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勇: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战全胜”

2020-04-17 14:51周江勇
杭州 2020年5期
关键词:杭州防控疫情

全市“战疫情 促发展”工作推进会于2020年3月2日下午举行。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树信心、鼓干劲、战疫情、促发展,合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战全胜”。

会上,“鲲鹏”企业等250家企业受表彰,企业家代表宣读了倡议书,发布了杭州市“读地云”及产业用地全球招商计划、政商“亲清在线”平台,举行了招商引资项目网上签约,阿里巴巴集团、吉利集团、贝达药业、恒逸集团、市经信局主要负责人做交流发言。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区县(市)、钱塘新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各乡镇(街道)分别设分会场,属地规上企业和人才代表参加。會上,周江勇着重谈了四点意见。

上下同欲、众志成城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杭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作战”,总体态势积极向好。截至3月1日,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69例,已连续25天实现新增确诊病例个位数增长,连续11天实现新增确诊病例零增长;企业复工率98.3%,员工到岗率91.8%。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沉着应对、周密部署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上下同欲、众志成城的结果。特别是广大企业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德,与疫情斗争中挺身而出、与时间赛跑中负重前行,在全市“战疫情、促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疫情防控有担当。全市广大企业识大体、顾大局,不计利益得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充分展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和大爱精神。有的加班加点、生产防疫物资。比如,建德朝美日化、萧山惠康医疗器械两家企业得知疫情后,第一时间以三倍加班工资紧急召集员工赶制口罩,并保持口罩出厂价格始终不变;万向集团、贝达药业在复工以后就开足产能,全力生产负压救护车关键零部件和抗疫用药。有的发挥优势、提供技术支持。比如,阿里巴巴、每日互动加强技术攻关,协助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上线健康码和企业复工数字平台;海康威视、大华、新华三分别从5G体温监控、人体检测、网络通信等方面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技术保障。有的慷慨解囊、主动捐款捐物。阿里巴巴、娃哈哈、吉利、万向、网易、海康威视、大华科技、新华三、传化、杭州银行、滨江集团、顺网科技、富通集团、圆通快递等纷纷献出爱心,其中市、区县(市)两级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共收到捐款4.45亿元,捐物折款4450万元。其他还有更多的捐款捐物通过各种渠道支援全国抗疫,不胜枚举。

复工达产有作为。全市广大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择机发展。有的千方百计促达产。比如,富阳金固集团机器连轴转、员工加速干,在全面复工的10天内累计发货50万只轮毂,稳住了海外市场份额;杭州余杭森帛服饰一度积压2000多万库存,每天数以百计的海外订单被取消,企业面对困境全力组织复工、开展客商沟通,在10天内如约完成6万多笔订单;临安的可靠集团产能及时恢复,得到了外商企业的高度点赞,2月份外商追加了3000万美元的订单。有的主动转型谋新路。比如,“外婆家”主动应对堂食取消的挑战,积极拓展线上外卖业务,“老鸭集”单店每天外卖200多个老鸭煲还供不应求;万事利等企业主动转型生产口罩,日产能迅速提升到100万只以上;米奥兰特会展公司将线下的展览搬到网上,为参展企业提供在家做外贸、找客商、拓市场的平台;送吧物流成功运用无人机配送医疗用品;0T酒吧主动尝试“云蹦迪”,一场直播收入近200万。有的抱团取暖赢发展。比如,网易严选设立1亿元防疫专用采购扶持基金帮助供应商;传化智能物流平台减免租金费用,帮助中小微物流企业;“盒马鲜生”与40多家餐饮企业“共享员工”,订单数量同比增长220%;西溪天堂十几家餐饮组成“团单联盟”,把各自商品搭配成团餐统一销售。

关心员工有情怀。全市广大企业把员工作为最宝贵的财富,精心组织人员返岗,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切实开展关爱行动,既温暖了每一名员工及其身后的每一个家庭,又为全面复工达产、城市有效运转、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有的积极为员工返岗创造条件。比如,钱塘新区的耕德电子通过20辆大巴把一千多名员工从河南直接接到宾馆,进行7天的隔离观察后让他们培训上岗。有的主动稳岗、稳就业,比如,萧山的荣盛集团向湖北籍员工发出安心通知,“待家休息,工资照发,一分不扣!” 有的发放津贴、暖人心。比如,西子联合向湖北籍员工、技校实习生和年前到湖北出差的员工发放津贴。有的创新方式“云复工”。比如,许多互联网企业鼓励员工在家远程办公,裹着睡衣开早会、听着乡下鸡鸣办业务成为新时尚。

立足当前、攻坚克难

把企业暂时蛰伏的巨大潜力

充分激发出来

在充分肯定前阶段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取得的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这次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看到企业面临的困难,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和人员集聚性特征比较明显的服务业面临的巨大压力。疫情发生以来,杭州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1+12”惠企政策,内容涵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免企业房租、发放企业员工租房补贴等方面。杭州推出“战疫引才、杭向未来”八大举措,启动高层次人才“云聘会”。杭州还要陆续出台外贸、旅游等补充政策,加大对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支持力度。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活经济活、企业兴经济兴。针对当前企业在复工达产中遇到的问题,杭州一定要强化政企联动,共同发力攻坚,一起“破六难”:

破“返岗用工难”,让员工多回来、生产快起来。春节后原本就是企业“用工荒”高发期,这次叠加疫情影响,用工难、招工难问题更加突出。前段时间,杭州在全国率先采用复工专列接返员工,获得广泛好评。近期,各地各有关部门仍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疫情防控情况,创造条件帮助企业员工“点对点”加快安全返岗。加强与重点劳务输出地区对接,建立劳务协作机制。广大企业要加大劳动力源头开发力度,对接劳动力集中输出地开展“云招聘”,联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猎聘员工,用好高校和职校毕业季契机吸引更多外来人才,尽快满足用工需求。

破“物流运输难”,让原料运得进、产品卖得出。复工达产,交通先行。要积极推动人员健康码、车辆通行证在更大范围内互认互通,为企业物流运输提供便利。不少中小微物流企业和个体运输户陷入生存危机,要探索专项支持政策,解其燃眉之急。菜鸟、传化等领军企业要充分发挥大平台作用,利用流量和数据优势,实现原本分散的物流环节一站式线上操作,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运输问题。要发布杭州企业产品服务能力清单和需求清单,疫情期间在市域范围内探索开展产业链和供应链协作,更好地为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牵线搭桥。

破“资金周转难”,让风险不扩大、难关能渡过。流动资金不足是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政银合作帮一把。要探索发放100亿“专项救助债”,对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无息纾困贷款。尤其对资金链紧张的企业,要多途径探索免抵押纯信用低利率的流动资金支持,降低“过桥资金”使用门槛,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杭州银行、杭州联合银行等市属金融机构要在帮助企业抗疫情、渡难关中发挥更大作用、体现担当作为。

破“外贸出口难”,让订单保得下、份额稳得住。受疫情冲击,外贸企业订单转移、客户流失以及隐形贸易壁垒的风险显著增加。杭州要密切关注外贸形势,加大对物流仓储、品牌出海、全球推广等方面支持,疫情期间企业使用数字外贸展览平台参展的给予1.5万元补助,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寄递、在杭仓库租赁、目的港滞港费用给予最高可达30万元的补助。对受疫情影响而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外贸企业,要及时开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对疫情引起的涉外诉讼给予最高可达50万元的律师费补助,将企业所受的经济损失、商誉损失降到最低。外贸企业要加快拓展数字化营销渠道,探索“社交带货”“直播带货”等新模式,进一步降成本、保市场。

破“物资保障难”,让防疫保安全、企业快运转。确保疫情不反弹是复工达产的前提。杭州将全力支持口罩企业生产,加大对企业防疫的支持,对口罩持续以1.9元/只平价向企业调配。公交集团、客运公司要主动上门对接,为大型企业、楼宇、园区提供定制班车服务,帮助企业员工安全便利上下班。广大企业要落实员工防控物资保障,加强员工安全通勤、安全上岗。有关部门要会同保险公司研究企业复工综合保险,消除企业二次停工停产的后顾之忧。

破“政策落地难”,让好处看得见、实惠摸得着。近期,中央和省市相继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惠企政策,但很多企业,没有获得感,也不关心,不知道有什么政策、到哪里去兑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地梳理汇总宣传好中央和省市的惠企政策,把政策的兑现作为事关政府公信力的大事,要么不出政策,出臺政策一定要兑现到位,而且要快速落地、即时见效。杭州推出“亲清在线”,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政策在线实时兑付,广大企业要及时关注、主动申报。同时,要加大对以往惠企政策的兑现力度,探索事先承诺、提前兑现、事后验收的方式,缓解企业即期经营压力。

坚定信心、化危为机

全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持续推动杭州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党委、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目标任务,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节奏,但杭州实现既定目标任务的信心和决心没有动摇。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比学赶超,既要看战疫情的战果,又要看促发展的成果。谁见事早、行动快,谁的决心大、措施实,谁就能赢得先机。从杭州发展的态势看,疫情的冲击是明显的,但总体是短期的、是可控的,杭州有条件有能力率先从疫情影响中走出来,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市能级全面跃升。2019年,杭州市经济发展有三个标志性突破,即常住人口超千万,经济总量超1.5万亿元、人均GDP超2万美元,已达到高收入国家(地区)发展水平,这在杭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9年底,杭州常住人口达1036万,净流入49.2万,近3年净流入人口达百万,连续10个季度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第一。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杭州市经济总量超过天津跃居全国城市第9位。放眼全国发展大局,杭州在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在这场战“疫”中,人们纷纷点赞杭州、普遍看好杭州。特别是杭州数字经济、数字治理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无限想象空间。杭州既要脚踏实地办好眼下的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达产,又要敏锐捕捉新的风口,拓展发展蓝海,围绕“1+2+3”的年度发展目标,构建发展质量高、抗风险性强的动力系统。

“1”,就是大力提振服务业。服务业比重高是大城市经济的显著特征。目前,全市服务业占比已经达到66.2%。此次疫情错失了春节经济、情人节经济,对许多服务业行业和企业造成较大冲击,特别是以人群集聚为特征的旅游休闲、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损失惨重。今年,杭州要把提振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多措并举,全面刺激消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一手抓精准帮扶,一手抓创新提质,助力受损行业加快复产,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推动服务业重拾信心、走出困境。

“2”,就是持续做强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这次疫情防控中,杭州首创健康码、企业复工数字平台,成为全国抗疫的一大亮点。实践充分表明,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方向完全正确,完全符合客观规律、时代潮流、未来趋势。从这次复工复产的情况看,广大制造业企业在保障防疫物资、迅速恢复产能、稳定就业岗位等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杭州必须坚定不移推动“双引擎”协同发力,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持续推进“新制造业计划”,努力把长板拉得更长、把短板补齐,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城市,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制造业强市。

“3”,就是拓展都市经济、幸福经济、未来经济三大新蓝海。都市经济是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区别于一般城市所特有的经济形态。大都市处于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要使城市和企业从“停摆”状态实现迅速复苏,必须把都市经济功能做强,畅通经济社会动态循环系统。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浙江省会城市和杭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要大力发展都市经济,强化开放门户、综合枢纽、创新策源“三大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尽快实现大规模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幸福经济是防疫情、保民生的重要基础,也是扩内需、促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与发展相关产业结合起来,认真做好“老、少、康、美”四篇文章,特别是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大力推进健康杭州建设,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线上诊疗、休闲养生、体育健身等大健康产业,推动杭州健康码成为市民健康顾问,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未来经济是适应生产生活方式加速迭代演化的新经济形态,孕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要善于在这次疫情中发现具有强大成长潜力的未来经济形态,积极开展未来城市、未来社区、未来乡村、未来工厂等“未来系列”场景开发建设试验,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方面先行一步、引领未来。

围绕“1+2+3”发展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强化数字赋能。这次疫情防控既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检验。实践充分表明,数字赋能做得好的行业和企业往往受冲击比较小,甚至还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而一些数字化水平不高的行业和企业,则承受了更大的压力。杭州必须坚定不移实施“三化融合”行动计划,进一步做强基础、做大规模、做长链条、做优生态,把数字赋能作为制胜“硬招”。要加大企业数字化改造力度。要大幅降低技改政策门槛,提高技改补助额度,加快SupET等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等行动,推动全市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今年确保规上制造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90%。要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抢抓“5G×AI×区块链”先机,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超前布局5G生态、下一代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打造一批新场景、推出一批新产品。要下大力气狠抓“数字基建”。要聚焦“5G+四基”,加强5G基站、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紧补齐集成电路制造的短板。要坚持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保证信息安全前提下,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发挥市场力量催生更多新业态。

激发消费潜力。对于杭州这样一座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来说,消费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杭州必须根据疫情发展变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多措并举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建设时尚之都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打造在线消费新热点。顺应消费进入“种草”时代的新趋势,大力发展网红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时尚消费,巩固和扩大在线购物的传统优势,积极打造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更多“宅经济”产品,努力提升杭州新消费发展水平。要适机推出“杭州消费嘉年华”。联动“线上+线下”“市内+市外”“购物+狂欢”,通过举办购物节、旅游节、美食节、电影节、音乐节和重大会展赛事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旅游休闲到杭州、消费购物到杭州、开会观展到杭州等品牌。2019年杭州接待游客超过2亿人次,平均花费1878元,还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可挖。要培育更多“网红打卡地”。深化“双街示范”工程,加快湖滨步行街(二期)和延安路新消费街区建设,推进武林路、清河坊、桥西等特色街区业态提升,加大对首店、国潮、免税店培育引进力度,精心打造十大旅游景点、十大演艺场所、十大文体中心、十大餐饮名店、十大夜经济场景等,构建特色鲜明的消费网点体系。

扩大有效投资。投资是抗疫情、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是优结构、增后劲的重要抓手。杭州必须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实行逆周期调控政策的历史机遇,在加快在建项目进度的同时,谋划建设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项目,更好发挥投资的牵引带动效应。一要抓创新。主动适应国家实验室体系改革的新趋势,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在数字经济、生命科学、量子信息等领域大力引进培育一批高端科研院所,加快推进之江实验室、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和实验装置、阿里达摩院、西湖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重器建设,谋划筹建浙江数字经济实验室,努力把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成为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全省的创新策源地。二要补短板。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当前城市普遍存在的设施老化、标准不高、管理不善等短板。各地要对市政设施和城市环境做一次全面审视,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大力度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医养护设施建设、健康绿道提升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全面提升城市建設和维护水平。要根据城市常住人口迅速增长的实际,适当超前规划建设教育、医疗、养老、幼托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三要出亮点。启动实施南宋临安城遗址综合保护及西湖南线世界爱情文化公园、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等十大标志性工程。这些项目对杭州未来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必须全力保障、有序推进,形成传世之作,树立城市形象,提振社会信心。

推动开放增效。这次疫情给杭州市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造成了重大影响,必须在坚持安全防控的前提下,加快打开大门、畅通渠道、拓展空间,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内对外开放。要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坚决落实三省一市合作机制,在健康码互认通用、产业链协调互助、就业招工协调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同时,要持续推进沪杭、合杭梦想小镇等标志性合作项目建设,深化长三角区域特别是杭州都市区民生领域共建共享,让老百姓在长三角一体化中享受更多便利、得到更多实惠。要全面提升开放层次。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深化eWTP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积极创建数字自由贸易试验区。抓住萧山国际机场扩容的重大机遇,支持机场提高集疏运能力,持续做强国际航空口岸,加快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要以创新的方法和举措推进招商引资。要针对疫情实际,优化招商流程设计,创新以“云”为桥、见“屏”如面的招商新模式,开展“屏对屏”“线连线”的“云招商”,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做到特殊时期招商不减力、项目不断档、投资不受阻。

深化改革攻坚。这次疫情防控,既积累了一些城市治理的新经验,也暴露出许多短板。杭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着力破解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在提升大城市治理水平上走在全国前列。要推进市域统筹改革。将全市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坚决克服发展碎片化、工作碎片化、政策碎片化问题。今年要按照“宽视野决策、大区域统筹、小单元作战”的模式,深化细化“东整、西优、南启、北建、中塑”空间格局,精心打造若干个高水平的城市单元。要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照世行标准,学习先进经验,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020”政策,不断提升企业开办、企业开工建设、企业获取资源要素等标准化和便利化程度,切实做到亲商爱商安商稳商。要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在城市人口不能有效流动、交通不能完全保障的情况下,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杭州健康码、企业复工申报平台、“亲清在线”等都是杭州数字治理的探索实践。要持续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结合疫情防控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城市大脑”建设,采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科学决策、精准施策,运用数字化手段做好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外来人口管理等领域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工作,不断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用“绣花”功夫治理好城市。

强化要素保障。企业在经济发展主战场上冲锋陷阵,各地党委、政府必须全力做好后勤服务,提供充沛高效的要素保障。要着力解决“人”的问题。在落实“战疫引才、杭向未来”八大举措的基础上,实施高端紧缺人才专项奖励政策,对列入ABCDE类的人才实行分级分档专项奖励,吸引更多人才来杭创业创新。同时,要千方百计降低城市生活成本特别是住房成本,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规范和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市场、小餐饮等便民消费设施,提供更多适应多层次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更多新杭州人进得来、留得住、消费得起、创造更多价值,努力使杭州成为“高品质、低成本”的城市。要着力解决“地”的问题。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的开发利用力度,嚴守全市工业用地规模300平方公里底线,确保每年新出让的工业用地比重不低于30%,把更多发展空间用于产业发展。这次全球招商在用地保障上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产业用地面积之大前所未有,共45平方公里,其中有31片300亩以上连片地块,重点推荐15345亩工业用地、4449亩商服用地和601亩创新型工业用地。二是土地成熟程度前所未有,发布的产业用地都是“净地”,其中有5778亩工业用地立即可供、供地即可开工。三是“云上供地”前所未有,首创杭州“读地云”,所有产业用地全部上云,实行“云上读地、网上交易、线上签约”。要着力解决“钱”的问题。在支持疫情期间企业资金周转的基础上,深化融资畅通工程,完善金融服务综合平台,大力实施“凤凰行动”,加快企业上市进程,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努力在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上取得明显实效。

清上加亲、亲清一家

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政府和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共同体。越是在防控疫情和促进发展“双线作战”的非常时期,越要围绕共同目标紧密协作、互动赋能,形成强大合力。

对政府来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就是要坦荡真诚、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杭州在总结提升“健康码”、企业复工数字平台的基础上,按照“清上加亲、在线互动”的理念,首创“亲清在线”数字平台,实现诉求在线直达、事项在线许可、政策在线兑付、服务在线落地、绩效在线评价,打造一键通的新型政商数字协同系统。目前的切入点是“1+12”惠企政策的解读和兑现,现已上线商贸服务企业补贴、企业员工租房补贴等多项政策。同时,要持续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继续做好对企业的线下精准服务,严格落实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助企服务网格员等制度,“一对一”“心贴心”地帮助企业办难事、解难题,真正做到“无事不扰、随叫随到”。

对企业来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就是要积极主动、率先突围,以实际行动为“两战全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疫情防控的主体。当前杭州还处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状态,零新增不代表零风险,各个企业务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开足马力、加快达产,实现防控与发展的多目标优化。“企”“业”“家”这三个字,“企”,就是要翘首企足、化危为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杭州的企业家素来具有不畏艰险、越挫越勇的优秀品质,许多企业就是在一次次重大危机考验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特别是一些行业头部企业正是在应对重大危机中横空出世。现在不少行业将面临一次重大洗牌,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样前所未有。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精准把握危中有机、危中见机、转危为机的关键点,探索新的模式和业态,使眼前难迈的“坎”成为向上攀登的“梯”。“业”,就是要做强主业、苦练内功。越是风高浪急、爬坡过坎,越要紧握航舵、打牢根基。要发扬“弄潮儿向涛头立”的精神,心无旁骛坚守实业,做精做强核心技术,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更多产业细分领域打造“单打冠军”,在全球行业体系中争当领军旗舰,真正成为基业常青的老字号。“家”,就是要爱国爱家、心系桑梓。根深才能叶茂。要紧紧扎根杭州、积极回报社会,特别是在“双线作战”中更要精诚团结、守望相助,大企业要主动担当作为,热忱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共创未来。

猜你喜欢
杭州防控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杭州龙井茶园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