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春波,陈 雷
海勃日戈镇畜牧兽医站,吉林松原 131117
动物防疫主要实现了对疫病产生、传播的控制,防止动物受到疫病感染;动物检疫主要完成了疫病的控制与预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我国的养殖业规模相对较大,且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着相对紧密的联系。因此,落实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极为重要。在我国当前的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1.1.1 组织机构
我国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基本是依托着《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来进行的。当前,基层动物检疫防疫组织普遍是对当地原畜牧局内部的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管理、行政执法等人员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并以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形式展开各项工作。
1.1.2 工作经费
相关工作人员的薪酬普遍由基层政府的相关财政部门承担,而动物检疫防疫工作中产生的经费支出主要由政府部门的财政定额补贴、上级业务部门提供的经费共同承担。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人员享受由基层财政部门给予的补贴。
1.1.3 人员结构
在长时间的发展中,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参与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人员学历水平明显提升,专业对口比例也有所增加。当前,拥有畜牧医学学历的人员占比更大,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及专科学历的人员数量增加。同时,相应组织机构中还包含着多数具备兽医资格(官方认证)的人才。
1.1.4 基础设施
现阶段,我国对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开展情况更加重视,进一步加大了对相应工作的经济投入。此时,不同地区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不同级别的动物检疫监督设施项目、标准化动物报检点建设项目等,并引入了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及配套设备。
1.1.5 近几年的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质量及开展力度显著增强,落实了科学检疫工作,推动了出证环节的规范化,明显降低了动物疫病的传播风险,推动了区域畜牧业、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检疫动物的类型更加全面,包括猪、牛、羊、禽类以及其它动物等。另外,针对肉品交易市场展开了巡查,对病害肉落实了无害化处理,进一步保证了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
1.2.1 工作量与薪酬之间的矛盾
目前,受到市场需求及国家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量大幅增加。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检疫人员薪酬待遇并未随之提升。总体来看,基层检疫人员的薪酬待遇水平偏低,与其工作量并不匹配,导致检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影响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更好开展。
1.2.2 集中免疫与农忙的冲突
春季、秋季的集中免疫,在时间上会与养殖户的农业生产活动产生冲突。为了完成检疫防疫工作,检疫人员需要深入养殖户完成相关工作,其工作量明显增大。在一定情况下,也会与检疫人员的农业生产活动产生冲突,造成检疫防疫工作与农业生产活动质量的共同下降。
1.2.3 产地检疫有待加强
诚然,部分基层地区已经落实了畜牧站及相应动物实验室的建设,但是还存在一些基层地区的畜牧站与实验室建设完善程度不足,造成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不到位[1]。同时,一些基层区域的养殖户分散、防疫意识偏低,增加了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难度。
第一,落实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结合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完成基层动物检疫防疫队伍管理办法的调整,优化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环境。积极建立、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并与防疫人员的薪酬待遇挂钩,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第二,适当提升防疫人员福利待遇。为了保证防疫人员薪资与实际工作量相匹配,降低其开展农业生产保障自身经济的概率,应当适当提升基层防疫人员的福利待遇,发放保健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以及农业收入损失补贴等,并定期组织健康检查,保障基层防疫人员的健康水平与经济收入。
第三,重点落实产地检疫。加强区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防疫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完善产地检疫网络建设,确保在村、县、农场、乡镇等均设置报检点。
综上所述,发展至今,我国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在组织机构、工作经费管理、人员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落实管理体制改革、适当提升防疫人员福利待遇、重点落实产地检疫,可以实现基层动物检疫防疫工作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