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摘 要:周越是宋代初期闻名的书法家,担任国子监书学一职,教授国子书法,是“宋四家”初学的老师。黄庭坚在题跋中曾评说“子发下笔沉着,是古人法”,但随着政治和审美不断发展,其名长期隐没在书史中不被发现。本文研究的是周越书法风格以及对宋四家的影响,同时对周越具体表现的书法意义也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周越;宋初;影响
一、周越时代背景简述
从古至今,书法永远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每一个时代都有鲜明的特征,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这是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的论述,他高度总结了几个朝代的书法特征。唐人尚“法”到宋人尚“意”,周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宋初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承接着唐人的书法特点,同时也对后世书法风貌产生一定的影响。唐人以法度著称,自佛教进入中国后,它就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与道教相互斗争融合。例如,《灵飞经》是唐开元年间所写,道教经书,其笔画遒劲,结体严谨。到晚唐时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文人们乐于接受禅宗的清修体悟,常以禅宗的方式来感悟艺术,因此出现了僧侣书法家,他们悟禅似的书论也闪烁着书法审美思想的光芒。
贯休(昭宗时期)说“逸迹两相应”;亚栖(昭宗时期)提出“凡书通即变”“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释辩光讲“书法犹释氏心印,发于心源,成于了悟,非口手所传”;吴融(昭宗时期)认为“性是天,习是人”。
除了这些书论,我们还可以看到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的《韭花帖》。第一眼看到《韭花帖》,给人的感受就是空间布白明显,行间距加大,黑少白多。这与《灵飞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一个字的欹侧感加强但又不失平衡,追求一种自我放纵的气质。晚唐至五代,这一时期的书法家对于法度的认识已经开始觉醒,一些书家开始寻求法度之外的趣味,虽然这只是萌芽,但是这已经是从森严的“法”走向“意”最为重要的一步。但是法度的追求思想,早已经刻在了人们的心中,晚唐五代甚至到宋初,这种思想还是在一些书法家身上有所体现,对书法而言,这一时期是审美提升的时期。周越是宋初的主要代表人物,字子发,一字清臣,北宋山东邹平人。在宋前期享有书名,学书者以周越书为模范。这时期的周越不仅受到唐代书法审美的思想,同时也受到了晚唐五代追求放纵的审美。这为宋中后期的尚“意”奠定了基础。
二、周越书法风格特点
作为宋初最有代表性书的书家之一,周越传世的书法作品少之又少,唯一能确认为真迹的是跋王著草书《千字文》。此作品原在清朝內宫中,后遗留在民间。周越的这个题跋,经过一千多年的沉淀,早已经脱离世俗,成为绝品。此作品书写在黄绢蓝格里,纵138厘米、横51厘米,全卷共102字,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王著初为隆平主簿,太宗皇帝时著因进书召转光禄寺丞侍书,锡以章绶,仍供职馆殿。太宗工书草行飞白神踪冠世,天格自高,非臣下所可伦拟,而著书虽丰妍熟,终慙踈慢,及是御前,莫遑下笔,著本临学右军,行法尓后浸成院体,今之书诏盖著之源流。臣越题。”
跋王著《草书千字文》楷书墨迹,是奉仁宗皇帝之命所作的题跋,所以书写规矩严谨,正是这份严谨,我们才看到了周越确切的书法水平。在整幅作品中,字形偏长,结体自然,笔画粗细对比较大,用笔清爽瘦劲,每一个字结体中宫收紧,四周舒展,收笔有张有弛节奏变化明显而和谐。可以看出,周越受到了五代书法追求变化的影响,对于书法审美已有很大提升,但是还保留了唐人用笔的特点,行与行空间紧密,缺少了书法中的连贯之气,一些笔画过于俗气,尤其是一些偏旁的写法,如“亻”“辶”,便明显有抖擞之弊。但是并未对周越有何影响,作为国子监教授国子生书法一职,其影响力不可质疑。同时,周越作为宋初书坛承先启后的书法家,这唯一的墨迹更显得尤为珍重。
周越遗留下来的除了墨迹还有拓本:楷书跋王献之《洛神赋》。
释文:“献之《洛神赋》迹遗头尾外得一十三行,都二百五十字,重加整背,祥符八年八月十日,周越记。”
《洛神赋十三行》是东晋时期王献之所写的小楷作品,内容是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相传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玉版十三行,是刻在玉石上,在用墨拓出来的叫“碧玉本”;另一个是《宣和书谱》记录,叫“越州石本”后有柳公权和周越题跋。此题跋写于宋真宗时期,其风格特点与唐人结体相似,中宫收紧,笔画内敛,转折切笔明显,用笔遒劲瘦硬。周越留下来的拓本还有草书跋怀素《藏真律公帖》;草书跋种放《会真宫诗》;楷书跋欧阳询《草书千字文》;草书《贺秘监赋》等。
周越的书法作品大多以刻帖的形式遗留下来,书体以楷、行、草为主,草书的尤为,楷、行次之。在《宣和书谱》中宋徽宗把周越编辑到草书七卷,书中提到“落笔刚劲足发度,字字不妄作,然真行尤入妙,草字入能也”,也可见周越书法在当时的影响力极大。尤其是跋王著《草书千字文》楷书墨迹,内容是宋真宗的父亲宋太宗和书法名家王著的事情,更是用心之作。此书比之《跋王献之洛神赋》和《跋欧阳询草书千字文》楷书,更能够反映并代表周越楷书成熟后的风格特征。
三、周越对北宋书家的影响
史书上关于周越的资料少之又少,黄、米、蔡三人对于周越有直接的学习,还有一些宋代初期的书法家以及后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周越的影响。蔡襄书法先受之于周越。
“君谟少年时,乃师周越,中始至其非而变之”。“本朝书米、蔡为冠余子莫及,君谟始学周越书,其变体出于颜平原。”由此可以看出,蔡襄在年少时,曾学习过周越的书法,并且以他为师。
黄庭坚谓:“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黄庭坚行草书有一明显特征,即笔画战掣,长线条多“一波三折”,这都是早年从周越书中所得。清代的冯班评:“黄山谷纯学《瘗鹤铭》,其用笔得于周子发,故遒健。”
米芾的书法成就与他转益多师密切相关,他近学周越、苏舜钦等当朝名家。米芾自述:“余年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札,自作一家,人谓有李邕笔法。”米芾在早年集古字阶段学过唐人段季展,他赞段书“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但段季展书法到宋代已经失传,周越将其书《禹王庙碑》挖掘出来,世人模刻广传。周越的书风到了南宋犹被人追颂如“宗室仲忽,字周臣,《书史》云,能草书,绍兴府刻《兰亭》后有仲忽一帖草法圆美,周膳部之伦也”。
周越作为国子监监学一职,教授国子书法,后人肯定会以周越书迹作为范本进行学习,根据跋王著草书《千字文》内容我们知道,周越是奉宋真宗之命在其后面题跋,宋真宗在位25年,宋仁宗在位41年,宋四家中蔡襄辈分最大,在宋真宗即位后的14年后才出生,苏轼、黄庭坚、米芾三人在宋仁宗驾崩时才27岁、18岁、12岁。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必定要以前人书法作为范本来学习。所以宋四家深受周越影响。
四、周越隐没之因
黄庭坚曾说:“周子发下笔沉着,是古人法。若使笔意姿媚似苏子瞻,便觉行间茂密,去古人不远矣!何止独步于今代耶?”这段话指出了周越在书法用笔上的不足之处,但也说明了周越书法“独步于今代”这一重要信息。曾经众所周知的书法家不但没有继续被后世推崇敬仰,反而湮没在中国这长长的书法长河中。
周越生活在北宋时期,其书受尚法影响,并且在苏轼眼里周越的学书只是积学而成,并未跳出前人的影响,显然周越不符合他们的品评,因此周越的书名也随之淡化。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周越这个书法家为后代奠定了基础,是一个承先启后的书法家。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周越书史的价值大大超过作为书法家的价值。因此,周越也成为宋代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位书家。
参考文献:
[1]梁巘编著《评书论》[M].
[2][宋]黄庭坚.山谷论书[A].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3][宋]黄庭坚.山谷论书[M].津逮秘书本.
[4]潘运告.宣和书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5]李敖.中国艺术史一个断层的重建——周越墨迹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1995(3).
[6]李慧斌,于宁.周越书法考评[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7]张典友.周越著作及其书法在宋代的接受[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2(1).
[8]王军校.刍议唐末至宋初书法理论与书法风格的嬗变线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S4).
[9]张怡.重拾周越在宋代书史的意义[J].商丘师院学报,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