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创新行为与出口的相互关系

2020-04-17 14:49谢一帆
对外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出口创新评估

谢一帆

[摘 要]使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制造业调查问卷,分析出口公司和非出口公司创新行为的差异以及出口公司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创新与出口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不同的创新类型对出口的影响不同,同一创新类型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强弱与企业所处行业、所在地区密切相关。但是,基于不同创新类型的重要性评估,利用恰当的赋分方式计算出的综合指标非常直观地说明出口公司的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同一地区(或同一行业)的非出口公司。因此国家应当鼓励和支持出口公司进行多种类型的创新,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效益。

[关键词]创新;出口;评估

[中图分类号] F7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2-0034-08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questionnaire provided by the World Bank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innovation behavior between export and non-export companies, and the ability of export companies to transform their innovation result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mutually promo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exports in general, but different types of innovation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expor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ame type of innovation and the export of a compan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dustry and region where the company is located. However,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novation, the comprehensive indicators calculated by using appropriate scoring methods very intuitively show tha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exporting companie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exporting companies in the same region (or the same industry). Therefore, the state should encourage and support export companies to carry out various types of innov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results.

Key Words: Innovation; Export; Evaluation

一、综述

(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获得了巨大成果,已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坚力量。1978年我国出口总额为97.5亿美元,2016年我国出口总额增长至20976.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5.2%(数据来源:2017中国统计年鉴)。李颖慧通过研究中国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2005—2009年)的企业微观数据,发现出口能够提升中国本土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1]。快速增长的出口贸易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国内的就业结构。张志朋、代鹏等人指出2002—2009年增加值出口对大部分行业总就业的拉动趋于增加,增加值出口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仍相对较弱[2]。包群、许和连、赖明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虽能通过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的生产率来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但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有较高人力资本含量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很小,所以人力资本并没有很好地与出口发展结合起来一同促进经济增长[3]。此外,不同地區的出口潜力不同。冯正强等人通过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出口模型测度各省市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效率,发现各省份之间的装备制造业出口效率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广东、吉林与辽宁三省出口效率高达80%以上,京津冀等地区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出口效率为40%左右,而一些内陆省份的出口效率在20%以下[4]。

(二)创新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企业创新是现代经济中创新的基本构成部分,一般包括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等。李翔、邓峰在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指出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并与经济增长存在正U型关系[5]。沈敏提出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技术进步,提供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而制度创新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6]。崔静静、程郁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创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生产率,且企业创新产出主要取决于内部的R&D,还指出技术引进、产学研合作、出口活动等企业外部知识获取活动、政府的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都是影响企业内部研发活动的因素[7]。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地区分布特征,何彬分析了地区国有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发现2007—2016年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平均每年专利申请数量是中部地区的2.13倍,是西部地区的2.93倍;从增长速度方面看,中部地区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约为30%。[8]

一方面,出口与创新的关系,一般来说,出口可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出口学习效应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中学习到国际经验和相关技术,获得贸易溢出,从而提高生产率。姚相如、马荣康、刘凤朝基于出口深度和出口广度两个维度研究不同类型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从中发现出口广度主要影响非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而出口深度则显著影响高技术行业企业的创新能力[9]。李兵、岳云嵩、陈婷合并了1998—2007年专利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2000—2007年海关数据库,发现出口能促进一般贸易企业的自主创新,但却会抑制加工贸易企业的自主创新[10]。

另一方面,创新会影响企业的出口决策与出口份额。如今,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作用增强,我国制造业出口正处于困境之中。在此情形下,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制造业出口。其次,创新与出口的关系因行业而异。胡小娟、陈欣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模式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发现自主创新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比模仿创新更显著;模仿创新对重工业行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轻工业行业出口,而自主创新对二者出口都有显著影响[11]。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企业创新与出口。政府通过开放科研设施、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与管理、出台创新补助政策等措施来扶持企业创新。例如出口方面,我国不断完善退税政策。国务院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和面临去产能任务等产品出口退税率维持不变。此外,另一问题是如何鼓励出口企业进行创新投资并提高出口份额。

以上引用的文献主要分析单一创新类别和出口的关系。本研究将探讨不同行业与地区中出口公司和非出口公司创新行为的差异,分析出口公司创新成果转化能力。通过构建综合创新指标对出口公司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最后,对如何鼓励出口、支持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出建议。

二、数据说明和研究方法

为研究企业创新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所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2012中的制造业调查问卷。该问卷的调查对象涵盖了中国25个城市的19个行业,1693家企业(其中包括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服装业、皮革制品业、木材与木制品业、纸浆纸张印刷出版业、传媒业、炼油业、化学品与化学制品业、橡胶与塑料制品业、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基本金属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机械设备业、电子业、精密仪器业、运输设备业、家具业、回收业),详见表1。

企业创新和出口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研发支出与创新产品的出口份额上,其中创新产品指新产品的收入份额(O1),研发支出包括自主研发的支出(O2)和外包研发的支出(O3)、生产/管理流程创新包括信息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的研发支出(O4)和常规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的研发支出(O5)。

評估过程是指指标选择、指标权重分配、评估方法选择以及数据计算。高先务、程惠英选择并综合各相关指标,依据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八大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估。[12]为了方便数据分析,对每一创新指标,先给该指标数据为0的企业赋0分,再对指标数据不为0的企业进行降序排列,位于前25%的企业赋100分,排名25%~50%的企业为75分,处于50%~75%的企业赋分50,最后25%的企业为25分。此外,由于各指标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程度不同,采取比重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它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新产品(O1)对企业的创新出口影响最大,因此新产品(O1)占40%;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发对企业创新的重要程度比企业在生产/管理流程上的创新高,其次外包研发对企业创新成果的影响比自主研发更显著,所以外包研发的支出(O3)占评估结果的25%,自主研发的支出(O2)占20%;在生产/管理流程研发支出方面,信息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更能促进企业的出口,因此信息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的研究支出(04)占比为10%,常规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的研究支出(O5)占5%。

三、创新类型的选择

首先,从创新角度观测表2数据,发现所有出口与非出口企业的创新都以生产/管理流程创新(O4和O5)为主。例如,77.32%的公司进行信息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74.72%的公司进行常规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43.06%的公司进行新产品创新,比重明显小于前者。外包研发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3.53%。其次,从出口角度来看,出口公司远少于非出口公司,后者数量是前者的2.07倍,其中回收业的差异最为显著,出口公司仅占整体的24.3%。出口公司中选择各类企业创新的公司比例都高于非出口公司。例如选择新产品创新的出口公司占出口公司总数的53.44%,而进行同类创新的非出口公司占全部非出口公司的比重为33.03%,明显低于前者。再比较进行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的主要行业,我们可以发现,出口公司中创新比例较高的行业是食品加工业、木材与木制品业、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基本金属制品业、化学与化学制品业;非出口公司则为电子业、食品加工业、炼油业、化学与化学制品业、精密仪器业。由此可见,化学与化学制品业、食品加工业是进行企业创新比例较高的行业(对于所有公司而言),但这两个行业中出口公司仅占公司总数的17.00%和28.67%,比例较低。综上所述,出口与创新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关系,但此关系的强弱因行业而异。

其次,不同创新类型的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同。例如选择新产品创新的公司(出口公司295家,非出口公司435家),其中9.86%在广州市,1.51%在上海市;自主研发的公司(出口公司264家,非出口公司337家),6.99%位于广州市,0.83%位于青岛市。

此外,观察出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对比同种创新的出口公司与非出口公司可以发现,出口公司的创新比例远高于非出口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例,出口公司中进行自主研发的公司高达47.82%,而非出口公司的比例仅为29.53%。以此证明出口可以促进企业创新。

第三,综合地区、创新与出口三者比较,选取最能代表企业创新能力的外包研发为依据(蒋为、陈轩瑾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外包促使企业增强产业创新与生产流程工艺的改进[13]),发现出口公司中进行外包研发的企业(93个)主要来自佛山市(66.04%)、郑州市(42.11%)、洛阳市(53.33%),非出口公司中进行外包研发的企业(63个)主要来自佛山市(28.13%)、武汉市(18.00%)、杭州市15.38%)。可以看到,出口公司中选择外包研发的企业比例明显高于非出口公司。因此,这再次验证出口与创新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拥有较高出口公司比例的宁波市和苏州市的外包研发创新比例却不高(宁波市为2.20%,苏州市为9.20%)。我们可以猜测该现象的产生与地区主要产业存在一定的联系。宁波市、苏州市均以轻工业为主要发展产业,而这些企业存在着创新难度大的特点,因此企业投入的创新投资较少。

四、出口公司创新成果转化分析

观察表4,首先从创新类型来看,552家出口公司中,在出口份额占总销售额方面,没有进行信息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的公司的平均出口份额最低,为27.68%,而出口份额最高(45.97%)的是无自主研发的公司,但这些公司可能进行了其他类型的创新。为避免其他创新的干扰,接下来仅以一个变量进行比较。例如,有开展自主研发的出口公司与没有自主研发的出口公司之间的比较,进行外包研发的出口公司与进行自主研发的出口公司之间的比较。其中除生产/管理流程创新使得公司的平均出口份额得到增长,进行新产品创新、自主研发创新和外包研发创新的公司的平均出口份额都低于未进行同种创新的公司的平均出口份额。由此可得出结论,创新可以增加公司的出口份额,也可以降低出口份额。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出口公司的创新产品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不能很好地提高出口份额。

其次综合各类创新,回收业中所有出口公司的平均出口份额最低(10.00%),服装业的平均出口份额最高,约是回收业的6.8倍。再从单一行业分析,以服装业为例,在服装业的出口公司中选择任何一种创新类型的公司的平均出口份额均低于未进行同类创新的公司的平均出口份额,其中选择信息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的公司最多,而这些公司的平均出口份额(63.85%)却远低于没有进行该类创新的公司的平均出口份额(84.38%),说明不同创新类型对公司出口份额的影响不同。

最后,再从同一创新类型来看。仍以信息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为例,可以发现在所有进行此类创新的出口公司中,精密仪器业的出口份额高达65.00%,占比最低的是回收业,出口份额仅为10.00%。由此可以证明,同一创新在不同行业的影响也不同。

通过观测表4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创新不意味着出口份额的提高,出口份额的提高是地区、行业与创新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依据地区来看,整体上,在总共552家出口公司中,武汉市所有的出口公司的出口份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最低,为20.00%;出口份额最高的是青岛市,约是武汉市的3.3倍。从此可看出,由于沿海城市拥有一定的出口优势,这些地区的企业出口份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总体都较高。

首先,挑选特定地区来比较创新对出口份额的影响(详见表5)。例如武汉市,虽然进行新产品创新、自主研发、信息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的出口公司数量(依次为5家,4家,5家)均多于没有进行同类创新的出口公司(依次为1家,2家,1家),然而,选择创新的出口公司的出口份额(依次为18.00%,17.50%,18.00%)都低于沒有创新的出口公司(依次为30.00%,25.00%,30.00%)。再如佛山市,选择自主研发、外包研发、信息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常规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的出口公司数量(依次为35家、35家、51家、51家)均多于未选择同类创新的出口公司数量(依次为18家、18家、2家、2家),且出口份额(依次为37.29%、37.00%、36.08%、36.08%)也多于未选择同类创新的出口公司(依次为33.62%、34.17%、35.50%、35.50%)。综上所述,在不同的地区,创新对出口公司出口份额的影响作用不同。在有些地区,创新可以提高出口份额,而有些地区,创新反而降低了出口份额。

其次,观察进行同类创新的出口公司。以所有进行新产品创新的出口公司为例,可以发现出口份额最高的出口公司位于青岛市,最低的是武汉市。再用这种方法比较其他的创新类型,都可发现不同地区的出口份额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一创新在不同地区的作用不同。

最后,比较同一地区的不同创新对出口份额的影响,由于温州市拥有进行5种不同的创新的出口公司,就以温州市为例进行比较。观察数据发现,在各类创新中,进行常规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的出口公司的平均出口份额最高,为51.75%,而进行外包研发的出口公司的平均出口份额最低,为6.50%。由此证明,不同创新对出口份额的作用强弱不同。

综上,我们发现单一创新活动对出口份额的促进作用与出口公司所在地区、所进行的创新类型有关。下面我们综合不同类型的创新构建创新指标比较出口和非出口公司的创新能力。

五、综合创新指标评估

观察图1,首先可以发现,各行业的出口公司与非出口公司的综合分数都普遍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差异。先看出口公司,出口公司中得分较高的是食品加工业(41.1),木材与木制品业(40.83)和家具业(40),分数较低的是回收业(10),磁光记录介质制造业(12.5)。再看非出口公司,非出口公司中电子业的得分最高,为27.83;木材与木制品业最低,为6.25。可以发现,各个行业的创新水平都较低,表明大部分企业都缺乏将创新行为转化为可盈利产品的能力。

其次,各行业依旧存在差异性,并且出口公司的行业差异显著强于非出口公司。这说明有部分行业的企业已能成功利用创新来提高出口份额,且这些企业大多为出口企业。

最后,比较同一行业的出口公司与非出口公司的综合指标。我们可以发现,除了磁光记录介质制造业的出口公司得分略低于非出口公司外,其余行业的出口公司得分均明显高于非出口公司,其中木材与木制品业的差距最为明显,差额高达34.58。可见,出口公司的创新比非出口公司的创新更有效,也就是说,出口对创新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依据单一变量不能严格证明创新与出口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但利用恰当的赋分方式可以非常直观地说明此作用,且该作用对出口公司的影响更显著。并且,由于不同行业对创新的需求程度不同、创新的难度不同,创新与出口间的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观察图2,可以发现不同地区的公司(包括出口公司与非出口公司)的综合分数存在差异。首先,比较出口公司的综合得分。广州市的出口公司得分高达63.43,然而唐山市的出口公司得分仅为14.86。再看非出口公司,非出口公司中得分最高的依旧是广州市,分数为50.46;得分最低的是无锡市,为13.17。可见,也许是因为各地区发展的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等的不同,创新对公司出口份额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对于广州市来讲,由于出口公司的创新作用会带动同一地区的非出口公司的创新能力,因此广州市的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出口公司与非出口公司的得分都较高。

其次,比较同一地区的出口公司与非出口公司的综合得分。从图2可以直接观察到,除了合肥市和大连市的出口公司得分低于非出口公司外,其余地区的出口公司得分均高于非出口公司,此现象在杭州市最为明显,杭州市的出口公司得分(55.45)比非出口公司(33.27)高22.18。因此,再次证明,出口对创新有着促进作用。我们也可发现,出口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着地区差异。

综上,再次验证,创新与出口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但是该作用存在地区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各地区的经济基础、开放程度、地方政策有关。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制造业调查问卷,通过比较出口公司与非出口公司创新行为的差异,出口公司创新成果转换能力,以及恰当的赋分方法,评估了19个行业1693家企业的创新行为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创新行为与出口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不同创新活动都能够提高所有企业的出口绩效,但不同创新活动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同样的,出口能激励企业进行各类创新活动。此外,创新与出口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与公司所在行业、所处地区密切相关。以上结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多种类型的创新。由上文比较可知,当企业进行单一类型的创新时,企业出口份额仍存在下降的风险。只有企业在同时进行不同类型的创新时,才能完全保证出口份额的增长。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弱,导致我国企业长期依赖国际市场的代工。因此国家应当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多种类型的创新,尤其是出口公司,以此来提高企业在国际价值链的地位,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从生产大国走向创新大国。

2.鼓励企业出口。出口能够刺激企业进行创新,进而提高企业利润。因此,为增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首先,政府应当继续鼓励企业出口,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原来不出口的行业。其次,出口公司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出口份额,还可以带动当地非出口公司进行创新,提高该地区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注]

①②③④O1(创新产品)、O2(自主研发)、O3(外包研发)、O4(信息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O5(常规化生产/管理流程创新)

[参考文献]

【1】李颖慧. 新常态下出口贸易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基于拓展的TFP理论框架[J]. 中国物价, 2015(9):3-5.

【2】张志明, 代鹏, 崔日明. 中国增加值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5):103-121.

【3】包群, 許和连, 赖明勇. 出口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03(3):3-10.

【4】冯正强,白利利,陈巧. 我国装备制造业省际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出口模型的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探索,2018(7)145-153.

【5】李翔, 邓峰.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8(6).

【6】沈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双擎驱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J].财经科学,2018(8):56-67.

【7】崔静静, 程郁.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企业创新绩效评估[J]. 软科学, 2015, 29(11):1-5.

【8】何彬, 范硕. 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4).

【9】姚相如, 马荣康, 刘凤朝. 出口深广度是否影响了出口企业的创新能力?[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6):55-65.

【10】李兵, 岳云嵩, 陈婷. 出口与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来自企业专利数据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 2016(12):74-96.

【11】胡小娟, 陈欣. 技术创新模式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 2017(1):48-60.

【12】高先务, 程惠英. 八大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1):134-140.

[13]蒋为, 陈轩瑾. 外包是否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5(5):92-102.

(责任编辑:郭丽春 董博雯)

猜你喜欢
出口创新评估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评估依据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