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医生成为全民偶像

2020-04-19 09:59张丹丹
环球人物 2020年7期
关键词:医务武汉疫情

张丹丹

(一)

“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

“从3月25日零时起,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

“从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这些消息,太美好了!

这些成绩,来得太不容易了!

历时两个多月,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终于见到收尾的曙光。它注定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公共烙印。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首2020年这个春天,会想起一个词:白衣执甲。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是每一位步入医学院、披上白大褂的中国医学生都要宣读的誓言,是从医路上的第一步。

不足百字,当时读来是寻常,但到了举国抗疫的时刻,方知字字千钧,都是生命的信仰。“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所以他们面对未知的病毒,不惜一切代价,穷尽一切治疗手段;“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所以他们吹响警报,直言不讳;因为“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所以他们春节逆行,奔赴危城,毫不犹疑。

白衣执甲,词虽新,精神却是源远流长。即使在“80后”“90后”并不漫长的记忆里,这也不是中国医务工作者第一次如此气壮山河,也不是他们第一次成为全民偶像。17年前的非典,钟南山的名字一夜之间妇孺皆知,是他直言以告:“根本就没有控制!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是他据理力争,非典的病源不是衣原体,而是冠状病毒;是他精深专业,“搞好自己的业务工作,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政治”。而这一切,又源自他的父亲、儿科专家钟世藩的家学传承,“我父亲很少说话,但他一般说话都有证据的”。

在今年的疫情中,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最早在媒体上公开提议:“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他的名字在中国防疫史上的亮相,可以追溯到1988年的上海甲肝暴发。在那次局部疫情中,正是曾光接到了上海的紧急电话,从而预警疫情。2003年非典期间,也是他走进中南海,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讲课,主题就是非典型肺炎的防治。

非典一役,足以展现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厚重底色、赤子初心。如今率先研制出新冠疫苗的少将院士陈薇,也是在非典中崭露头角,当时她才37岁。她与前辈钟南山、曾光在非典的战场上交相辉映,此后在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中大放异彩。许多人认为,电影《战狼Ⅱ》中的陈博士,就是以陈薇为原型。埃博拉疫情是中国本土之外的一次重大疫情,中国医生的援非行动是一次冒着重大生命风险的国际抗疫救援行动。如果说那一年陈薇等人奔赴非洲还没有引起全民关注的话,那么时至今天,一支支中国医疗队奔赴全球新冠疫情的风暴中心,援助意大利、塞尔维亚、伊朗、伊拉克、柬埔寨等国,则是一次次激起全民热泪。用网友的话说:白衣执甲,何止是为吾国吾民,更是真切地教会了我们,什么叫“环球同此凉热”,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

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想不到自己会突然走红,但一切顺理成章。人们喜欢看他写的文章、听他说的话、传播他的金句,真的只是因为他说得通俗易懂吗?其实不然,他令人折服的地方在于专业性。华山医院感染科,是全国感染科中的佼佼者。作为主任,张文宏深厚的医学功底才是说话做事的一切支撑。疫情期间,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10万+的 “爆款”,成功科普了许多关于新冠病毒、传染病、疫情防控的知识;他的很多采访被网友自发剪辑成短视频,在各个平台播放,成功说服大喊“宅不住了”的年轻人心甘情愿宅下去。如果没有专业性作为支撑,他的耿直、通俗并不能发挥如此大的功效。

这是一个好现象,全社会对专业人士的尊重度更高了。如果年轻人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里获得更多尊重,实现更多人生价值,张文宏这样的专业人士就应该成为新偶像。

在2020年春天,还有更多名字值得我们永远记录。张继先,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在医疗系统工作了30年,2003年抗击非典时就是武汉市江汉区专家组成员。2019年12月26日,她所在的医院接诊了一对因咳嗽、发烧来看病的老两口,她发现胸片CT呈现出与其他病毒性肺炎不一样的情况。有过抗击非典经验的她立即警觉起来,让老两口把儿子也叫来检验,结果发现同样的问题。第二天,张继先和院方一起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江汉区疾控中心,第一个拉响了疫情警报。此后,接连而来的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的多次调查,都离不开这次预警。李兰娟,73岁的女院士,在1月中下旬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这个石破天惊的建议,从而避免了病毒在全国扩散,也让全国医护人员有了千里馳援的时间窗口,她自己更是一马当先冲到武汉,至今未返乡。王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率先力主设立方舱医院,最终16所方舱医院累计收治1.2万名轻症患者,成功扭转了防控局势。

截至3月1日,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配了346支医疗队驰援,逆行湖北的医护人员达4.2万多人。他们当中,有年岁已高的老院士,有稚气未脱的小护士,有支撑全家的顶梁柱,有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90后”“00后”更是挑起了抗疫一线的重担。中国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精神,在疫情这个特殊的战场上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照亮了整个春天。

中国医务工作者正在成为新的全民偶像,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从武汉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归零那天开始,各地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陆续返回家乡。也是从那天开始,十里长街相送的场景在武汉和湖北各地不断重复。而在全国各地重复上演的,则是以最高礼节迎接英雄归来的场景——警车开道、过水门、鸣笛相迎、英雄机长驾机亲迎、国宴大厨掌勺14天观察期饮食……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国民,人们都在用最真挚的方式表达敬意。

“谢谢你为我们拼过命”,这句话刻在了2020年的年轮上。在这拼命的过程里,我们记住了钟南山泛红的眼眶,记住了李兰娟被口罩压出深痕的脸,记住了张继先“流了一生眼泪”的感触……我们记住了专业的力量、实事求是的力量、白衣执甲的力量。

鲁迅先生曾经写下过一段关于“中国脊梁”的论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今天,中国脊梁的名字毫无疑问叫做医务工作者。

猜你喜欢
医务武汉疫情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疫情中的我
惟愿共克时艰 战“疫”必胜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武汉加油
致逝去的医务者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