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导向型报酬方案下决策方式对企业预算的影响研究

2020-04-17 10:35毕莹
中国商论 2020年3期

毕莹

摘 要:在企业预算管理中,预算松弛是普遍存在的且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效果,国内外很多学者已对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企业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决策大都是通过集体决策形成的,那么与个体决策相比,集体决策将对预算松弛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基于松弛导向型报酬方案下,通过行为实验的研究方法探讨集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对预算松弛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预算松弛  集体决策  个体决策

中图分类号:F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2(a)--02

1 预算松弛的定义

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早在1963年,Cyert和March就提出了“预算松弛”的概念,发现预算松弛源于谈判过程。随后,Schiff和Levin也发现,下级能够很容易地实现经过协商后的预算目标。Horngren指出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预算松弛的问题。

关于预算松弛行为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从业绩评价的角度来看,学者Young认为当下级有机会确定其业绩评价标准时,下级低估其产能的部分即为预算松弛。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学者Waller认为高估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资源的部分就是预算松弛。学者Little(2002)认为预算成本、预算收入和销售目标等预算指标,是在无偏差估计情况下对未来经营状况和生产结果的计划,但是在实际执行时,往往比计划的预算指标更容易实现,这种现象就可以认为是预算松弛。Dunk&Nouri综合以前学者的研究,将预算松弛界定为个体在完成某项预算任务时,有意低估收入或产能、高估成本或资源的行为。本文关于预算松弛行为的定义采用Dunk&Nouri提出的定义。

2 研究内容

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管理者常常将预算执行结果与绩效奖金、业绩评价等挂钩,预算责任人出于自私心理通过参与机制实现对预算目标的直接干预,产生预算松弛问题。为解决预算松弛的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预算信息的对称性、预算管理的参与程度、预算强调、报酬方案等对预算松弛的影响,而没有关注决策类型对预算松弛产生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预算的很多决定都是部门、科室的集体决策,因此本文将基于松弛导向型报酬方案下,通过行为实验的研究方法探讨集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对预算松弛产生的影响。

3 行为实验

3.1 行为实验的优点

首先,行为实验可以使被研究对象处于相对“纯粹”的状态。在行为实验中,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人为地控制一些变量发生,另一些变量不发生,又能使一些变量发生变化,另一些变量保持不变。因此,就能使人的行为的发展变化过程以“纯粹”的状态出现,有助于人们能够发现在非实验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现象。

其次,行为实验可以强化经济活动中某些条件。在实验观察中,人们不仅能够严密控制和纯粹化所要研究的自然过程,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实验手段,凭借科学仪器和设备,使某些条件在人为的控制下得到定向强化,创造出在自然状态下难以出现的特殊条件,如提供报酬、改变實验参与者的信息条件、改变实验规则等手段。在这种强化的特殊条件下,人们可以看到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或不易出现的新现象,发现具有重大意义的新事实。

最后,行为实验可以使被观察对象重复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下发生的现象往往一去不复返。然而通过一定的实验手段可以使被观察对象重复出现。这样既有利于人们长期进行观察,对以往的实验结果加以验证或推翻。

3.2 实验设计

(1)实验任务

实验参加者都被提供一份阿拉伯数字与英文字母对照表,任务是在5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将英文字母转换成阿拉伯数字。

(2)实验对象

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取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

(3)报酬方案

本实验是基于松弛导向型报酬方案下设计的,即实际业绩高于预期业绩会得到额外奖励,具体模型如下:

设Y为实际报酬数,A为固定报酬数,b为报酬系数,X0为实际成功转换个数,X1为下级自己报出的预期值。

(4)变量设计

决策类型为控制变量,实验过程中将参加人分成两组,一组实验环境为个体决策,另一组实验环境为集体决策;

预算松弛=知道报酬方案前参加者上报的预期值-知道报酬方案后参加者上报的预期值;

预算松弛率=预算松弛/知道报酬方案前参加者上报的预期值*100%。

3.3 实验过程

(1)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随机选取100名在校大学生参加实验,并向每名参加者发放号码牌。

(2)实验开始时,将所有参加者集中在一个大的教室,参加者之间保持相对的距离,以保证参加者之间的独立性。首先,介绍实验任务并进行15分钟的练习测试,确保参加者熟悉实验任务和自己的真实水平。之后,每名参加者第一次上报实验任务完成量预期值。

(3)将100名参加者随机分配到集体决策实验室和个体决策实验室,确保集体决策实验室60人,个人决策实验室40人。将集体决策实验室的60人,以3人一组的形式分成20组。

(4)分别在两个实验室介绍本次实验任务的报酬分配方案,给实验参加者5分钟的思考时间,之后个体决策实验室的参加者第二次上报实验任务完成量预期值,集体决策实验室的参加者经集体讨论决策后以小组的形式第二次上报实验任务完成量预期值。

(5)进行实验,填写问卷,支付报酬。

3.4 操作检查

为了检验行为实验过程中,松弛导向型报酬方案是否影响参加者第二次上报的任务完成量预期值,以及个体决策和集体决策环境控制是否有效,实验后对所有参加者进行了问卷测试,问卷采用七级李克特量表。第一个问题是报酬方案鼓励我按照我的真实能力上报预期值(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最后统计平均值为2.47。第二个问题是报酬方案鼓励我上报的预期值比真实能力要低(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最后统计平均值为6.11,通过这些统计结果发现,松弛导向型报酬方案的控制是有效的。对个人决策环境下参加者进行调查:在实验的过程中你和其他的参加者进行了交流(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最后统计平均值为1.51;对集体决策环境下参加者进行调查:在实验的过程中你和组内其他的参加者进行了交流(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最后统计平均值为6.46。通过这些统计结果发现个体和集体决策环境控制是有效的。

3.5 样本统计

一共有100名学生自愿参加了这次实验,在个体决策环境下,一共有40名参加者,在集体决策环境下,一共有60名参加者,每3个人的小组作为一个样本进行观察,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共获得了60个独立的实验样本。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经统计实验数据,在集体决策环境下预算松弛的比率为31.45%,在个体决策环境下预算松弛的比率為15.37%,因此可以得出,在松弛导向型报酬方案下,集体决策环境下产生的预算松弛高于个体决策环境下产生的预算松弛。产生这种实验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委托代理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人希望自身利益最大化,Schopler研究表明,当个体处于集体决策环境中时,个体更加倾向于注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集体决策正式给个体提供了一个外部环境,使集体中的每名个体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也就会产生了较高的预算松弛。

其次,从经营者/管理者责任角度出发,个体与集体相比,个体决策时更加保守、更不愿意承担风险,因为在个体决策时,他们心里会认为他们是决策人,要对做出的决策负责,即使这种责任意识没有额外的报酬。而当集体决策时,决策者会普遍认为决策是以集体形式做出的,他们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而就会过多地追求个人利益,忽略责任意识。因此,个体决策时的责任感较高导致个体决策产生的预算松弛低于集体决策产生的预算松弛。

最后,集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加容易理解报酬方案的优缺点,个体处于集体环境时,他们会更具有竞争意识,也就会为了取得集体的胜利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操纵预算。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个体决策环境下参加者的人均成绩高于集体决策环境下参加者的人均成绩。这一现象也同样证明了,在集体环境下,成员的责任感较低,当预算任务是分配到这个集体的,而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集体中的成员由于有集体依靠、有其他成员依靠,就会出现推卸责任、懒惰等现象,导致他们的业绩表现比个人真实能力要差。

5 结语

关于预算松弛的研究大多都是基于个体决策进行的,本文将集体决策引入预算松弛的研究范围。基于松弛导向型报酬方案下,通过行为实验的研究方法探讨集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对预算松弛产生的影响,对预算松弛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的研究结果是在松弛导向型报酬方案下,集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容易产生预算松弛,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当集体参加预算制定过程时,会发生选择改变,参与者会变得更加冒险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同时发现,由于懒惰、责任不清等原因,集体中成员的平均表现没有个体表现好。

参考文献

Cyert R M, March J G. 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J].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63,10(3).

Schiff M, Levin A Y. When traditional budgeting fails [J].Financial Executive,1968,57(8).

Dunk A.S,H.Nouri.Antecedents of budgetary slack:A literature review and synthe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1998, 17(4).

张鸣,张美霞.预算管理的行为观及其模式[J].财经研究,1999(3).

周密,曾维林.预算松弛问题的探讨——从人性假设的视角[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