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东方IC
鼠疫病死率高达100%,无药可治,这是真的吗?
鼠疫曾在历史上造成过重大伤亡,因此相关流言在北京发现两例输入型鼠疫病例时迅速传播。对此,专家表示,虽然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但在现代医学里,鼠疫已不再无药可救。
鼠疫又叫黑死病,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由鼠疫杆菌引起。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鼠疫可以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轻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未治疗的鼠疫病死率极高,比如最凶险的肺鼠疫,可在发病18~24小时内致命。败血型鼠疫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几乎为100%。历史上,鼠疫确实引起过大范围的死亡,但这是因为当时人们对鼠疫的病因、治疗、预防等认识不足。
最早的一次鼠疫大流行,是公元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在欧洲和亚洲有上亿人丧生。而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西南、东北及欧亚流行的鼠疫,也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因此,近日发现鼠疫病人的消息一经确认,不少人心中颇多顾虑,但其实对现代医学稍加了解就能知晓,这般恐慌并无必要。因为人类经历鼠疫并付出了无数生命代价后,已经获得了宝贵而有效的控制鼠疫的经验和击败鼠疫的有效措施,这就是预防、确诊、隔离、对症治疗。
现代已有及时阻止鼠疫的案例。2017年,马达加斯加曾暴发了一场鼠疫。由于最初没有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如对接触病人的所有人进行调查和隔离观察,导致后来鼠疫蔓延到一些城市,尤其是首都塔那那利佛和港口城市图阿马西纳。
所幸的是,马达加斯加很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几乎所有确诊的鼠疫患者和近7300名接触者均免费接受了治疗,最后成功控制了这场鼠疫。
尽管鼠疫会造成极高的死亡率,但是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干燥、热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阳光直射或100℃煮沸1分钟均可杀死细菌。
个人防范则应注意防止跳蚤叮咬;避免接触动物尸体、避免密切接触鼠疫患者;如突现发热、寒战、淋巴结发炎肿痛或呼吸急促且伴有咳嗽、血痰等症状,应极早就医。
事实上,临床上鼠疫病例已经可以通过规范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病人如果能早期就诊,并得到规范治疗,治愈率很高,可疑接触者也可通过预防性服药而避免发病。
历史上导致人们大量死亡的鼠疫,主要是因为没有特效药物和有效隔离,但即便在1910年的东北大鼠疫还没有链霉素等特效药的情况下,通过隔离和一般性治疗也能战胜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