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选择肌肉训练对治疗脑卒中患者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作用分析

2020-04-17 10:44吉鸿涛任锟赵晶
健康大视野 2020年5期
关键词:脑卒中

吉鸿涛 任锟 赵晶

【摘 要】  目的: 探析在治疗脑卒中患者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使用阶段性选择肌肉训练的临床价值。 方法: 本文选取双盲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诊治的60例脑卒中伴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参照组(n=30)开展常规治疗,实验组(n=30)开展阶段性选择肌肉训练,比对参照组与实验组脑卒中伴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差异。 结果: 实验组脑卒中伴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ROM评分、VAS评分与参照组比对,P<0.05,数据指标之间有计算意义。 结论: 将阶段性选择肌肉训练用于脑卒中伴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中具有显著价值。

【关键词】  阶段性选择;肌肉训练;脑卒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363.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118-01

本文报道了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收入的60例脑卒中伴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中使用阶段性选择肌肉训练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此次数据指标收入目标是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本医院参与诊治的60例脑卒中伴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分组法选为双盲法,参照组收入30例患者,男性与女性患者之比为15:15,年龄取值上下限分别是55岁与20岁,中位年龄(45.32±2.25)岁;实验组收入30例患者,男性与女性患者之比为14:16,年龄取值上下限分别是56岁与21岁,中位年龄(45.69±4.11)岁。对两组脑卒中伴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基础资料进行比较,P>0.05,组间数据不具有分析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治疗,实验组开展阶段性选择肌肉训练,(1)第一阶段肌肉锻炼,在患者第0至2周开始每周进行3次运动训练,使用日本研发的Hot Magney-2SCA 型磁热振治疗仪进行磁热振处理,频率设置为50至60Hz,振动频率设置为50~120次/s,温度设置为 40℃,长方形磁能块设置为 20cm×40cm,在肩峰处覆盖15分钟。牵伸患者斜方肌上部纤维、三角肌肌肉及其,斜方肌中部纤维。每组进行20个肩胛骨周围肌群主动训练:间歇30s,每日进行3组训练。对于菱形肌:选取患者站立位姿势,水平前伸患者上臂,靠近肩胛骨内缘。针对前锯肌:选取仰卧位姿势,上举1kg哑铃。针对斜方肌下部纤维位置:水平外展上臂45°位,体侧外展 60°,后伸肩关节及其内收肩胛骨;对患者开展肩关节稳定肌群肌力增强锻炼,每组开展10个50%最大等长肌力(1MR)训练,间歇时间为30s,每组进行3组训练。冈上肌:平面内外展患者肩胛骨0°~30°及其0°~60°,短弧运动。针对小圆肌及其冈下肌:在平面内外展肩胛骨处于30°位,屈肘处于 90°位,进行外旋。针对肩胛下肌:在平面内外展肩胛骨处于30°位,屈肘90°位,进行内旋。每日在0至4℃环境下开展冷敷20分钟。每日进行10分钟脉冲超短波治疗 [1-2] 。(2)第二阶段肌肉锻炼:第3至5周进行锻炼,2次/周。磁热振治疗和第一阶段一种,采取关节松动术方式牵伸患者斜方肌上部纤维、三角肌、斜方肌中部纤维及其背阔肌。针对菱形肌;通过训练带,水平前伸上臂,对肩胛骨实施低负荷抗阻内收处理,针对前锯肌选取站立位姿势,向前伸直双臂进行推墙处理。(3)第三阶段肌肉锻炼:第6至12周开展的训练,1次/周,在对患者运动训练开始前实施磁热振及其肌肉牵伸、关节松动等与第一阶段相同,通过训练带将患者负荷逐渐增加,针对胸小肌和前锯肌,选择俯卧位姿势训练,使用双手推床,每组开展20次,间隔时间为30s,每日进行3组训练,完成 运动锻炼后进行冷敷(0~4℃),每日进行20分钟处理。对患者实施脉冲超短波治疗,不存在热量,置入电极,每次进行10分钟,间隔1周进行连续1周治疗,积极鼓励患者日常开展主动锻炼。

1.3 指标分析

比较计算参照组和实验组脑卒中伴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ROM评分、VAS评分。

1.4 数据统计方法

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ROM评分、VAS评分,实施t检验,以率(%)的形式表示临床治疗有效率,行卡方检验,本文选择SPSS21.0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P<0.05,数据指标之间有计算意义。

2 结果

2.1 计算参照组和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脑卒中伴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67%对比参照组的76.67%,P<0.05,数据指标之间有计算意义。

2.2 计算参照组和实验组ROM评分、VAS评分 实验组脑卒中伴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ROM评分、VAS评分与参照组数据相比更具优势,P<0.05,数据指标之间有计算意义。

3 讨论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实际上是肩关节活动受限及其疼痛的一类骨伤科疾病,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为保守治疗,但并不能获得理想效果,所以,为了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需要亟待寻找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3-4] 。

本文研究表明,实验组脑卒中伴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ROM评分、VAS评分对比参照组,P<0.05,数据指标之间有计算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阶段性选择肌肉训练用于脑卒中伴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中与常规治疗相比较获得更显著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泽.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0):124-125.

[2] ]宋春红,扈慧静,张玉霞, 等.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脑卒中的肌肉超声检测[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12):17-19.

[3] 李志刚,王超,陈玲玲.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2019,(13):93-94.

[4] 杨新利,栾春红,汪永华.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吞咽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1):100-102.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