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音符到音乐的转变

2020-04-17 14:48杨璐一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期

杨璐一

摘要:琵琶是中国器乐中最富表现力的弹拨乐器,其演奏技巧的难度、音色的多变性、声音的穿透性,使其在富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音乐和诗词文化中拥有特殊的位置,而这些则为琵琶演奏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完美的演奏不仅要有娴熟的演奏技术,更要有内心对于情感的抒发与情绪的表达。内心状态也要随着音乐的进行而不断调整、变化。在演奏中乐曲有急有缓,有连贯有停顿,演奏者要跟随乐曲的情感变化而变化,收放自如,刚柔并济。若要真正让“音符”真正变为“音乐”还需做到以下四点,分别是:情融于手、手融于乐、乐由心起、技始于音。

关键词:情融于手;手融于乐;乐由心起;技始于音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073-02

一、情融于手

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所以情感的表达便尤为重要。演奏者的情感可以表达在乐曲的节奏、强弱、虚实变化等众多方面,而要想完美地表达出这些方面,与弹琴时手上功夫有直接的联系。弹奏时的情感是直接融入在左右手中的,每一次的触弦都是大脑对双手的支配。

倘若乐曲是武曲,描写金戈铁马、快意恩仇、兵戎相见的恢弘场面,这种情感直接传递到手上,左右手弹琴时自然会更刚列一些,左手按弦更实更确定,右手过弦时会更迅速、更果断、加重力度,例如《十面埋伏》开头的几组四指轮接拂,要求左手按实、右手轮指颗粒清晰紧凑,小臂带动腕子将力度传达到指尖,紧接大指拂过四根弦突出重音,强而不燥,营造战士们在迎战前夕列营布阵的紧张氛围。倘若乐曲是文曲,描写小桥流水、月影石下的闲情逸致,情感融于手后自然要比武曲要更加柔美温婉,左右手的变化不再是直接、果断,而是更加的微小、细腻,例如《青莲乐府》中引子一段,里面的提、打音要柔下来,但并不是变弱,要做到弱而不虚,当情感完全融入到手时,脑海里想象自己想要听到的声音,做好准备后在琴弦上弹出,这时的音便自然不是剛烈的,这就是情感融入后的效果。所以当情感融入到左右手时,双手演奏的状态会更加放松。

二、手融于乐

手,是人类身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是人们最直接触摸世界的重要沟通渠道。通过双手人们可以感受一切未知的事物,同时也可以去表现一切美好的事物。对于琵琶演奏而言,我们的双手是使琵琶出声的媒介,通过我们的双手在琴弦上的按压,来使得琵琶发出动人的音乐。

在琵琶的演奏中,我们普遍会注意的是左右手轻重的把握、弹奏的位置、演奏的技术、技巧及音色的熟练运用,这些固然非常重要,但只把注意力集中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演奏中应更关注于双手是否完全融入到乐曲当中,这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很难,但这确实会影响到整曲演奏的效果,一首曲子是否能打动人心,是否能让听众与演奏者一起投入到一首作品中,这启到很大的作用。

对于如何将手融于乐,通过在专业课上老师的指导我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乐曲当中,不光是旋律,左右手也应具有音乐流动的感觉,双手要在旋律中演奏。要想做到一直融入在旋律中,那么双手的气息就要紧贴旋律;在实际演奏中演奏的力度、音色变化、动作的幅度都与左右手气息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倘若弹奏的曲子偏文曲或风格较为安静,例如《大浪淘沙》,慢板开头的三个音速度较为自由,大体想要表达作曲者内心的苦闷和沉思,保持中强的力度和较为自由的速度的同时却又要求三个音保持连贯、情感不能中断,这便要求演奏者气息下沉流畅,随着气息的起伏左右手也随着流动的走向演奏,做到音断而气不断,左手可适当加入一些按音、吟弦、揉弦来配合。当演奏到最后一段时,到达全曲速度最快、节奏性最强的部分,需要右手过弦快、准、狠并且加上臂重。

当然演奏时不仅仅依靠双手,还要有肢体上的动作,当我们全身心的投入时,我们的肢体随着音乐的进行而产生律动,乐曲发展到激昂时,我们会全身发力有所摆动,安静平稳时,我们身体便会静下来仿佛若有思。这一系列的肢体动作都会在一定程度之上帮助我们很好地抒发情感,融入音乐,有利于我们的演奏。

三、乐由心起

音乐,是演奏者们情感的表现。所以要想弹奏出令人满意、动听的音乐,我们就必须要与作者的情感契合,用心去感受作曲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在演奏的过称之中就会与作者达成音乐的契合和沟通,从而就可以演奏出一首完美的作品。但是不同的人演奏相同的作品所传达出来的含义大多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音乐是一种精神的艺术,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审美等,才能够在创作和演奏上更加有灵感,将自己的音乐形式更好地展现出来,否则,演奏的永远只是别人的音乐。

在笔者的学习过程中,陈音老师的《西风词》对于内心音乐情感有较高的要求。在演奏之前内心里要先想象一个意境,在秋日来临之际作者走在街道上,秋风吹过落叶飘零的景象,这首曲子要求身心完全安静下来,去追求秋风吹落叶的那一份淡然和慨叹,内心思索作者想要表达一份什么样的情感,是忧愁是苦闷?是豁达是慨叹?这些都要求我们内心提前有所准备。在此之后所演奏出的音色,是不是当时脑海中期盼、所追求的声音,做到这点要格外重要,竖起耳朵去听每一个音符的变动。《西风词》中的音符很简单,但是音乐是否从内心产生确实很难的,里面不断重复的过弦三连音每一遍都要求音色有所变化,每一遍所想表达的场景也是不同的,每一遍触弦的深浅、触弦的力度也是不一样的。当我在心里有所规划:第一次要蜻蜒点水的场景,第二次要树叶悄然划过的场景,第三次要秋风扫落叶的场景时,我惊喜的发现相同的音却能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笔者更加坚信,当内心情感不同时所产生的音乐也必然是截然不同的。

四、技始于音

乐曲中一切的技巧处理和变化都以原谱的音符为基础,首先要把音弹准、弹实。在我看来,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演奏技巧是用来丰富、填充乐曲,而不能够以独立或者是个体的方式出现,那样反而避重就轻了。

令笔者印象很深刻的是《春蚕》中的那段快板,谱子要求小指抵住一弦,食指和大指进行快速的遮分,之前这样的演奏技巧我从未弹过,因此我就不断练习希望通过量变从而产生质变,但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后来老师点出了我的问题,无论是弹快速还是有些难度的乐段,光会演奏技法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基本功的问题,所有的技巧归结到底还是最基本的弹挑。

弹挑虽是最基础的指法却饱含研究,弹挑时若触弦越深,琵琶的音色也就越厚实、饱满,触弦越浅,则音色就越圆润;同时右手的手指在弹奏时与面板所形成的角度大小,角度不同.音色也会大不相同,当手指垂直过弦时,发出的音色是低沉的、发闷;当用指甲的下偏锋过弦时,音色则尖锐、刚毅。还有,弹奏时手指与琴弦接触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那么指甲与琴弦摩擦时产生的噪音也就越少,音色则会轻快、干净;反之,若触弦的速度慢,琴弦的振幅就越平稳,产生的音色就更加沉稳。

虽然对音乐的理解因人而异,对音色的控制运用也是每人不同,但要想真正做到最出色的演奏,以上四点是需要我们铭记在心的。

参考文献:

[1]谈心言.从音符到音乐——浅析音乐中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