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以及西陵峡组成,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乘游轮观光游览的大峡谷,也是我国面向国际旅游开发的经典旅游线路之一。长江三峡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都十分丰富。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就对三峡的自然风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除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外,巴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汇处还有一些著名的人文景观,如屈原祠、白帝城、石宝寨、张恒侯祠等。《长江三峡旅游文化》共八章,第一章重点解决三峡旅游文化研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三峡旅游文化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三峡旅游的分类、主要内容及其特色;第二章侧重对古往今来人类在三峡地区的旅游实践活动进行了梳理,粗线条地概括出了三峡旅游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脉络;第三、四两章从宏观角度介绍了三峡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第五章对三峡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客观、综合的评价,挖掘了三峡旅游文化的精神内涵,揭示了三峡旅游的审美价值;第六章着重探讨对长江三峡旅游主线资源及副线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七章介绍了三峡地区文化游乐设施、旅游交通、酒店宾馆、购物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第八章对三峡未来的旅游,尤其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的三峡旅游进行了研究。
为了突出长江三峡精品景区的优势,推动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实现纵深发展,结合《长江三峡旅游文化》一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推动长江三峡旅游的高效发展。第一,推动旅游产品优化转型。基于旅游市场的需求,全力打造观光旅游产品,加快休闲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推动游轮观光旅游产品的成熟发展,实现长江三峡旅游产品多元化与复合化发展,实现长江三峡旅游产品的优化转型。一是积极发展专项旅游,重视游轮旅游的开发,加快重庆市主城区与沿江码头建设,提升游轮旅游质量,引导高端游轮发展;二是建设精品旅游线路。针对重庆市当地旅游市场,开发精品一日游、休闲两日游等旅游线路,优化交通规划,强化市场管理,加大“重庆人游重庆”的发展力度。《长江三峡旅游文化》一书提出,针对中远距离的旅游市场,强化与旅游目的地协助,紧密联系旅行社、景区、酒店、饭店等旅游主题,开发丰富的精品旅游线路,如将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四面山、金佛山等纳入旅游线路中。第二,加大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由于旅游产业在发展中与其他产业有较高的关联度,在开发长江三峡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要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新的优势产业,打造新的消费热点。长江三峡产业融合发展要做到“旅游+”的融合,通过打造不同形式的“旅游+”农业、工业、体育、医疗、健康、教育等,建立新的旅游发展形态,为长江三峡旅游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添加发展动力。如可以重点打造“旅游+文化”的发展形式,以三国文化、移民文化、诗词文化等作为旅游开发内容,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交通”的发展形式,积极发展不同交通形式的旅游线路,如水上旅游、房车旅游等,丰富旅游产品。第三,强化旅游市场宣传工作。紧跟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加旅游市场宣传的资金投入,提升长江三峡旅游形象。一是整合宣传营销资源,充分发挥当地旅游营销资金中宣传营销费用的作用,给予相应的支持,提升当地旅游宣传效果;二是打造立体化宣传营销体系,围绕长江三峡旅游主题打造全新的旅游形象,加大資金投入,集中对重庆市主题旅游形象与长江三峡、天坑地缝、钓鱼城等旅游精品线路进行宣传,塑造良好的重庆旅游品牌,加强与重庆、中央与境外的主流媒体合作,加大重庆旅游的宣传力度,对市场反应一般的项目进行重新包装打造,提升旅游品质,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为支持,开设长江三峡旅游栏目,通过不同途径宣传长江三峡的旅游特色;三是加大长江三峡旅游市场营销力度,建立旅游消费激励制度,稳步开发当地旅游市场。《长江三峡旅游文化》一书认为,要利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发展机遇,强化成都、贵阳、武汉、南昌等周边城市及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的旅游市场挖掘。第四,打造旅游区域联动。受行政区划的限制,长江三峡旅游要实现高度融合发展就要打造旅游区域联动机制,重庆市、湖北省要冲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联合开发长江三峡旅游资源,打造长江旅游黄金线路。重庆市、湖北省两地要选择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建设,打造具有三峡自然人文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将长江三峡沿线与核心区域的旅游景区串联成线,从而突出区域联动效果。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在线旅游企业商业模式比较及创新发展研冤(2018SJA1227)
作者简介:张季云(1979-),女,江苏如东人,硕士,南通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互联网+旅游、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