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祥
【摘 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P值<0.05。结论:丹参多酚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利于患者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086-01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alvia polyphenolate on ulcerative colitis.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each with 44 cases. Th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alvia polyphenolate on this basis, and the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P value of <0.05.CONCLUSION: Salvia polyphenols are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and have hig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Salvia miltiorrhiza polyphenolic acid; ulcerative colitis; clinical effect.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结肠炎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或结肠的非特异性炎症疾病,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和具体病因还不够明确,现有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常伴随着凝血机制和血小板变化,其发病的重要机制是血小板活化增多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溃疡性结肠炎不易治愈、治疗时间较长,且后期容易反复发作,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疾病。临床中针对该疾病通常采用免疫机制、水杨酸类以及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患者往往伴有多种不良反应,且复发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显著。而丹参多酚酸盐应用于该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其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
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这些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女性23例,男性21例,年龄29 ~ 69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在7个月-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年。在实验组中,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30-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岁;病程在6个月-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年。所有患者均经过相应诊断确定为溃疡性结肠炎。
1.2 实施方法
为保证两组患者饮食低脂、清淡,指导患者合理运动,制定了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良好的心态,严禁烟酒。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规格:250毫克/片,批号:22120906)进行治疗,让患者口服,每天3次,每次1克。对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毫升/支,批号:110302)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进行一次,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粘膜评分进行比较。采用电子结肠镜对患者肠粘膜进行检查,依据患者粘膜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分别包括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等,分数分别为0、3、6、9分。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经过治疗,如果患者的结肠粘膜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则为治疗无效;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结肠粘膜仍然有炎症则说明治疗有效;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结肠粘膜恢复正常则证明显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和比较。在患者治疗期间要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同时测定患者肝功能,及时监测心电图。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实验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肠粘膜评分进行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在溃疡、水肿、糜烂以及粘膜充血等指标评分中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在粘膜假性息肉形成指标评分中两组前后以及组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具体如表2所示:
2.3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血清C蛋白水平下降程度顯著高于对照组,且血小板平均体积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值<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直肠、结肠、粘膜层以及粘膜下层的病变,是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研究表明,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能够反应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度,是疾病程度评价的重要指标[2]。有关研究显示,丹参注射液具有降低血小板活化、活血化瘀的作用,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为探讨丹酚酸盐的临床应用价值,对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血清C蛋白水平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小板平均体积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值<0.05。此外,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肠粘膜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综上,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丹参多酚盐进行治疗,能明显改善肠黏膜微循环状态以及血液高凝状态,能够较为有效的减少炎症渗出,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
参考文献
[1] 王辉.丹参多酚酸盐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临床应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4,09:43-47.
[2] 陈力群.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7,36:67-69.
[3] 张洪林.丹参多酚酸盐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21: 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