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加强政策保障

2020-04-20 11:59:44连民
农业知识 2020年6期
关键词:宅基地三农用地

文 /连民

农村“三块地”改革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农村改革中的硬骨头。2019年11月,中央发布文件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基本原则: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此外,于今年1月1日实施的新版《土地管理法》又给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次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确认了上述方针,并同时在农村改革其他方面做了诸多部署:

一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点是落实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部署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在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延包的具体办法。二是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重点是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落地见效,抓紧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扎实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三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在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积极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的短板,除了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改革,还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一号文件在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方面出台了含金量高的保障 政策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在各级财政对许多方面都压减支出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财政还在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千方百计拓宽资金来源。同时,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强化对“三农”信贷的货币、财税、监管政策正向激励,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发行“三农”、小微企业等专项金融债券,督促保险机构及时理赔,更好满足农民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二是强化用地保障。 提出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体系,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各类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合理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模上限,明确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明确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省级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产业用地。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现代农业投资重大项目,如期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四是鼓励新业态新模式。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五是夯实人才科技支撑。 提出抓紧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有组织地动员城市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下乡服务。着力破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

猜你喜欢
宅基地三农用地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7:46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8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16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0
宅基地政策并没有改变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新农业(2017年22期)2018-01-03 05:45:5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