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静欢
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养殖业科,浙江绍兴 312500
牛病毒性腹泻也被人们称为黏膜病,是病毒导致的牛接触性传染病,其流行很广泛,会对牛的生产繁殖等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致使牛死亡,影响到人们的利益。
牛病毒性腹泻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腹泻病毒,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牛,幼龄牛的发病率比较高。该病主要在黄牛和奶牛中传播,同时猪、羊以及鹿等也会感染牛病毒腹泻。其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牛或者病牛,病牛存在持续性病毒血症,且身体各部位都携带病毒,同健康牛有所接触后,就会传染给健康牛。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是地方性,在四季都会发生,但常见于春冬两季,在封闭牛群中会爆发式地发病,而在牧区常有散发病例存在,大都为隐性感染。
该病存在1 ~2 周的潜伏期,主要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牛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 ℃;白细胞计数不稳定,发病初期急剧减少;食欲降低;眼部有浆状分泌物;精神萎靡;排泄物中存在少许的血液。慢性:鼻颈快速糜烂,体温持续升高,眼部有浆状分泌物;随着病情的进展,齿龈发红,但口腔不会发生糜烂;脚趾皮肤溃烂,呈皮屑状;颈部、耳后甚至会出现糜烂。
宿主为持续感染的牛,病毒进入牛的呼吸道或消化道后,在上皮细胞中集聚,而后会进入血液,使牛出现病毒血症,还会进入淋巴组织,致使白细胞减少,在上皮黏膜中增殖,致使其变性坏死,发生黏膜糜烂。急性感染后,牛的临床表现较温和,大都是腹泻或者低烧,但也可能出现严重临床现象,例如致死性腹泻。病毒会经胎盘传染给胎儿,所以会对妊娠牛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牛妊娠早期,感染会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而在牛妊娠后期感染,犊牛症状不明显,但身体会经常排出病毒[1]。
常用的是琼脂扩散试验、吸附试验以及中和试验等,其中,中和试验检测的准确性高,且可重复检测,但会因一些牛存在抗体而发生漏检;琼脂扩散试验的操作简单,但只检出血清抗体,检出率很低,而且敏感性也要低于中和试验[2]。
无菌情况下,收集病牛骨髓和血液,适当处理后接种牛源细胞并培养,未发现细胞病变,应经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进行鉴定,而后经中和试验进行鉴定。
发现病牛后,及时隔离淘汰,给予健康牛免疫预防。牛场应自繁自养,避免在外部引种,如果一定要在外引种,就要选择非疫区的牛种,且对其进行隔离饲养,并做血清检查,确定是健康牛并且未携带病毒后同牛群混养。公牛及其精液更易传播病毒性腹泻,所以要定期检查公牛的血清,掌握其健康情况,检出阳性个体后,隔离淘汰。病牛区同健康牛区进行隔离,病区养殖人员不要进入健康区。
牛病毒性腹泻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只能强化牛群的监护,并提高牛群的抵抗力。发现感染后,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治疗:比如针对电解质失衡或者脱水,及时输液、扩充血容量,再服药,用炭、矽炭银等改善酸中毒。可给予病牛四环素、土霉素等抗生素,避免继发感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