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

2020-04-20 10:59刘璐娜康勤
北方音乐 2020年4期
关键词:创作特征演奏技巧

刘璐娜 康勤

【摘要】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音乐的代表人物,其音乐创作在延续拓展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同时,又结合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20世纪初的作曲元素。他于1896年10-12月期间创作完成的六首《音乐瞬间》,是其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也是他所有钢琴音乐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 No.4作为研究对象,从作者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几个方面深入研究,为钢琴演奏者和音乐爱好者正确理解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特点和准确演奏该作品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创作特征;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018-03

【本文著录格式】刘璐娜,康勤.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 No.4)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20,02(04):18-20,142.

一、拉赫玛尼诺夫生平及其主要创作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出生在俄国诺夫哥罗德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跟随母亲学习钢琴,开启了他的音乐启蒙。几年之后,拉赫玛尼洛夫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德米纳斯基进行专业的钢琴学习。后来因家道中落,又因亲人相继离世,他的内心受到重创,被迫离开学校。后经表哥引荐,跟随钢琴教育家尼古拉·兹维列夫学习,使他在钢琴演奏技术上更加扎实和成熟。12岁时,拉赫玛尼诺夫对作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自学了作曲课程。毕业后,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拉赫玛尼诺夫积极创作,写下了《第一交响曲》。但因首演当天发生事故,演出以失败告终,随后花了很长时间才摆脱这种黑暗的记忆。他重新思考并调整了自己,创作出六首《音乐瞬间》,这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早期最成功的作品,标志着他迈向成熟时代。拉赫玛尼诺夫至此之后创作了《c小调第一交响曲》op.18、钢琴作品《c小调肖邦主题变奏曲》等许多佳作,但当时苏联政局不稳,拉赫玛尼诺夫被迫移居到美国。他在美国的演出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1943年2月,拉赫马尼诺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完成最后一场旅行演出后,很快就被诊断出患有癌症。3月28日凌晨1:30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与世长辞,享年69岁,安葬于纽约郊区的肯西柯公墓。

拉赫马尼诺夫在创作生涯中体裁涉猎广泛,有六首《音乐瞬间》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钢琴和管弦乐队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双钢琴作品《图画幻想曲》、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d小调“哀歌”三重奏》0p.9、钢琴作品《前奏曲13首》0p.32、管弦乐合唱作品《钟声》0p.35以及大量优秀的声乐浪漫曲。在众多的作品中,六首《音乐瞬间》是其创作的转折点,在其众多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no4创作特征分析

(一)曲式分析

《音乐瞬间》op16No4,调性为e小调,开始由两小节引子进入后,主部A(2-15小节)、连接部(16-21小节)、中部(22-44小节)经历了由e小调到G大调的转变,接着再现引子2小节后转再现部(47-59小节),再现部依然是e小调为主的进行,最后乐曲尾声(60-67小节)结束全曲。全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图式:

(二)创作特征分析

《音乐瞬间》op16no4的创作具有拉赫玛尼诺夫的典型风格,下面从旋律、和声、织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旋律

这首乐曲在旋律上主要运用“二度旋律”动机,从二度的音响效果来听是不协调的,会给人一种压抑不安的感觉,这也是拉赫玛尼诺夫常用的旋律手法。旋律中的表现手法是在左手“阶梯式”的十六分音符跑动映衬下,拉长右手大时值的旋律线,使旋律更加悠长。左手大量密集的音流像是在表达《第一钢琴协奏曲》失败之后内心深处的愤懑之情。相比之下,右手显得格外安静,仿佛在跟自己对话,赋予曲调歌唱性(谱例1)。在力度上极富张力,凸显旋律的层次感,运用鲜明的强烈对比来渲染此曲的悲情情绪,以求获得更深刻的心理震撼。重音记号的运用是整首曲子的亮点,以e小调主和弦上的音,通过单音、音程或者和弦形式表现出来,仿佛像钟声一样提醒自己无法逃脱的命运。

2.和声

拉赫玛尼诺夫在这首作品中的调式是运用传统的大小调交替调性(e-G-e)和三度叠置和弦为素材,在和声语汇上是基于传统和声之上,但又想打破陈规、创造出不同的和声效果,以达到和声的变化和色彩性(谱例2)。在43小节中旋律声部一直不动,强调e小调的主功能和弦,但左手声部用小二度极进的旋律线条进行,這样使和声的色彩性变化更加突出。在44小节是传统和声语汇,下属——重属导——属(S--DVii/D--D)。在全曲中拉赫玛尼诺夫还运用到一些副三和弦、副属和弦和变和弦构成功能交替,这种色彩性和声会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听觉感受。作者运用表象的稳定与内在的紧张,营成出情绪上的反差,形成了拉赫玛尼诺夫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

3.织体

这首曲子以十六分音符半音化织体和八度重叠和弦织体为主(谱例3)。两种织体经常一起运用,以十六分音符半音化的织体为主要基调,从而烘托全曲的背景。在全曲高潮部分运用宣叙调和弦和八度叠置和弦织体的手法。宣叙调和弦手法是在高潮处反复用两三个和弦组,以达到戏剧性的气势和力量;八度叠置和弦织在同一高潮处强化主导声部补充内在的旋律线条,使之更加深入人心,以达到作者内心的宣泄。

三、《音乐瞬间》op16no4演奏要点分析

《音乐瞬间》是一部对演奏能力要求极高的钢琴作品,其第四首(e小调)如同练习曲一般,大量运用十六分音符六连音织体和八度和弦,在极板的速度下弹奏,需要成熟的演奏技巧,以凸显作曲家不屈服命运的态度。

(一)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

十六分音符半音化的织体(谱例4)贯穿全曲。在演奏它时,不能只用指尖落键的方式,因为演奏出来的音色过于僵硬和颗粒化从而破坏了原本所要表现的音乐情感,因此,仅仅用手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里需要用上半身的力量推动大臂给手指一个向下的力去弹奏,使每组第一个音重重地落下,以带动后面的音流,随后慢慢减弱将大臂的力量转移,通过小臂、手腕、指尖不断减弱力量来收句。

(二)八度和弦的演奏

八度演奏本身就是钢琴演奏中的难点,在第四首中运用到的八度演奏技巧可分为三种。

1.八度与单音的交替(谱例5)

这种八度和弦技巧需要1、5指大大的张开,使手掌平稳地支撑在琴键上。在开始弹奏中,要以手腕为核心,手指要弯曲挺立像一根根柱子一样立着,手臂的状态要上轻下重,利用弹和弦的重量惯性带动往下进行的单音。

2.连续级进的八度和弦(谱例6)

连续极进的八度和弦,这种技术强调速度与力度双重结合,音响效果为之震撼,在乐曲的情感方面,连续的八度是将该曲推向高潮的一个爆发点(谱例6)。但在演奏中出现错误的概率也极高,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八度处理好,手臂很容易僵硬,速度也达不到要求,同时无法处理好情感,掌握这个弹奏技巧需要肩膀和背部的力量带动大臂,再将力量传递到小臂,利用惯性传递到指尖。在练习过程中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训练,才有利于提高演奏的准确性。

3.连续大跳的八度和弦

在这首乐曲中,大部分的八度和弦都是由右手完成的,还会运用到三连音上行连续的八度和弦跳进(谱例7)。弹奏时要将这些八度和弦铿锵有力且一鼓作气地完成,同时不要忽视指法,先设计好指法,尽量运用连奏的形式弹奏,再从全身给手臂一个向前推的力量,传递到指尖弹奏第一个和弦。这里的三连音和弦虽然是跳进但不要做得过度僵硬,再换和弦时指尖贴键迅速找到下一个和弦,然后用相同力度去弹奏后一个和弦。

(三)踏板

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一首乐曲需要运用不同的踩踏板方式以达到作曲家所想表达的情感转换。在《音乐瞬间》op16.no4中主要运用了重音踏板、颤音踏板、音后踏板以及左踏板四种踏板。

1.重音踏板

重音踏板是运用钢琴的右踏板,其作用是更加突出乐曲的抑扬顿挫和表达作者需要的韵律。《音乐瞬间》op16no4中,大篇幅的左手都是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这里的和声改变一下就换踏板一次(谱例8)。中第一小节第一处松开踏板的标记在左手第二拍最后D音上,如果就在D音上松开势必将旋律断掉,为了曲子的整体流畅度,应在D音发声之后迅速将踏板抬起,接着在第三拍第一个音E上踩下去,这样不仅不会在快速弹奏得情况下明显打断旋律,也不会产生混乱的音效,而且会突出附着点的节奏。但这里需要结合耳朵去听,踏板不要踩得过深而导致音响效果的杂乱。

2.颤音踏板

颤音踏板是指脚在踏板上浅而快速地踩动。作品在29-34小節上标记着持续的八分音符踏板(谱例9),因为这首曲子是急板的速度,即使是八分音符,在实际演奏情况下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所以这里需要运用颤音踏板。在29-34小节中踩踏板的地方在每一组第一个八分音符上,并且需要在每个八分音符重音上尽可能短促地触碰踏板,以强调这段特殊的节奏型,增强音量,这种手脚同步的踏板技巧,容易把握但右脚在放踏板时不要用力过猛,使踏板与钢琴碰撞发的“轰隆隆”的声音。

3.音后踏板

音后踏板又叫切分踏板,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踩踏板形式,目的是保持两个音之间的连惯性,更注重旋律的连续性。第23小节中,虽然左手继续快速十六分音符的跑动,但踏板可以根据右手每一拍更换的和声性质换踏板。在谱例10中右手每一拍的弹奏第一个三度音程后,要立即踩下踏板,直至第二个音程(单音)弹奏后,对应左手是第4个音要迅速放踩踏板,以此类推。这里的运用音后踏板可以稳定旋律中的所有三度间隔,使旋律更加流畅。但是在踏板的运用中要注意要及时放下踏板,并且要注意是要完全地松开,不然会使音响效果非常浑浊。

4.左踏板

“左踏板往往被称作柔音踏板通常标记为“una corda”。这首乐曲在26-27小节(谱例11)中明确标出需要使用左踏板,在26小节用ff力度双手同时弹奏连续下行的十六分音符,却在27小节用ppp力度弹奏,在2个小节内做到两极化力度音效,这就需要借助左踏板n去完成。可以在第26小节后半拍,逐渐加入左踏板直到第27小节完全踩上,第29小节开始逐渐放掉左踏板开始渐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创作角度来看,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既继承了浪漫主义时期欧洲音乐的创作特征,又打破陈规,在创作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拉式风格。如:旋律运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半音阶形式和大附点的时值,表达线条的优美、气息的悠长,富有歌唱性。织体多以音阶、柱式和弦和重叠八度为主,使织体更加立体,具有丰富的音响效果及和声色彩多种多样等特点。从演奏角度来看,第四首是一首高难度的作品,对手指的掌控力、力度的要求和技巧要求极高。无论是左手十六分音符跑动还是各种节奏的变化都需要演奏者有扎实的功底,并且需要耐心细致的练习。

拉赫玛尼诺夫作为一名钢琴家,他的强项是在观众面前塑造一种庄严的权威形象。出神入化般的技巧、强大能量的声音、钢铁般有力的节奏及让人如痴如醉般的柔美性,都是这种权威形象的最好体现。作为一名作曲家,他是影响着俄罗斯音乐文化发展的巨人。他的成功不是偶然,也不是幸运,是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创作的一颗赤诚的心。他一直在找寻自己的内心世界,尊重自己的那份真实,这也使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亲和力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皮耶罗.拉塔利诺.伟大的钢琴家系列—拉赫玛尼诺夫陆辛译[M].意大利:意大利泽基尼出版社.

[2]陶远.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第四首分析[J].作家,2010(12).

[3]王月颖.钢琴踏板的技术与艺术[D].长春:吉林大学,2009.

[4]张文.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第四首的演奏技法与音乐形象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1.

作者简介:刘璐娜(1998—),女,汉族,安徽合肥,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在读本科,音乐表演方向。

猜你喜欢
创作特征演奏技巧
浅析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风格特点与创作特征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西方音乐的魅力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策略探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