在队伍排头,他弓着背,弯着腰,一会儿,他瞪着大大的眼睛,盯着对方,双手紧紧握住绳子不放手,咬紧牙关。太阳穴上的青筋暴露,似乎要把毕生的精力都用上。一会儿,他又紧闭双眼,嘴巴鼓鼓地憋着一口气,整张脸都扭在一起,原本红润的脸蛋短时憋得发紫,看得我都替他的健康捏一把汗。
(三)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是透过人物的外部特征,分析他的内心世界,以“形”传“神”。外貌描写能直观地呈现习作中人物的形象。教材中人物描写片段较多,从《人物描写一组》对王熙凤的衣着描写中学习描写人物外貌不能杂乱无章,要有一定的顺序;从《慈母情深》对母亲背影的描写中学习外貌描写应该反映人物性格品质;从《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揣摩人物内心情感。
(四)心理描写
心理活动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穷人》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桑娜挣扎矛盾的内心状态,刻画出淳朴、勤劳、善良的穷人形象。教学中抓住文章四次内心独白,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应积累这样的心理描写方法,在今后习作时迁移和运用。
一篇文章中的各类描写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综合运用、相互交错的。从不同角度侧重某一方面的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特点,把人物写活。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搜集教材中的不同写法,不断体会思考,细心观察人物,并将观察到的内容渗透进人物的描写方法。学生学习每门课程,面对的是不同教师,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练习写写自己的老师。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各门学科的老师,就会有不同的收获。根据观察与认知,结合单元设置,模仿教材中的写法,学生笔下的佳作不断产生:《我爱段子手》写出了语文老师的知识渊博、风趣幽默;《透过眼镜的那一双眼》道出数学老师严肃认真;《Hello Miss Huang》中的英语老师年轻活泼;《猜猜他几岁》则写出了音乐老师既严肃又不失孩子气的特点……学生通过迁移、运用,从不同方面进行细节描写,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二、积累写景的习作素材,渗透不同的观察表达
(一)定点观察
《鸟的天堂》在写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候,作者是在河中心位置观察大榕树,写出大榕树茂密、生机勃勃的特点。学生不但学习了定点观察的方法,还积累了文中优美的句子。在描写校园内的景物时,他们站在操场中间观察四周景物,近距离描写花坛的花儿:“在阳光的映射下,千万朵花儿争先恐后地绽开笑脸,绚丽多姿的色彩明亮地照耀着我的眼睛,似乎每一个花瓣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跃动,多么富有生命力的花儿呀!”
(二)移步换景
观察者站位不一样,所看到的情景感受也不一样。教师在学生积累观察素材的时候,要教给他们连续移动观察、移步换景的方法。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从大门移步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眺望山下昆明湖,经过湖心小岛近距离观赏十七孔桥,一步一个点,细致地写出了颐和园的美景。教学時,笔者将这种移步换景的写法迁移到学生的习作教学中,同样写校园,这次带学生去校园内游览,按照“校门、一号楼、操场、二号楼、花坛、三号楼”的顺序观察。在带领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上而下观察天空、国旗、花草树木等,指导学生如何从众多景物中选景描写,模仿《颐和园》的写作顺序,在每个自然段前运用过渡句。学生写出的习作详略得当,可圈可点。
(三)寓情于景
在描写景物时,教师教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寄托在看到的景物上,通过联想与想象,做到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山中访友》一课就是寓情于景的好素材。作者写了山中的很多景物,把自己置身于山中。学生仿写:
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来,站在窗口,向窗外的风景问候:你好,火红的太阳,你高高悬挂在天空,是在告诉我一日之计在于晨吗?你好,窗外的柳树,你摇曳着优美的舞姿,是要向我炫耀你的新衣裳吗?嗨,窗前掠过的小燕子,你们叽叽喳喳地在说什么呢?我想你们津津乐道的,是不是南方沿路的好景色呢?
模仿教材的写法,结合事物的特点,合理地展开想象,并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习作中,日积月累,就能把写景的作文写好。
三、积累写事的习作素材,关注情节主次分明
语文课文类型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有差别。学生基本能把一件简单事情写出来,但是大多平铺直叙,不分主次详略,没有波澜起伏。教学中应该着重通过相似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留心积累叙事文章的几个要素,分清主次,写出详略。
第一,起因简单交代,结局一语带过。如《草船借箭》中开头一句话写原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最后,简单地交代结果:周瑜自叹不如。
第二,过程要分清主次,把主要情节写具体。如《草船借箭》一文的主要情节是“借箭”的场面,借船为次要情节,作者就把诸葛亮带着二十条船去“借箭”这部分写得很具体。课堂上引导学生总结:把突出中心内容的环节写具体,充分利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文章的内容自然会充实起来,主题就鲜明了。这节课结束时,笔者安排学生进行场面描写的练习,写法迁移就显现出了效果:
同学们双脚死死蹬着地面,身子向后仰着,将重心往下坠,使出了吃奶的劲向后拉。大家的身体后仰,挺成一张弓,两只手死死地攥住绳子,不顾一切地向后拽。队员们有的满脸憋得通红,有的紧紧咬着牙关,瞪着对方,似乎在向他们示威。我们啦啦队又发出排山倒海的呼喊声:“一二拉,一二拉……”在惊天动地的口号声中,队伍齐刷刷地向后靠,铆足了劲向着胜利,一步一步地靠近。
四、积累状物习作素材,描出事物不同的特征
四年级上册的状物一组,几篇课文,写法不同,风格迥异,這就要给学生分析状物作文的多种表达方法。课堂上,教师总结文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了解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他们由性格古怪的猫想到了自己家中小狗的表现:通人性、贪吃、爱睡懒觉。从大白鹅爱打架联想到家里的小公鸡挓挲着羽毛斗鸡的情景,学习反语的应用以及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有了积累的范本,他们对状物习作也兴致勃勃,把小动物写活了。有一名学生这样写母鸡下蛋:
老母鸡下蛋最有意思了!静静的鸡窝一下子欢腾了,“咯咯、咯咯……”听,那只母鸡扑腾一下从鸡窝里跳出来,开始叫唤了,叫声长短各异,变化多端,似乎在说:“主人,我下蛋了,我下蛋了,快来夸我呀!”这时候,如果主人没有奖励它食物,它就从房前叫到屋后,又从屋后嚷嚷到门口,来来回回,反反复复,非把主人喊出来伺候它这个功臣不可。
这段话是小作者在积累《猫》《母鸡》《白鹅》中的好词佳句后,灵活地把它迁移到同一种动物身上,非常生动。
积累素材、迁移运用是小学生习作都要经历的过程。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托教材,适时地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内涵,找准切入点,鼓励学生不断地从课内外读物中汲取营养,积累丰富的词汇,学习多样的表达,这样学生就能在习作的道路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参考文献:
[1]褚元美.如何从教材中积累作文素材[J].中学教学参考,2014(10):26-27.
[2]徐芙蓉.立足校园生活,积累作文素材[J].考试周刊, 2015(6):49.
[3]黄少莲.小学生有效积累习作四法[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7(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