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令狐克颖 钟畅 陈渠玲 汪徳洋 魏俊益
[提要]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居民更加向往生态田园式旅游。本文借助环城游憩理论(ReBAM),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以崇州市街子古镇为案例,从旅游消费者角度对古镇的活动、环境、体验与利益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游客消费行为。将农旅产品体系与古镇特色进行融合应用,最终得出“古镇+农旅产业”的新型成都周边古镇产业发展模式。以农旅融合视角助推成都周边古镇产业兴旺,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有利于为陷入发展困境的成都周边古镇提供一定的路径参考。
关键词:农旅融合;环城游憩带(ReBAM);古镇;旅游产品
本文为大学生科研兴趣培养计划项目:“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古镇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与研究——以街子古镇为例”(课题编号:2019713);通讯作者:魏俊益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2月16日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当前,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的价值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农业结构调整和旅游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是破解农业发展困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使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可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周边旅游已成为旅游新趋势,为城市周边古镇带来发展契机。以崇州市街子古镇为例的成都周边古镇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禀赋,为挖掘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价值,重构旅游产品提供基础保障。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古镇热潮兴起,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其悠久的历史在成都平原上遗留下众多的痕迹。成都周边现存很多具有古朴的建筑、清幽的环境、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资源的古镇。目前,在成都市域范围内共有6个国家级、19个省市级的历史文化名镇。
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农旅融合作为乡村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是通过整合农旅资源,促进产业融合,拓展农业的功能性,从而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是保障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实现的有力措施之一。
二、文献综述
(一)农旅融合。农旅融合是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一种新的农村发展模式。在充分尊重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将其融合成果作为旅游产业的开发项目。向从武在研究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旅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时指出农旅融合发展是使贫困地区彻底脱贫,走向小康的必然选择,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脱贫攻坚的现实需求。陈福妹等在农旅融合的视角下,探索龙门寺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路径时,现代农业示范区不仅要维持正常的农业活动,还要让其周边民众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重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与休闲乡村生活的融合。张莞针对目前农旅融合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民族地区农旅融合的优化路径。从政府、企业、村委会和村民四个主要方面提出了与其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加大宣传力度、协调农旅融合受益人群的关系以及树立主人翁意识等。
(二)环城游憩带。环城游憩带研究,最早追溯到国外学者所做的城乡交错地带游憩空间的研究。国内研究环城游憩带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吴必虎首次提出“环城游憩带”的概念,他提出“环城游憩带”是处于城市周边,交通联系便捷,以城市居民参与为主(包括少量外来旅游者参与)的游憩活动及其设施和土地利用。此概念的提出,标志城市周边旅游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研究领域。国内学者多从“城乡结合部”、“城郊”、“城市绿带”等方面研究环城游憩带。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只将环城游憩带做了零散片面地研究,并没有将其作为学术命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现今,结合我国城市化和旅游发展变化新形势,党宁将ReBAM扩充为ReBAC,使“环城游憩带”研究范围扩展到大、中、小城市。由此可见,环城游憩带研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三)旅游产品。相较于国外而言,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上相对薄弱。由于各行各业对旅游产品研究的角度不同,因此至今学术界对旅游产品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罗浩、冯润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剖析旅游产品的经济性质,指出旅游产品是由旅游吸引物、设施(硬件)、人员(软件)的组合所营造出的一种综合性服务,是景观服务、设施服务、人员服务的有机組合。张明星在对新时期中国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中指出,旅游产品的设计过程需要能够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不但重视对地域文化特色的引入,同时更应该重视引入文化特色的过程。因此,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应该利用地域文化特色作为核心,充分利用组合设计等设计方法,展开系列设计。这样既避免了旅游产品泛地域化以及产品同化,又给旅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他们的消费欲,也增加了他们再次游览的欲望。综上,目前国内旅游产品的开发尚存在不足,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减少产品同化现象,是新时期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任务。
三、研究地概况及其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一)研究地概况。崇州市街子古镇位于成都市区以西、崇州西北,为都江堰精华罐区,衔接青城山。镇域幅员面积41.18平方公里,辖9村2社区,182个村民小组,全镇3.25万人。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有晋代皇家寺庙光严禅院、李顺起义遗址、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清代字库塔、清末民初古建筑群等各类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古镇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有凤栖山千亩原始森林、千年楠木林。境内有味江河、泊江河、干五里河,农业灌溉水源充足。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9℃,年降雨量1,012.6毫米,年日照为1,163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80~300天,植物资源丰富,种类达1,000余种。具有优势自然资源,农业资源禀赋具有先天优势,适宜发展农耕养殖。
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整合旅游资源,通过举办当地不同的民俗节事活动,让游客更加深入了解体验当地历史文化,提高知名度,提升旅游吸引力,传承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古镇周边闲置房屋或居民住所可开发成具有街子古镇文化的民宿,从而带动当地经济;挖掘当地传统手工艺,增加旅游活动项目,使街子古镇区别于其他古镇,当地传统得到传承,减少人员流失率;街子古镇的气候、空气以及周围农村的田园生活具有休闲、让人放慢节奏的有利特性,可利用本土特色文化,打造慢旅游。
六、成都周边旅游产品重构思路
当前,传统的古镇旅游在面对旅游产业消费升级、旅游产业独立性增强的局面时,其原有旅游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现今的旅游需求。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是古镇满足游客旅游体验感的关键。所以,丰富古镇旅游资源,实现大城市周边古镇旅游产品重构是发展古镇旅游的重中之重。
(一)结合文化资源,打造古镇文化IP。盘活古镇旅游,文化作为支撑必不可少,在农旅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更要强调文化的支撑,要把当地的各种文化带入到所做的产品之中。在做成都周边古镇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的时候,要充分嵌入成都周边古镇的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和乡土民俗文化,让文化要素来为古镇旅游产品开发做提升。
(二)以消费者为导向,提出产品重构对策。通过分析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有利于体验型产品的开发与升级。对于成都周边古镇旅游产品重构,可以先了解古镇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概况,了解古镇游客对当前旅游产品体验的态度及看法。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方面具体分析,针对街子古镇目前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对策。
(三)成都周边古镇农旅融合体系架构。成都周边古镇自然人文资源禀赋各异,以古镇特有的农业资源为依托,结合当地人文风情及民风民俗可进行农旅融合产品构建。在当前成都周边古镇风格趋同化、旅游单一化、保护薄弱化的发展现状下,为推动古镇生态及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古镇+农旅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对成都周边25个古镇的农业资源进行评价分析,构建出旅游产品谱系研究。(表4)
七、结语
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依托,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农旅融合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本文选取以成都市为核心的成都周边古镇——崇州街子古镇为典型案例,以成都周边古镇特有的人文和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构建农旅体系。为推动成都周边古镇的文化保护和传承,盘活古镇闲置资源,丰富都市居民近郊游的项目活动提供一定的路径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周俊杰.農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探寻研究——以丽新乡为例[J].农民致富之友,2017(18).
[2]李朋瑶,徐峰.自然山水格局下的成都古镇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6(9).
[3]朱琳,姜卫兵,魏家星.基于农旅融合的乡村建设模式评价与优化对策——以江苏省南京市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9).
[4]向从武.贫困地区农旅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8.379(11).
[5]陈福妹,唐军,沈揆,徐小燕.农旅融合视角下的龙门寺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探索[J].规划师,2018.34(S1).
[6]张莞.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农旅融合提升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9.384(4).
[7]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21(4).
[8]罗浩,冯润.论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及若干相关概念的经济性质[J].旅游学刊,2019.34(11).
[9]张明星.新时期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以永州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5).
[10]叶德辉.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J].包装工程,2011(16).
[11]赵放,刘雨佳.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国际借鉴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8(9).126.
[12]唐健.乡村振兴中的古镇保护与开发微观研究[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63.
[13]严艳,连丽娟,林明太,陆邦柱.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福建省湄州岛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8).
[14]何慧敏,虎静艳,金楠.文化旅游与古镇发展研究——以柳江古镇为例[J].旅游纵览(下),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