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合艺术观研究

2020-04-19 10:01陈宇开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西融合林风眠美学

摘要:林风眠先生作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本文以林风眠的中西融合艺术观为视角,论述中西融合艺术观的时代背景,林风眠中西融合艺术观的形成过程,林风眠中西融合艺术观的影响和局限,揭示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过程。

关键词:林风眠;中西融合;美学;艺术本体;时代局限

中图分类号:J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024-01

一、中西融合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初年,外国的殖民侵略,使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开始了现代化过程。但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来了沉重的民族危机。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去外国留学,学习外国的文化和科技术,希望重新建立民族文化的自尊,增强民族自信心。寻找救亡图存的方法。在这样的思潮下,艺术的现代化也被看成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

二、林风眠中西融合观念的内涵

林风眠出身于一个石匠家庭,他对传统的中国民间的美术有一定理解,而且接受的是新式学堂的教育,思想上比较开明,能接受新的观点。出国留学后,林风眠的老师杨西斯施鼓励林风眠立足中国文化传统,同时吸收西方各种流派的艺术思想,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中西融合观念包含了几个方面:对艺术本体论的阐释,反对艺术的功能性,强调单纯的审美体验,阐释独立创作的意义,为现代艺术个人创作的合法性铺路。

在林提出的中西融合观念中,值得注意的是他关于艺术本体的阐述,他提出“绘画的本质就是绘画”①艺术来源于人的真实情感世界,而不是来源于儒家伦理,追求艺术构成的根本方法,则是呼吁应该提升艺术的尊严,为现代艺术奠定合法性。林风眠除了阐述艺术本体的独立,还强调个人在群体中的独立,强调个性的解放。因为个体不能从群体中独立出来,以个体为主的艺术是不会出现的。林风眠也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认为艺术一旦在个体上解放,艺术在完成了个人性的同时,可以转化为一种民族力量。艺术在完成现代化之后,艺术能变成民族永久的快感,促进民族在长期审美上的进步。也为中西融合观念做了一个立法性的阐述。强调美是人类的本能,美不是功能性的,而是一种单纯的审美体验,美学可以通过提高人的审美体验来提升人的自我尊严和自我完善。

在当时中西融合的这种说法对当时中国是很有冲击力的.林风眠回国后,看到了中国但是积贫积弱的困境,中西融合这种说法的提出,为中国文化的寻找一个现代化的途径。虽然这个理论不是尽善尽美,但是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三、林风眠中西融合观念的绘画创作实践及其局限

在中西融合的理念下,林风眠进行了大量的绘画实践,林风眠的绘画创作可以总结为通过艺术表达情感。他的一系列女人体,抛弃了西方古典绘画中的描绘对象解剖学的合理性,但是强调的是整体的流动性,在颜色的运用上则明显看出中国青花瓷颜色的影响,显得雅致动人。值得注意的是林风眠来到香港后的一批作品,建国以后,写实主义掌握了话语权,林风眠迫于政治压力也不能自由地创作,八十年代以后林风眠来到香港,政治氛围比较自由,林风眠的画风产生了转变,也可以说是林在脱离了政治压力以后,又重拾自己内心最感兴趣的题材。林风眠的一生经历了几度的理想的幻灭,经过了几十年的生活的磨砺,林风眠晚期的画面风格变得更加沉郁。他通过创作来表达对二十世纪中国的苦难史,以及自己的苦难的一种救赎,也表达了一种重新出发的积极心态。

中西融合这个观念的提出虽然在当时对中國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林风眠对传统绘画的认识是片面的,对文人画的批判也是片面的,“没有看到它与现实、与人生复杂辩证的关系。”②林风眠的绘画过于强调情感。“谈到艺术便谈到感情。艺术根本是感情的产物,人类如果没有感情,自也用不到什么艺术;换言之,艺术如果对于感情不发生任何力量,此种艺术己不成为艺术。”③他电的绘画创作的来源是情绪的迸发,但是这种一时的情感所产生的艺术是简单的,不够深刻的。

注释:

①林风眠.自序[J].艺术丛论,1936.

②邵大箴.旧传统与新传统旧形态与新形态[J].文艺研究,1999:39.

③林风眠.致全国艺术界书[J].艺术丛论,1979:20.

作者简介:陈宇开(1993-),男,广东阳江人,研究生,广东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绘画创作与理论。

猜你喜欢
中西融合林风眠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林风眠《静物·瓶花》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纯白美学
林风眠与20世纪的中国艺术
多元文化格局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潘玉良油画的艺术特点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