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3月5日,今天我看到很多人帮助老师开锁”“3月10日,六年级3班的同学把倒了的队旗扶了赶来”……杭州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杭师附小)的好人好事本,就挂在班级后面的黑板边上,只要发现了好人好事,或是自己做了好人好事都可以记录在上面。虽然每件事都非常简单平常,但让人心里暖暖的。
好人好事本在25年前一度是校园里非常流行的。学生们相互收集每天看到的好人好事并记录在本子上,但是随着新学校的建设、传统学校的搬迁和合并,不知不觉中这本子便在校园里消失了。近日,这本被忘却已久的小本子又重新出现在了杭师附小的校园里。“本来只是觉得这是一项很好的传统,不能丢,但是没想到学生这么喜欢这本小本子。”校长俞富根笑着说,现在好几个班的好人好事本,因为在学生间传播得火热,封面都掉了。杭师附小特意选在3月5日即“学雷锋纪念日”这一天试行好人好事本,具有特殊的意义,显然,学校旨在通过好人好事本进一步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尽管时间还不长,但好人好事本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运行的第一天,就记录了30件好事,之后,学生们出现了一种竞相做好事、竞相记录好事的热潮,在几天时间里,本子上就密密麻麻记满了学生们做的好事,尽管很多好事非常简单平常,却都承载着孩子们的爱心和热情,传递着温暖。
好人好事本“重出江湖”,勾起多少人的回忆,触发多少人的怀旧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好人好事本在中小学校园风靡一时,记载了很多学生的道德闪光点,记载了学生之间的友爱与互助。如今,好人好事本同样承载着新时代的教育主题。
在赏识教育盛行的今天,“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已成为共识。然而,在赏识教育中,却存在“假大空”现象,比如,“你真棒”式的表扬,言之无物,过于抽象,表扬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好人好事本中记录的虽然都是小事,但真实具体,每一条记录都是对“好人”“好事”的肯定和褒奖,可以产生“激励效应”,不仅对主人公是一种激励,而且鞭策和硬性带动着班级的其他人。
其次,好人好事本中的“好人”或者“好事”,都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感染力,可作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标准和标杆,进而形成“传导效应”,有助于在班内、校内形成大家争做好人好事的新风正气。正如该校老师所言,有了好人好事本后,大家会在小本子上记下自己得到的帮助、看到的感人事跡,因此这本子就成了大家表达感谢和传递温暖的方式。
好人好事本,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的新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文明意识和友善意识,激发学生们的公德心、上进心,激发学生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潜力,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康的道德观、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然不过时,对学生们的成长大有裨益。希望更多中小学能够重新审视好人好事本在新时代的教育价值和意义,赋予好人好事本新的教育使命,让好人好事本成为新的经典,照亮更多孩子成长的路,为更多孩子校正成长的方向,提供成长的动力。
(编辑 陆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