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伟
摘要:汉服的审美意蕴不仅包括外形款式的审美特征,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和民族风尚,是一定历史时期民族文化心理的集中反映。当代汉服的设计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结合不同文化中的元素和理念、更新设计中的思考方式,加入更多能够代表中华文明的现代理念。
关键词:汉服设计;审美意蕴;创新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TS94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170-02
一、引言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①服饰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汉服作为传统服饰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载体,其审美意蕴不仅体现在款式、色彩等方面的外在之美,更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中。现代文化环境中,汉服的兴起既是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继承,又是结合时代环境下的创新发展。
二、汉服的审美意蕴
汉服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在服饰文化中的外在体现,形制上讲究宽大整齐,色彩纹饰上多样抽象,呈现出高雅端庄、飘逸自然、和谐共处之美。
(一)汉服的形制之美
汉服的主要形制包括“上衣下裳”、“交领右衽”、“宽衣广袖”、“系带隐扣”等,其中,最为经典的款式是“上衣下裳”和“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缝连起来的一般是正式的礼服款式,从头到脚,服制深长,将整个身体包裹在内,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春水共一色之美,使衣服自成一体别具一格”之美②。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右为尊”,故而汉服的左右衣襟在胸前交叉时呈整体向右倾斜的样式。与其他民族服饰相比,此特征是汉服明显的区别。“交领右衽”体现的是端庄正直、不偏不倚之美。汉服的袖子普遍宽且长,专有名称为“袂”,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汉服中的宽袖设计不但具有舒适性和人性化等方面的优势,更显示出雍容大度、从容灵动之美。汉服中还充分运用了“隐扣系带”的设计,衣带是汉服的主要系缚物,不仅具有装饰性,还有实用性。穿着时常伴随着衣带飘飘,制造出飘逸灵动的和谐之美,正体现着中国古代尊重自然,崇尚天地的文化环境。
(二)汉服的色彩之美
在古代服饰中,色彩崇尚最大的应用应该就是表达贵贱、区分等级③。汉服的色彩不但具有装饰上的形式美,更具有强烈的象征意蕴,集中反映了汉服文化的深刻内涵。汉服的服饰色彩制度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演变发展出“五色”的色彩观念,体现了古人源于自然,发于自然的色彩观念。古代服饰色彩制度规定“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为正色,正色之间两两相配出的色彩为间色,正色为贵,间色为贱。色彩的尊卑等级划分表达着一定的隐喻,被应用在古代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服饰其中非常重要的应用载体。五色和间色的相互搭配使用,构成了无限变化的色彩体系,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色彩搭配的优秀智慧和强烈意识。汉服色彩中更加注重纯正、端庄的五色,并将其与尊卑等级和品行德性联系在一起,是贵族的服色,带有尊贵的象征和韵味。汉服色彩瑰丽纯正,并能够以和谐端庄的色彩进行搭配调和,展现端庄儒雅、高尚正直的伦理道德之美。
(三)汉服的纹饰之美
汉代时,由于丝织和染织技术的发展,为纹绣工艺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汉服的纹样花色繁多,多以自然界中的事物为取材对象,通过艺术的想象加以设计和制作,因此具有深厚的民族象征,比如龙风纹样。汉代的纹饰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并广泛应用于各式各样的服制中,从整个服装到各样配饰,各种布局和规格。如按照纹饰分类,可以有动物纹、植物纹、器物纹、文字纹、几何形纹、人物纹等;按照制作的技法来分则有织造、绘画、刺绣、镶嵌等多种表现方式,制作工艺精湛,材料来源广阔,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生活情怀④。
需要补充的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发展,艺术上的审美也处于不断的变迁中。作为特有文化载体的服饰文化不例外,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内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多样化。例如秦朝的服饰在材质的选择上一般比汉服更加贴身,便于行动,原因在于秦朝时期的战乱相较于汉朝时更加频繁。西汉时期,服装颜色的变更趋势是朝着更加隆重和庄严的方向,并为此还颁布了专门的服饰改革要令。汉服文化代表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依赖自然,发于自然,与自然紧密相连。因此在汉服的审美文化中,将自然界中的元素加入服饰的设计中,成为汉服中象征着人们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文化符号。
三、汉服的创新设计
(一)强化个性审美意识
人是审美的主体,因此必须强化个体审美意识。众多不同类型和款式的服饰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审美差异下产生的,并因此产生了服饰文化的多样性。在服装类型和款式的背后,形成的审美意识代表了个体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审美趋向和文化特征。强化个性审美意识,即要正视在设计上是没有明确的错与对、流行和过时的。在进行汉服的创新设计时不应该仅仅为了跟随市场的流行趋势而摒弃其特殊性和代表性的部分。审美意识的个性化应该注重设计者自身对于汉服的自我见解和独特感知,同时在意识上不断提升自我对于美的认知水平。但是对于美的认知也并非是完全自然形成的产物,是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中逐渐形成的认识。个体可以在阅读体验、音乐体验,或者是美术体验等各类实践中形成对美的认知,也可以通过美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审美层次。而在艺术领域中,情感表达和符号传递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相通的,这种相通又往往需要特定的载体来促成美的集合。人本身是各种审美载体的集大成者,因此人作为感受事物和环境的主体就需要本身形成意识上的审美主体性⑤。
(二)充分发挥自身在艺术审美上的想象力
汉服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需要个体充分发挥在审美上的想象力。个体在汉服文化的审美意蕴中往往具有很大的潜力未被开发出来,并且在市场流行和传统文化传承中会形成固定的模式和审美态势,使得个体并没有积极去发掘自身在审美艺术文化中的想象力⑥。在汉服文化中,也许每一个人都具有基本的审美想象力,但是审美想象力本身方向众多,程度深长,因此每一个體都存在没有被开发的想象力空间。每一位热爱汉服文化的个体应该充分发挥艺术审美上的想象力,不断扩充汉服的审美意蕴,延伸汉服创新设计的空间。而这种审美想象力的建立和发掘又往往需要灵感的爆发,或者是系统的创意设计来推进。因此对于不同形式、不同时刻,或者是不同内容的想象都是艺术审美想象力开发的方式,不应该拘泥于某种特定形式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表达自我对于汉服文化的想象力和其他想法时应该更加充分,毫无保留。当个体形成对艺术文化的恰当态度和对汉服艺术文化的充分尊重时,无论是将汉服设计当成谋生事业还是梦想追求,都将为汉服的创新设计提供支持。
(三)设计时吸取不同领域的文化特征
在对汉服进行不同角度的设计时需要怀抱更加开放的心态,避免将自我拘泥于传统文化的形式框架下,而忽略了汉服文化在传承之处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借鉴和吸取不同领域的文化艺术时,需要明确的是创新设计要坚定地保持独特的审美个性。在学习和研究中明确自身想要达成的设计风格和想要传递的设计理念,只有秉持自我设计的主体意识,才有可能将其他领域中较为适配的文化元素借鉴过来,为自己的设计锦上添花。在借鉴的过程中应该清楚了解到相关文化的内涵以及其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方向。这其中的重点在于审美意蕴上形成的较为深刻的思考,而能够为设计者产生灵感来源的文化往往是在表达中有强烈主体性的文化。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元素的使用和服饰中配饰的装饰应该是细节搭配上的重点,这一搭配必须不能完全盖过服饰整体的内涵和设计意义,应是能够形成良好的配合,并呈现完美细节效果的。
除此之外,借鉴和吸收各文化特征为自己的设计服务时,不应只局限于服饰艺术领域,诗歌文化、绘画文化等都值得探索研究。因为汉服文化中的仙风道骨意蕴在背景上其实更加贴合诗歌文化内涵,在借鉴时则需要设计者本身能明确一首诗歌在创作上的倾向。不同的文化领域还包括古代象形文字的元素设计,让文字与服饰融为一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文化形式的相互碰撞与吸引,而承担文化载体任务的服饰则更加能够丰富其中的内涵和神韵,更重要的是在设计上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巧妙地表现出来。
现代汉服的审美意蕴和创新设计强调和重视的是传统服饰元素和现代社会环境的完美融合,若是在某些细节上过分追求与传统文化贴合,而忽视当代汉服艺术设计的时代背景,反而会稍显本末倒置。事实上在现代的开放和包容的服饰环境中,并不要求所有的人去穿着相同的服装,而是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装扮空间。
四、结语
汉服文化的审美意蕴如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一般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早已和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象征着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现代社会中能够在此将汉服作为一种艺术传承,并积极的继承优秀传统,不断创新发展,实际上不仅代表了现代文化环境对于传统文化的包容,也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蕴涵了儒学思想和道教文化以及阴阳五行思想的汉服经过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大环境的作用,在审美意蕴上不断变迁和发展。在汉服的创新设计中,创作个体要强化自我审美意识,充分发挥潜在审美想象力,积极借鉴和吸收不同文化领域中的优秀部分,坚定自己的艺术信念,相信自己正在从事的设计工作是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为广大热爱之人带来快乐的事业。
注释:
①(隋唐)杜预,孔颖达,左传注疏·卷五十六定公十年·尽十五年,
②(西汉)戴德,戴圣.礼记·玉藻[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47.
③胡婷,浅谈汉服中的色彩文化及其发展[J].山东纺织经济,2012(03):66 -67.
④吴依丹,文化自信视域下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路径分析——以“汉服复兴”为引[J].传播力研究,2019 (21):13.
⑤魏曉娟,马辉,何北宁,现代汉服改良创新设计及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8 (11):38-40.
⑥杨娜,当代“汉服”的定义与“汉民族服饰”的定位差异[J].服装学报,2019 (02):158-16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