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历史维度、现实向度与提升路径

2020-04-20 11:11郭秀兰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基层党建新时代

郭秀兰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这就为做好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从历史维度来看,强调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从现实向度来看,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解决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提升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加强顶层设计,主动谋篇布局;强化政治功能,把好政治方向;管好党员队伍,强化组织保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题;完善体制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如此,方能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使党担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党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0)04-0016-05

固本强基,方能行稳致远。基层是党的执政根基和力量源泉,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好不好,主要看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强不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要求和实践需要,2019年中共中央先后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这就为做好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历史逻辑与概念内涵

追根溯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奠定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提供了实践经验,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并没有直接表述,但我们可以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找到类似的表达。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以及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支部的地位、作用以及任務作了具体论述,明确要求建立从支部、区部、总区部到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自下而上的组织系统。其中,不仅提出同盟“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成为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1]369,还提出同盟各支部和盟员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影响和领导各群众组织[2]428。这里所提到的“同盟的支部”基本上类似于“党的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影响和领导”作用即增强组织力。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在最早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候,就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并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了基本要求。

列宁继承并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党建思想。他曾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在群众中进行鼓动工作、宣传工作和实际组织工作的据点”[3]270。他强调要“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而不是在口头上成为党的基本组织细胞”[4]346。概括而言,他的思想观点主要包括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制度保障,基层组织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要在各领域各部门各行业建立起完整的基层组织网,要放手发动群众、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要善于利用其他群众性组织或社会团体来做群众工作等。梳理这些观点我们会发现,列宁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方面的论述使得这一概念内涵更加丰富,功能作用进一步明确。对于提升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具有启示指导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其中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回望历史,一些重要节点记录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进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三湾改编时提出“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创新性举措不仅确立了党指挥枪的重要原则,也确立了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制度。1945年,党的七大系统总结了党支部“战斗堡垒”思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理论上初步走上成熟,概念表述渐次清晰。新中国成立后,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在党的八大上通过的党章中明确使用“党的基层组织”这一概念;党的十一大首次在党章中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十四大党章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5]。在我党发展壮大的历史长河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既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九十八年的发展史,正是我们党组织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奋斗史。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就明确提出了组织力的概念,并强调政治组织力的强弱是决定中日两国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其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党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正因如此,具有超强的组织力,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我党独特的政治优势。

(三)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概念内涵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创新实践,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

在学界,一些学者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概念内涵在学术上作出了初步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有的学者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为指导,借鉴西方学者关于组织理论的成果,将其界定为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根据特定的目标任务以及在其职权范围内宣传上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和发动群众所焕发出来的动员力、发展力、监督力、管理力、执行力、知识力、战斗力、凝聚力形成的合力。[6]有的学者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基层党组织基本任务的论述,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界定为党的基层组织为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所表现出来的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决议、对党组织自身、对人民群众的能力。[7]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指基层党组织对组织内部各种要素进行引领协调、整合力量的能力,以及群众凝聚力和社会号召力,是基层党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

从概念范围来看,覆盖面比较广。党的基层组织分布在各行各业,主要是指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其他基层单位的党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也就是说,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涵盖所有党的细胞,针对每一位基层党员。我们党从最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八千九百多万名党员,活跃在四百五十多万个基层组织中。提升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以扩大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为着力点。

从功能定位来看,突出两个特点。一方面,突出政治功能。不仅要求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到位,而且要求通过思想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政治能力。另一方面,彰显组织功能。不仅要求扩大组织覆盖力,坚持党员在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推动党的领导在社会各领域、各群体有效覆盖,而且要求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从作用发挥来看,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既需要政治领导力和组织覆盖力,也需要群众凝聚力和社会号召力,还需要有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终形成一种合力,促进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要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这“五大基本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而且需要依据新时代基层党建的新形势新任务,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加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在新时代的现实价值

在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解决各种改革发展难题的现实要求。

(一)避免基層党组织边缘化现象的必然要求

九十八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基层党组织边缘化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成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掣肘因素。比如,在一些基层单位,党建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中心、推动中心上的效应不太明显;有些单位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不紧,存在着相互脱节的情况,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发展的态势还没有完全形成;个别基层党委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够强,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存在不坚决或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基层党委履行党建主体责任说得多、干得少,安排部署多、狠抓落实少;有的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不健全,开展党内生活不严肃、不认真;有的党员对自己党员身份的荣誉感、责任感有所下降,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欠缺,甚至有人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不思进取;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发展党员优亲厚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等。种种表现,折射出基层党组织边缘化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够强所致。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的内在需要

基层党组织既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也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但是,各行业、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工作发展不平衡,制度落实参差不齐、工作规范质量不一。比如,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形同虚设,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有的单位党组织机构、人员设置不合理,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有的单位“三会一课”制度不严格不规范,落实不到位;有的落实上级布置的工作照搬照抄,虚于应付,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有的基层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带动提升作用欠缺;有的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的能力与群众的多样化利益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服务群众、动员群众、凝聚群众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一些非公企业,由于外来流动党员多,给党员管理带来不便,党组织活动难以保证等等。种种现象均表明,要使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着力点。

(三)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的有力之举

近年来,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增强。然而软弱涣散问题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中程度不同地存在。

在党员教育方面,有时候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由于流动性、分散性特点明显,一些基层党组织很难有效集中起来进行学习教育培训活动,尤其是在农村这种现象更明显;教育形式单一,多样化和灵活性不够;教育内容浮在表面,局限于读报、念文件,针对性不强,学习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效果;个别基层支部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党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存在被动应付现象。

在党员队伍管理方面,有时候存在宽松软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党建人才缺口大。相比机关单位和城市社区,这种现象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表现更明显。有些农村多年不发展党员,基层党组织老龄化现象严重,党务干部来源不足,后继乏人;有的村级组织根本就配不齐班子,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有的村级组织党务工作者年龄偏大,开展工作很困难。一些非公企业员工入党积极性不高,党组织工作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或多或少存在重成绩轻政治的现象。二是基层党务工作者素质有待提升。不光是农村、社区和各类社会组织有这种现象,在一些机关、学校和科研院所也存在这一问题。不仅表现在工作能力方面,在工作经验、工作作风等方面均有不足,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培养。

在方法创新方面,党组织的生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一些基层党务工作者仍习惯于以简单发号施令的方式开展工作,工作方式方法不接地气。特别是党组织活动形式不够灵活,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致使党建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党员对党组织的归依感和自身的荣誉感有所淡化,影响了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工作开展。这些不利因素,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短板”。如果不能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这些问题就得不到妥善解决。

三、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路径选择

只有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才能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合力,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

(一)加强顶层设计,主动谋篇布局

基层党建工作涉及主体多、涵盖范围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组织力提升这个重点,促进和保障基层党组织发挥好职责作用。一方面,要将提升组织力摆在重要位置,以组织力的提升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健康发展。聚焦本单位、本地区的中心工作,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以党建引领发展,以发展推动党建。通过组织力的提升,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要统筹谋划,以系统思维推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立足新时代,按照新目标新要求,聚焦新问题新挑战,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在提升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方面同步发力,以系统思维统揽组织力提升的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地落实。

(二)强化政治功能,把好政治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基层党组织时强调要突出政治功能,这就为提升组织力指明了根本方向。新时代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使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理想之舵。当前,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推进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政治领导力。深刻把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的方方面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凝聚力和社会号召力。围绕基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确保党组织在基层社会中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三)管好党员队伍,强化组织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从严从实教育管理党员的脚步不松懈,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党员教育管理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对党员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的实施,不仅明确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基本要求,而且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作出了制度性规定。管好党员队伍,要以此为遵循。一方面,要建强队伍。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事业心强的党务干部队伍,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严把党员发展入口,严格党员发展责任追究制,把好党员培养关、考察关、准入关,保证基层党员队伍质量。另一方面,要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加强培养锻炼,提升业务水平,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基层党员队伍。同时,精准管理不同党员群体,尤其要注意流动党员管理,确保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就跟进到哪里,实现无缝对接。

(四)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题

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加强基层党建的一个鲜明特点。如前所述,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一些党的基层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软弱涣散、弱化虚化边缘化、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成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掣肘因素。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不断提升组织力。一方面,对标对表,找准问题。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情况及具体要求,熟悉提升组织力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认真查找问题,严格对标对表,找准薄弱环节和短板不足。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强化问题导向,对症施策,把握主动。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精准有效的措施促进组织力提升。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明确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改的方向和措施,下功夫整改落实,促进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增强宗旨意识,以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把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党组织的力量。

(五)完善体制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提升组织力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提升组织力的相关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的党内法规体系已经形成,为全面从严治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新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进一步扎牢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四梁八柱”,形成了环环相扣、闭环运行的全链条制度规范。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提高党员干部对于制度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充分认识,把这些制度持之以恒坚持好、落实好。要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监督机制,创新党员学习培训机制,党员的奖惩机制等。

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制度。认认真真贯彻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不能走过场、摆形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组织生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时代性、战斗性。尤其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把握信息化时代特点,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总结推广行之有效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等高科技平台,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28.

[3]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270.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6.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J].前进,2017,(11):4-23.

[6]高振岗.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探源与实践路向[J].探索,2018,(2):101-106.

[7]江家城,寇清杰.新時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解析、生成逻辑与提升路径[J].党政研究,2019,(4):17-24.

责任编辑:王玉倩

猜你喜欢
基层党建新时代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夯实基层国企党建基础工作实践与思考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