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
摘要:本文主要对莫扎特的《bE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2)》第一乐章进行音乐学形态分析,并对其情感特殊性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挖掘。
关键词:莫扎特;bE大调钢琴奏鸣曲;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087-01
《bE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2)》是莫扎特最早的6首钢琴奏鸣曲之一,约写于1774年。当时莫扎特18岁,正与韦伯家的阿洛伊西娅·韦伯坠入爱河。但他的父母对这件事表示反对,年轻的作曲家心情可以说是既沉重又复杂。这首奏鸣曲的柔板第一乐章多少流露出此时那种感伤的心境。
一、第一乐章整体分析
第一乐章曲式结构为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A+A,4/4拍,速度是Adagio,但实际演奏中,也有许多演奏家使用Alle-gretto的速度。开始时柔美舒展,到了中间意境一转,变得明朗,最后尾声时音乐气质又回到柔板。结构图示如下:
二、乐章各部分的形态学分析
乐段开始是bE大调上的主部主题,这是一个让人联想到圣咏的旋律。在第一个乐句中,作曲家仅仅在前四小节就用了6种节奏型,旋律起伏平缓但意境却不失单调。织体下方声部的前三小节一直是简单清晰的和声音程,到第二乐句变成了琶音和弦。开始在上声部加入非常多的装饰的倚音、颤音,使旋律呈現出更为丰富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使旋律具有更丰富的表情意味,并呈现出一种空灵的意境。第6小节从bE大调骤然转向了同名小调be小调。尽管主音高度没改变,但其调性色彩却发生急剧变化,给人一种萧条淡漠之感。紧接的第7小节,旋律落在be小调的重属和弦上(vii/V),从而营构了略具悲剧情感并充满疑惑气息的半终止乐汇,这一乐汇的音响色彩十分冷涩。最后,第8小节通过一个双倚音落在be小调的属和弦上,形成开放性的乐段收束。此时,速度也由此放缓。
副部主题没有任何连接过度的结构对接,调性陡然进入柔和温煦的bB大调。主旋律建立在一个具有拱形外表的动机上(乐逗组织),接着是这一动机的变化模仿,音域由第一组的小六度变成小七度,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乐节。此时,作曲家在旋律下方安排了一种音型化的琶音为之作烘托,使这一新的结构开端焕发出一种明媚祥和的意境,与前面的主题相比对是一种强烈的戏剧性意境转换。之后11小节第二拍派生出新材料,涌现出三度连续下行的震音,下方伴奏织体恢复了之前第4-7小节的琶音音型。在13-14小节一串华丽的上行音阶后,作曲家用了节奏紧密的锯齿状旋律,将音域抬高到bb2,与下方伴奏旋律形成呼应效果。13小节强拍上阻碍终止的出现,使得这一长句基本一气呵成,其中出现的新材料以及结构,使得整个呈示部的音乐元素更加丰富。
A乐段材料源于A乐段,与A乐段的结构相似。从16小节开始派生新的材料,致使结构扩充至21小节,运用倚音以及锯齿形波动的旋律乐思一直在丰富主题。在19小节,这些锯齿形的旋律又转移到了下声部进行模仿,音响效果上加强了力度,强调了这一材料。20-21小节,上声部出现了模进的旋律,凸显出戏剧性。22后半小节开始,旋律装饰变得越来越明显,材料是来自A乐段的第4小节,但调性非常不稳定,开始出现转调因素,仍保持在bE大调上。到第25小节中间调性转到bb小调。与A乐段相同,副部主题再一次出现,材料与A乐段相同,但调性回到了bE调。
尾声部分材料回到主部主题,作曲家只用三小节就匆匆收尾,音型也相对简单。但在中间小节却别出心裁使用了新的三连音音型,保持流露出祥和静谧的音乐意境,与前面主部主题既有呼应又形成对比。
三、结语
纵观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这种情况是绝无仅有的。整个乐章的色彩基调是柔和中略带忧伤,这种忧伤并不是一开始就凸现,而是在第一个主题第二乐句中间才悄然渗入,给人一种迷惘幽怨的意境。但这种怨艾的语气没有维持太久,就被一个典型莫扎特风格的明净的新主题所消解,这种近乎莫名其妙的意境转换,在音响特征上给予了我心灵冲击。同时,莫扎特采用了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造成在曲式结构上别出心裁的处理。从创作时代看,奏鸣套曲第一乐章采用柔板也是不多见的。特殊时期的创作,承载着作曲家悲观的情绪。聆听这首曲子所感到淡淡的哀思情感,是莫扎特在音乐中为数不多的悲情流露。在莫扎特创作中,这种风格的乐曲虽不常见,但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