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江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木厂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安徽金安 237156
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下,生猪的养殖数量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带动了生猪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猪养殖已经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带动了相关企业的经济进步,但生猪规模化养殖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对规模化生猪养殖,养殖场选址十分重要,需考虑交通、就医等多方面因素,临近公路、离城市远的郊区为最佳选择。养殖场地址若选择不恰当,易导致生猪生长与发育受到影响。例如,村庄或公路旁为养猪场位置,污染物较集中,加之来往车辆噪声污染,不利于生猪成长。同时,部分养殖场选址规划不合理,设置粗放且过于简单,没有相应的卫生处理设施,增加生猪感染疾病的概率,例如,蓝耳病、蹄疫等。相反,对生猪进行规模化养殖可能对周边造成噪音及部分环境的影响,选址过度靠近生活区容易引来居民投诉,也会影响到日后系统化的管理问题。
生猪养殖的风险来自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排除不可抗拒力后,人为因素将决定生猪规模化养殖管理的质量。生猪养殖在我国推行上千年,但我国属于小农经济,生猪养殖的经验集中在散养的形式,实际上缺乏规模化养殖的经验。规模化与小农散养形式相比管理难度较大,卫生环境的清洁与传染病等问题将尤为尖锐,必须确保农户具备专业的知识才能把控养殖管理的风险,否则当传染病爆发时损失将严重加剧。例如近期出现的非洲猪瘟问题,其传染风险和破坏性主要集中在规模化养殖中,处理不当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失。动物养殖是一门学问,但长期以来被农户忽视,认为传统的粗放型养殖经验足以应对,导致在遇到养殖问题前不能事前发现规避、出现问题时不能马上弥补、问题发生后不能正确处理。
生猪的先天基因条件对猪只的身体健康素质有重要影响,但这恰好是农户忽视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本地猪只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生存能力更强,但目前市场流行外来猪种,因此有农户对引入外地猪只进行规模化养殖,生猪不适应当地环境容易出现厌食、疾病等问题,甚至出现死亡。对不同品种的生猪进行混养,也会导致养殖管理问题复杂化,让养殖风险加剧。在养殖过程中,生猪出现疾病是常见问题,而当生猪进行规模化养殖后,生猪发病的概率将大大提高,这要求农户重视防治工作。但农户过分追求直接的经济效益,经常出现节约疫苗成本,导致生猪容易出现大病或传染病,造成管理成本大幅上升。
农户要进行科学化选择,确保周边环境卫生良好的同时尽量远离居民区和工厂区。选择环境应做到气候湿度适宜,附近有充足的水源能够满足生猪的卫生及饮食需要。选择的区域应保持连片,避免碎片化增加管理成本。交通是选址重要因素之一,必须保证一定的运输能力。合适选址后要科学化地规划养殖空间,包括种猪养殖空间、生猪成长空间和病猪隔离空间等。每个空间的生猪要做好科学控量,避免生猪在过于拥挤的环境中成长生存,影响其生活质量。每个养殖空间要注意通风和排水,避免细菌滋生导致生猪发病。同时也要重视建筑质量,考虑到当天的自然灾害因素和环境条件,做好必要的加固措施,例如在炎热干旱的北方地区要做好隔热散热的措施,避免生猪出现中暑的情况。而南方沿海则重视防风防雨的措施,以应对不定时的自然灾害。
提升农户综合养殖素养,一方面要让农户吸收先进的生猪养殖管理知识,让农户具备科学的规模化养殖理论,加深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认识,能够制定长期合理的养殖方案,并对新形势出现的养殖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要改变农户的传统养殖观念,重视疾病防治和环境治理等问题,引导农户合理地投入管理成本,防止出现因小失大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猪养殖管理工作能够通过科技器材完善,例如利用电脑进行大规模数据管理增加准确性、通过监控设备提升安全管理质量、利用医疗器材进行疾病防治等,农户需要掌握基本所需的科学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带动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对生猪的引种流程应该规范化,避免一次性大规模引入外来猪种,对新进的生猪应有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疾病问题应扼杀在初期阶段,做到未发现先防御、早发现早治愈。特别在春夏季节等高发期,要特别关注生猪的疾病问题,对出现征兆的生猪马上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