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瓷画,应是以瓷为载体,以欣赏为主要功能,具有艺术家独有创作力和独特思想表现的绘画创作种类。现代瓷画艺术创作繁多,理论层出不穷,瓷画开始逐渐脱离装饰和传统绘画的影响,并在瓷画艺术家的探索下逐步实现自身发展。范敏祺先生策划的“中国瓷画双年展”展示了众多当代知名瓷画艺术家的作品,迄今已经举办三届,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当代瓷画创作的一些现象。
关键词:瓷画;创作;展览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031-01
一、从装饰走向艺术
陶瓷绘画历史久远,从新时期时代的简单图案装饰到元明清时期陶瓷绘画的全面繁荣,但一直未形成独立的绘画体系,确实与载体的实用性相关。陶瓷材料和器具经常作为日用品出现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了碗碟上千篇一律的印花纹,便理所应当把“瓷画”的定位为“装饰”、“非艺术品”。
瓷板出现的作用或许并不像有些学者所强调的“决定了瓷画的出现”或者说为了强调作品的完整性,认为“只有瓷板画才是真正的瓷画”。但它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对陶瓷绘画的认知,瓷画艺术家和理论研究者“恍然大悟”,其他美术门类也是需要通过相关的工艺和技术手段才能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这和瓷画以陶瓷材料和陶瓷工艺为本的瓷上绘画艺术并无出入。几千年研究积淀的工艺和材料,这是强大的支撑而不应该是限制。
不可否认的是,瓷画确实脱胎于“陶瓷装饰”之中,瓷区有大量的陶瓷绘画工作者,在各种器形上重复着某种图案。用于装饰、用于出售,相关技术包括贴花、3d打印等并存在市场。这与瓷画家进行创作并不矛盾,瓷画怎样从装饰中“解放”出来,以及如何才算是“解放”不是非常困难的问题。当瓷画艺术家不再为了装饰而绘画,而是为了表现思想、传达情感,去采用一些绘画与装饰手法进行创作时,就是真正的瓷画创作而不是范围广阔的“陶瓷装饰”。
二、从传统绘画到当代瓷画
陶瓷绘画的很多作品有模仿传统绘画(尤其是国画)的形式与内容的状况,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说,其参考图往往来自于国画作品。这在历史记载和相关分析中便可发现端倪。作为历来以宫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陶瓷用品,从皇帝命宫廷画工绘制样本送到由景德镇绘制的大量记载来看,瓷器纹样风格以及作品受到传统绘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015年,在范敏祺先生多次努力下成功举办中国首届瓷画双年展,经过严格筛选展出了268件瓷画作品,这是一次大型的瓷画展览,代表了瓷画现阶段的创作水平、现状。在对这次展览作品以及2017年、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第三届瓷画双年展作品分析中发现,部分瓷画家偏向于用颜色釉或者釉与粉彩、青花等结合进行表现。在日常创作和欣赏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或者购买综合装饰的作品。颜色釉的自然、多变、不可信都吸引着瓷画家们。尽管独立的绘画语言体系不是完全通过材料进行区分,而是在于作品本身的思想价值与高度,但这种趋势也不难看出瓷画家想与国画、油画等传统绘画进行区分的创新意识。想要摆脱传统绘画的强大影响力,颜色釉和综合装饰这种只能在瓷上呈现的艺术效果更能体现出瓷画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独立语言。
三、瓷画艺术自身的发展
瓷画艺术家在对瓷性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工艺材料的应用,探索独立的瓷画语言,产生新的思想并逐渐演变为思潮是实现瓷画自身“解放”的基础条件。此外,相关艺术理论家也在瓷画创作日渐繁荣的基础上确立瓷画理论,策划瓷画展览,推广瓷画教育等。
对瓷画材料的探索涉及到料、火、泥等,瓷画种类较多,釉料、色料也随着技术研发配制不断的更新。同时,瓷画家在创作时经常运用各种笔外的材料代笔,或运用各种液体调配瓷用颜料,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肌理与纹路。甚至在一副作品上同时运用泼釉、刷釉、吹釉、叠加等技法自由发挥与创作。此处对瓷画材料的探索主要是充分利用影响瓷画效果的条件因素,用以实现瓷画者想要表达的画面效果,从而在不断的研究中实现发展。
四、结语
近年来,瓷画艺术家和理论家们为推动瓷画发展一直在不懈地努力,他们普遍认为瓷画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已经具备相应的条件,现在的瓷画创作的很多作品都能看到文化与学识修养积淀下作者的思想高度。中国瓷画双年展可以说是当代瓷画创作现象的部分反映,为我们了解瓷画创作和发展的提供了窗口。
★基金项目: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当代瓷画展览与推广研究》;项目编号:JYC2OI834。
参考文献:
[1]范敏祺.瓷画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5.
[2]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學出版社,2004.
[3]蔡昌鉴.论当代意象工笔粉彩花鸟瓷画的表现语言与意义[J].中国陶瓷,2015 (02).
作者简介:王亚丽(1995-),女,河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展览与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