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均
乳腺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超过1%的速率递增,而小于35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增长尤为显著。有数据显示,在亚洲国家,每年新增的乳腺癌患者中年轻乳腺癌患者占比约为10%,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育龄女性在患病时尚未生育。而且,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部分已育的乳腺癌患者仍有再生育的需求。然而,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系统性疾病,有些治疗手段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这使有生育意愿的患者饱受困扰。
下面,我将对临床上接受年轻乳腺癌患者咨询最多的、有关生育的问题就逐一解答。
可以生育,不影响生存。
过去认为,怀孕以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和孕激素水平升高,增多的激素会导致残留的乳腺癌细胞再度生长,增加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现在的循证医学证据已经推翻过去的观点,最新研究表明,早期乳腺癌患者不论激素受体阳性还是阴性,生育都是安全可行的,并不会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甚至有研究指出怀孕还可以改善她们的总生存率。所以,对于有生育需求及意愿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应予鼓励。在怀孕前建议她们和乳腺科、产科医师沟通,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排除肿瘤复发和转移。
当然,也有一部分乳腺癌患者治疗后是不适合再生育的:(1)晚期和高复发风险的乳腺癌患者;(2)治疗结束后卵巢功能衰竭的乳腺癌患者;(3)携带BRCA1/2易感基因的乳腺癌患者。
早期乳腺癌治疗后的生育时机,应该避开乳腺癌复发的高峰期,避免残留化疗药物对胚胎的毒性作用。目前比较认可的乳腺癌治疗后生育时机是:(1)导管原位癌及小叶原位癌在手术和放疗结束后;(2)淋巴结阴性的乳腺浸润性癌在手术后2年;(3)淋巴结阳性的乳腺浸润性癌在手术后5年;(4)需要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在受孕前3个月停止内分泌治疗,直至生育后哺乳结束,再继续内分泌治疗。
前面已经提到,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需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目前认为,手术治疗及靶向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的生育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1)化疗:在乳腺癌全身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具有很强的卵巢毒性作用,可以导致卵巢损害,进而影响生育,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更应注重卵巢功能的保护。
(2)内分泌治疗: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卵巢功能,服用内分泌药物期间可影响排卵或引起子宫内膜增厚;另外,内分泌治疗时间一般较长,达5~10年,可加速卵巢功能的衰退。
(3)放疗:对生育功能无太大影响,但是在放疗期间应该避免怀孕,避免留取卵母细胞。
目前保存女性生育功能的方法主要有3种:
胚胎冷冻保存 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熟、稳妥的辅助生殖技术,随着近年冷冻技术的进步,冷冻胚胎的怀孕率已接近新鲜胚胎,甚至可以超越新鲜胚胎。但是对于非常年轻及单身的女性患者不太现实。
卵母细胞冷冻保存 该技术目前越来越成熟,是指通过在治疗前留取女性的卵子冷冻保存,在需要的时候解冻卵子,行体外受精然后胚胎移植完成生育。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該类药物在化疗前使用至化疗结束,可以显著降低年轻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卵巢早衰率,提高怀孕几率及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