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 要]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受病虫害的影响会导致作物减产,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影响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在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昆虫性信息素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本文主要对其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 昆虫性信息素;病虫害;测报;防治;优势
[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4--2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虫情调查,之后再进行虫害防治,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与传统的田间测报灯等病虫害预防方法相比,昆虫性信息素具备准确性高、专一性强、成本低、使用便捷和安全等特点,在农作物生产上得到了推广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1 昆虫性信息素作用机理
基于昆虫性信息素进行病虫害防治的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以掩盖雌性成虫的位置并引诱雄蛾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法杀死雄蛾,从而阻碍害虫交配,使其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进而达到降低虫害种群数量的目的,最终实现虫害防治目的[1]。
2 昆虫性信息素应用现状和使用范围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虫害预防时,主要作用为虫情监测、成虫诱杀、干扰交配,而且具备保护虫害天敌、减少环境污染等优势。其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防治效果佳,无毒无副作用。昆虫性信息素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使用比较广泛,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及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昆虫性信息素在我国的应用优势也日益突显。相关调查显示,使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虫害防治,每个作物生长季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可减少3次,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667 m2作物生产成本节约30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昆虫性信息素在我国的应用已有40余年,科技人员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经过不断的应用实践和科技研发,目前已有梨小食心虫、桃潜蛾、枣黏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棉铃虫、烟青虫、水稻二化螟、二点委夜蛾、黏虫和茶小卷叶蛾等150余种性信息素产品,使用类型有性诱剂、迷向丝、干扰交配释放器等,并获得数十项科技奖和技术专利。由于性信息素在防治虫害时灵敏度高、准确性强、使用便捷、成本低,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2]。相关调查显示,性信息素对虫害的发生期可进行准确预报,还能应用于昆虫抗药性监测。目前,辽宁省彰武县应用较多的有玉米螟、黏虫、小地老虎、棉铃虫、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等昆虫性信息素产品。昆虫性信息素使用类型具体见图1。
图1 昆虫性信息素使用类型
3 昆虫性信息素的使用特点
第一,借助空气和其他媒介传递昆虫性信息素,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很强的引诱力。需要选择比较空旷的场所使用昆虫性信息素,利于提高诱捕效率、扩大防治面积。
第二,空气中到处散发着性信息素,导致雄虫分不清真假,无法定向找到雌虫进行交配。因此,昆虫性信息素具有干扰交配功能。
第三,防治效果与在田间的布设密度和防治面积密切相关。因此,要求连片、均匀分布昆虫性信息素。如果周围的基数过大,防效相对偏低;隔离区越远,防效越高。
第四,昆虫性信息素可与其他生物农药联用,具有引诱雄蛾沾染病毒、原生动物或化学不育剂,通过交配使雌蛾产生的子代不育的特性。
第五,受一定气象因素影响,如强月光和降雨、低温、强风都能降低昆虫性信息素的诱蛾效果,而高温日晒会降低昆虫性信息素的使用寿命。
第六,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只是起到预防作用,不能对虫害进行有效杀害,也不能取代杀虫剂。在害虫发生早期,即在害虫越冬代成虫始盛期开始使用,效果俱佳。虫口密度较高时,需要结合高效、低毒农药配合防治。
4 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优势
第一,功能强大。一头雌蛾仅能释放0.005μg左右的性外激素,却能诱集100万头以上雄蛾。
第二,选择性高。具体应用时,针对不同昆虫有不同的配方和药剂浓度,使应用更专一,对环境安全,不产生污染,而且对益虫、天敌不会造成危害。
第三,与其他防治技术有包分之百的兼容性;防治效果好,相对防效在70%以上;降低农药用量和劳动力成本,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有利于恢复农业生态环境[3]。
第四,无抗药性。昆虫性诱剂是利用个体昆虫对性信息素产生反应而被杀,不会产生后代,故无抗性产生,而且对抗药性很强的害蟲有化学农药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五,不同昆虫之间的性信息素相互不能替代,也不会引起混淆,这在昆虫的区域性调查、植物检疫及诱杀防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第六,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能在造成经济损失之前监测到虫害,精确地确定害虫发生的地点和范围,利于选择最佳的农药喷施时间,确保采取正确的害虫防治策略,及时评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第七,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5 生态效益及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昆虫性信息素的人工合成成本在降低,使用剂量也在不断改进。在人们对绿色环保食品的需求量增加的背景下,不污染环境、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昆虫性信息素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可观。昆虫性信息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应用将会有效提升农林生产效益,在有效防治虫害的基础上为生态环境建设贡献力量。总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昆虫性信息素在我国农林生产中的应用有巨大的空间、有广泛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严力,李卓睿,韩国志.昆虫信息素缓释技术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9(10):1099-1108.
[2]袁文静.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J].现代园艺,2019(9):36-37,178.
[3]蔡昭雄,罗标,蒋德赏.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水稻二化螟效果试验初报[J].南方农业,2011(5):27-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