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公元
摘要:传统印刷有别于现代电子喷绘印刷工艺,采用传统油印技术复制文献文物,可将图文与纸张等承载物融为一体,使复制后的文献更具有持久保存的特性。传统印刷包括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以及孔板印刷四种,四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印版的结构特征各有不同。传统印刷与现代印刷的结合应用。传统印刷采用当时历史时期的印刷工艺技术和材料,进行接近原貌复制;平版印刷的种类;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文献文物复制中传统印刷平版石印机的印刷工艺。
关键词:文献复制;传统印刷;平版印刷;石印机
复制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典何册,现时还难以查清,但社会普遍使用还是在近现代。从哲学概念上讲,文物是不能复制的,也没有正规的文物复制行业,但实际上从事这种行为和行业早在商代就已经开始,那么为什么要复制文物,尤其是文献文物的复制,我个人认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与利用,近现代的纸质文物由于环境材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现代展览的使用,同时还会因保存的条件和维护方法都会对纸质类文物产生一定的损伤,尤其在展览中,在紫外线光照条件下会使其寿命大大缩短。为避免因展览将纸质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采用传统印刷工艺对文献文物进行复制保护就是我们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文献文物的复制特点在于,一是为了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文献文物在紫外线光照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承载物的寿命会大大缩短。二是满足我馆及其他博物馆单位复制文献作为相应展览的展出使用。三是为爱心捐赠文物者复制所捐赠的文物后,赠予捐赠者作为保留纪念所用。
在复制文献文物中,传统印刷工艺比现代喷绘印刷技术有较强的可保存性,可将图片和文字与纸张、面料等承载物较好的融为一体,使得文献的复制件有较高的收藏展示价值。
传统印刷复制文献文物一般分为有印版和数码印刷两种,其中包括平板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以及孔版印刷(也称丝网印)四种,在复制文献文物时根据文物原件所体现出的印刷特性来决定选择哪种印刷方式,本文主要介绍平版印刷石印机的传统工艺。
雕版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印刷方式,是凸版印刷术的雏形,也是其他种类印刷的基础。随着后期石印技术的出现,取代了雕版印刷繁琐耗时的雕版工艺流程。平版印刷是由早期石版印刷而发展命名的,早期石版印刷的版材取用大石块,打磨光滑平顺后方可使用,后期更换为金属锌板或铝版为主要材料,应用的原理并无变化,使用起来也较石材质更为简洁便利,提高了工艺制作效率,因其制版及印刷有独到的特点FF0C在工艺上比其它印刷工序较为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且容错率高等特性,故在近代被专家学者们不断改进完善,而成为如今最为广泛使用的印刷工艺手段。
平版印刷机分为:石印机、胶印机、珂版机三种,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在复制文献文物过程中较多使用的为石印机。此台石印机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早期所使用的石印机为同一时期的,此石印机是四开小石印机,就石印机本身也是近现代文物了。
平版石印印刷复制文献文物工艺:
第一步先要通过扫描仪将要复制的文献原件进行扫描,然后通过电脑Photoshop对文献图片进行修版处理,将文献图片通过软件调整为单一的黑白稿件,将原件文献中的污点杂质以及极其轻微的断笔处用画笔或铅笔工具进行填补,如原件字体破损严重则不进行修补处理,印刷保留原件效果。多颜色原件还需要分别建立多级图层,将每种颜色单独分版,再通过菲林制片机(图一)将分好的图层单独打印成黑白分明的透明阳图文软片(图二)。
第二步制作感光PS印版(圖三),其版分为大尺寸和小尺寸感光PS版,大尺寸感光PS版为正开,小尺寸感光PS版为四开大小。PS版的出片效果与PS版生产厂家的不同,晒版机器和晒版时间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差别。文保院书画研究所以前所使用的晒版机因使用年限过长晒版曝光时间需要60秒,后购置新款晒版机因紫外线光源较强,通过反复试验进行晒版,最终达到理想出片效果时间定为25秒。大尺寸感光PS版使用时要先将版裁好,后将出的软片覆盖在感光版上,放入晒版机,晒版机通过先真空将软片与感光版达到完全接触,后开始曝光。因PS版为感光版所以因避开阳光照射,存放及操作时应处在暗房中操作,如果PS版使用前暴露在阳光下则无法再制版使用。曝光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出版效果,时间过长显影时版上图片或文字会虚化,甚至无法看清,时间过短则所需要的图片文字在版上没有曝光上去。曝光结束后再使用专门的阳图PS版显影液对版进行冲洗,将曝光结束的版放到按照1:6兑水所准备好的显影槽中,上下晃动显影液,冲洗感光PS版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时间过长图片及文字会被冲洗掉,画面会模糊不清,过短版面上存留的感光部分会冲洗不干净,印刷时就会接触到油墨产生花版的效果。冲洗时间应看到感光版上的图片文字清晰显露出来即可,立刻将PS版取出用大量清水冲洗掉版上存留的药液,冲洗切记要用凉水,热水会对板上的文字产生影响,在上墨时文献处更不容易上到墨。冲洗干净后将PS版放到避光处晾干。待PS版晾干后用应立刻用海绵在PS版图片文字处擦上保护液,使其图文固定,再进行第二次晾干。如晾干后长时间不涂抹保护液,文字处会因过度晾晒与阳光产生反应,从而导致后期印刷时文字处不容易上墨的情况的发生。墨晾干后如发现整块PS版上有斑点大小的药液没有洗掉,则用修版膏涂抹进行修版,修版后将ps版上残留的修版膏擦拭掉,若斑点不修掉印刷时油墨会跟斑点处产生油墨反应,印刷出成品时就会将斑点也印在承载物上,破坏复制效果。到此石印机所需要用的ps版制版完成。
第三步将所需要复制原件所相同或类似的承载物配置好,如过大需量好尺寸进行裁剪。
第四步开始调式印刷时所需要的油墨,所使用的油墨为胶印墨,黏稠度比铅印墨小,又比油印墨也就是孔板印刷墨大得多。将适量的油墨在玻璃板上调至与原件相同的颜色后,用油墨磙子在玻璃板上反复推滚,让油墨磙子均匀“走”墨“吃”墨。使用海绵或棉纱布沾少量清水潮湿后,将石版机上的石版擦拭,将制作好的PS感光版背面贴到石版上,因石版潮湿所以可与PS版贴住形成一个整体,起到固定作用。再用潮湿的海绵或棉纱布将固定好的PS版擦湿,利用油和水不相容的原理,使被印的图片和文字部分保持一层富有油脂的油膜,而版面上没有图文的部分则可以吸收适当的水分,此时拿起上均匀的墨在印版上来回滚动,让墨磙上墨转移到PS版的图文上,边推磙子边观察PS版“吃”墨情况,PS版上水较干就会容易花版,如果PS版上的图文“吃”墨情况不好就需要将磙子再放到调墨台上继续上墨,每次在PS版上进行上墨时要先用海绵或者纱布上一遍水,也就是行话“上一遍水上一遍墨”,为的就是上墨的时候不将PS版花版。上好墨后将准备好的承载物覆盖到PS版上并盖上承受压力的橡皮布,放下压力闸,用手臂摇动机器压力滚,石印压力要事先调好,压力不能过大,太大时摇不动压力滚或印出的图文变形,压力滚压力过小则印出来的图文会不清晰过浅。开始印刷前要先用多余的承载物试验印刷效果,直到印刷效果达到原件效果即可正式印刷。多色印刷要按以上的方式先印刷主色调,之后再层层套印,套印需要用尺子对比原件复印件进行相对位置的找“规矩”以便套印能多颜色对准位置。印刷完成后需将承载物放置到干燥处晾干,待晾干后可进行染色、做旧、裁剪、装订等相关复制工作。至此文献文物复制中传统印刷平版石印机工艺全部完成。
传统石印机的工艺诠释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在文物复制工作的发展方向。数码技术不断更新对文物复制工作的效率和品质有着较深刻的影响,再加以传统工艺的互补结合,使之文物复原复制的准确性得到了充分提高和技术保障。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了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复制工作。为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贾治安,传统印刷复制文献文物
[2]马海鹏,肖贵洞,孟硕著。《近现代文献文物复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