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玲玲 苏利娟
[摘 要] 绿色阅读是一种有益身心、有品质的自立阅读,从一种被动方式“要我读”向主动方式“我要读”的转变。本文首先对绿色阅读进行概念界定,其次从育人功能、素质教育理念、课堂成效三个方面分析了绿色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最后结合乡村中学现状提出了绿色阅读空间的营造策略,为乡村中小学师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乡村中学;绿色阅读;阅读空间
知识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阅读,阅读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汲取知识、拓宽视野、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阅读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不仅仅是生活中的生命颜色,而是一种生活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它升华为一种将“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统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境界。通俗的阅读是指课堂上针对教材文本的有限阅读,这种阅读严重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和范围,属于乏味、灌输式、非发散性的阅读,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绿色阅读是通俗阅读的补充和矫正,它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以追求学生的情智生态平衡为目标,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为学生的精神成才奠基的阅读。绿色阅读遵循了母语教学的规律,发扬《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精神,摒弃那些烦琐训练式、步骤教条式的教学方式,在立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实现对阅读教学大道至简的美学追寻。可见,绿色阅读具有丰富的内涵,要让绿色阅读滋养学生的生命,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从不同视角给学生做出具体指导,建立课内、课外双向互动的运行机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绿色阅读的意义
1.有助于育人功能的提升
绿色阅读以闲适的心境和欣赏的态度走近作品,以作品为桥梁聆听作者的心声,它抛弃了对学问知识的追逐和急功近利,开拓了自身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绿色阅读与经典诵读相结合,以人类文化的精神财富滋养学生的心灵,在阅读知识和历史名人熏陶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和生活习惯。绿色阅读能够使学生健康地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促进学生阅读视野的扩大与阅读审美能力的提升,使得阅读逐渐成为人生一种乐趣。学生就能通过阅读增长见识,丰富知识结构,进而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2.有利于普及与深化素质教育理念
实施绿色阅读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逐步摒弃应试教育思维。推行绿色阅读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教师需要不断增加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借助形式多样的阅读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与阅读素质。随着阅读面、阅读量的增多,教师的知识面也会逐渐开阔、看待问题的视角不断更新,在其教学过程以及与学生的阅读交往中会无意识地分享阅读内容和阅读心得体会,直接或间接地扩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并活跃其思维。可见,教师的阅读观念对于普及与深化绿色阅读素质教育的理念有着引领的作用。
3.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建设
课堂教学成效的建设是施行绿色阅读的先决条件,而绿色阅读不是一项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工作,具有反哺课堂教学的功能,课堂教学和绿色阅读二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互为基础。课堂教学要求在选择教学和学习内容时,要贴近现实生活,从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现象中选取话题和课材,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引进课堂教学;课外,以教材为中心开展“辐射式”的绿色阅读,有机综合课内外相关的作品进行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课堂教学与绿色阅读的有机结合,使其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结果。
二、绿色阅读空间的构建路径
对于乡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无书可读、不读书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图书室对学生不开放,导致乡村中学生出现了阅读量不够、阅读质量低的现象。针对乡村中学生学业任务繁重、知识面窄、方法欠缺等特点,我建议从以下几点搭绿色阅读平台,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保时、保质、保量的进行。
1.加强资源建设,保证基础阅读需要
由于乡村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阅读方案不是太完善,为解决读物太少的局限,学校的首要任务是编制一套方案,启动班级图书角、流动书库、校区图书馆和家庭藏书四结合的动态阅读文本库建设工作。学校定期向学生、学生家长、教室征集图书目录,然后将方案提供给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动员,采用购买、捐献、借阅、共享等方式充实学校的图书柜,同时将报纸、杂志上的好文章,复印出来供广大师生阅读与知识分享。
2.阅读时间和氛围的保障
阅读时间的保障是绿色阅读行为进行的前提。以往,学生看课外书都是搞“地下活动”,还得有人放哨,老师来了,马上把课外书藏起来;老师走了,又埋头进入迷人的故事情节中去了。学生课外阅读时心惊胆战,阅读效果可想而知。学校应规定每晚的6:30—7:00为课外阅读时间,任何教师不能私自占用这半小时的黄金读书时间,这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基本的保证。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可以在书海中徜徉,不必偷偷摸摸、担惊受怕。
3.合理选择课外书籍,挖掘学生阅读潜能
当今市场上出售的书籍式样繁多,中学生年龄小,辨别能力差,他们良莠不分,同时又容易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他们大多喜欢看言情、武侠小说,甚至有些学生还看一些低级趣味的书刊。因此,帮助他们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我们责无旁贷,规定他们首先读《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生必读名著。读完以后,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他们推荐适合的读物,如初一的学生读故事性比较强、情节有趣的书;初二的学生在初一阅读的基础上增加适量的科普书;初三的学生再注入一定的散文阅读量。学生如此循序渐进的阅读,不仅能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4.科学指导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1)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在读书时把读与思结合起来非常有必要。要边读边想,把课外阅读与课内所学联系起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读与写相结合。在读书之初我们就对学生提出:每人准备两个读书笔记本,一个用于摘抄,摘抄书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并且注明出自哪一本书。一个用来写读后感,把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写下来。可以是对好词佳句的赏析,对文章结构的品评,也可以是对人物性格的归纳,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精读与略读结合。因为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对读过的书一概精读,所以给学生建议要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对于太长的名著略读,略读过程中精彩的部分筛选出来精读;对于短小精悍的文章要精读,多读。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让学生的阅读质量得到提升。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阅读的信心
对学生的摘抄、心得进行评比,选出好的进行展览,这对好的是一种激励,对不好的是一个范例。举行以“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先在班级内举行,把表现突出的推荐出来在全校演讲,并对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信心,坚定了学生的阅读信念。
参考文献:
[1]徐德力.多维度构建“绿色阅读课堂”[J].读写算(教师版),2016(38):174-174.
[2]李艳娥.冲破“灰色阅读”的樊笼,让“绿色阅读”滋养孩子的生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167-167.
[3]饶满萍.小学低中学段实施“绿色海量阅读”的相关研究——以北海市实验学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75-76.
[4]李锦兰.绿色阅读教学的美学追寻[J].新教师,2015(6):27-28.
[5]李堃川.農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绿色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2018(4):20-20.
[6]饶满萍.小学低中学段开展绿色海量阅读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8(13):108-110.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