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东环 卢惠鹏 黎超荣 彭程远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中山 52845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专科常见病,具有起病隐袭、病程长、易于反复等特点,会导致患者记忆力等认知功能出现渐进性减退,且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病耻感、自卑感,饱受社会的歧视和偏见,对各种社会活动存在畏缩等心理,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1]。常规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社会缺陷程度较高,治疗效果一般。计算机认知矫正是一种新型的辅助大脑康复训练系统,可改善患者工作记忆、执行等功能,且无创伤、操作方便。基于以上背景,为进一步探究精神分裂症治疗中计算机认知矫正的应用效果,特作如下研究。
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为研究时段,纳入病例是本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8.62±3.14)岁;病程3~13年,平均病程(8.06±2.14)年。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8.59±3.12)岁;病程4~12年,平均病程(8.07±2.11)年。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1)均符合ICD-10[2]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病程在2年以上;(3)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无脑器质性及相关躯体疾病史;(5)患者或家属均已对有关本项研究的知情同意书签字。
排除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女性;(2)有颅脑器质性损害病史者;(3)存在酒精、药物滥用史者;(4)合并恶性肿瘤者;(5)中途从本项研究退出者;(6)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7)合并重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者;(8)有自杀、自伤倾向者;(9)对本文涉及药物过敏者;(10)色弱、色盲者。
对照组:奥氮平(口服,每日10~20mg)和/或利培酮(口服,每日4~6mg),共计治疗8周。
观察组:给药方法、时间、剂量与对照组相同。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如下:运用语音强化、程序化学习、无错化、自动定位等方式开展,利用一系列计算机程序化认知矫正任务,循序渐进的提高患者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技巧训练,包括情绪管理、前瞻记忆、计划执行、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注意警觉,确保内容丰富多彩,从浅入深,每次训练45min,每周训练4次,共计治疗8周。
(1)临床疗效具体判定标准以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为主,量表一共有7项阴性量表、7项阳性量表,16项一般病理量表,共计项目有30项,分值以1~7分评分法计分。PANSS减分率在75%以上(包括75%)为显效;PANSS减分率在25%~74%为有效;PANSS减分率在24%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本组总例数×100%。(2)BACS(简明精神分裂症认知评估测验):包括执行功能、工作记忆、语义流畅性、言语记忆、字词流畅性,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强。(3)SD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包括婚姻职能、家庭内活动较少、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个人生活自理、家庭职能、家庭外的社会活动、社会性退缩、父母职能、职业和工作。不会引起抱怨或无异常为1分,表示轻微缺陷;确定有功能缺陷为2分;存在严重功能缺陷为3分。分值越低,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越低。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79%(28/39)。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χ2=7.4769P=0.0062)。
治疗前比较两组BACS评分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BA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BACS评分(分)
组别执行功能工作记忆语义流畅性言语记忆字词流畅性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照组(n=39)10.08±1.1911.52±1.55*14.03±1.5915.28±2.01*42.19±1.2144.25±3.52*9.56±0.6911.25±1.34*10.09±0.3211.52±1.64*观察组(n=39)10.06±1.2113.62±2.55*14.05±1.6217.95±2.62*42.16±1.2246.52±4.52*9.52±0.6213.52±1.85*10.05±0.3412.62±2.55*t0.073643.39480.05505.04940.10902.47450.26936.20590.53502.2658P0.94150.00000.95630.00000.91350.01560.78840.00000.59420.0263
注:*治疗前、治疗8周后组内对比,P<0.05。
治疗前比较两组SDSS评分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SDSS评分( 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8周后tP对照组(n=39)27.61±3.5914.25±1.5421.35830.0000观察组(n=39)27.52±3.628.06±0.2533.49140.0000t0.110224.7773--P0.91250.0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临床表现涉及行为、情感、思维、感知等多维度异常。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与社会功能的日渐减退,且复发率与致残率高,已成为当今困扰全球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据调查[3],将近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奥氮平是目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有效药物之一,但长时间服用会引发头晕、嗜睡、食欲增强、体重增加、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的安全性值得商榷。
既往有研究表明[4]: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负担较重,自尊程度普遍较低,与患者的文化程度、社会歧视、工作环境、疾病反复发作、客观支持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减退,对其正常的社交方法、技能等均有所影响,患者生活能力明显降低,往往不利于开展社会活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廖力维[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计算机化认知矫正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效果确切,它既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记忆力、认知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又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及时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从而减轻病耻、自卑等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有助于社会功能恢复。另外,计算机化认知矫正训练具有直观性强、操作方便、患者可自行完成等优点,极大地节省了医院人力资源,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但需注意的是:计算机化认知矫正训练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切不可盲目训练,避免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改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以及自尊心,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