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堤
我与母亲在大安街住时,在天不冷的季节都用厨房里的砖炉子生火做饭。每到入冬,母亲便会在地中间支起一个好看小巧的铸铁炉子,既可以用它取暖,又可以用它做饭。我们的这间小屋本来就不大,严冬时,不论外面多冷,小屋里只要小炉子生起火,立时就会暖和起来。小炉子还特别好烧,只要往炉膛里加足了煤和木柈子,熊熊的炉火就能发出“轰轰”的欢乐声音来。
母亲常常把一壶水放在炉子上,让它翻滚着,滋滋地冒着水蒸气,在水汽的滋润下,屋子里又多了几分温馨。
炉火经过了一番“轰轰烈烈”之后,就慢慢地安静下来。这时用炉钩子掀起几乎烧红的炉盖,就会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热浪袭来,把人的脸映得红红的。這时,我就会在炉盖上放几块切成薄片的苞米面儿大饼子,让它在上面慢慢地烘烤,翻过来,覆过去,很快地小屋里充满了诱人的香气。拿一片儿放在嘴里,酥酥的,脆脆的,一时间吃得心满意足,甚至吃出了幸福的滋味儿。有的时候,碰巧家里有母亲买的小咸鱼,拿来几条如法炮制,酥脆的烤大饼子就着烤得香香的小咸鱼,那种美味今生再难品尝。
我那时只有七八岁,吃得高兴就会忘乎所以,手里举着刚烤好的食物绕着火炉疯跑,一跤跌在铁炉的边沿上,炉子虽没碰倒,但额头却已碰破。我前额上这块疤痕伴随我许多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悄悄地被岁月的褶痕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