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昱
安徽省合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安徽合肥 231135
猪作为我国畜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品种,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种猪作为畜牧业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其畜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种猪的疾病问题,不仅对其生长健康以及繁殖造成了影响,同时还导致其出栏率的持续降低,使得养殖(场)户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种猪疾病是阻碍养猪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的规模化猪场养殖必须要克服这一问题。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畜牧养殖业疾病高发,例如猪流感及非洲猪瘟等疾病的扩散率和持续性呈现上升趋势,将不断加大猪只养殖的难度,自然生态被破坏,容易影响气候变化,例如温室效应等问题容易导致种猪身体机能出现异常,从而增大疾病发生的概率。传统猪只饲养对环境严重依赖,例如利用喝水对猪只进行喂养或清洗猪栏,采摘野外作物制作猪只的食物饲料,环境被污染主要体现在水源和作物污染上。所谓病从口入,当猪只饮食有害的食水和饲料时,容易发生严重肠胃疾病,严重导致肝脏受损。选择远离污染区域的地区开展种猪培育,是培养健康猪只的关键,但通常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交通运输条件差,是影响种猪效益的重要因素。
种猪养殖是传统的农业经济活动,因此以经济效益作为饲养开展的根本性目的。现实中,农户为追求经济效益,在饲养时增加了猪只的密度,必然增加猪栏细菌滋生效率,清洁和环境维护难度加大,农户的工作量上升也会影响精细化管理的成效。过度集中的饲养,在传染性疾病爆发时期容易提高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速度,影响种猪的健康。种猪在交配后和怀孕期间往往身体免疫系统出现下降迹象,也是种猪疾病高发期,农户疏于管理也将导致种猪发病。疫苗接种是防治种猪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但是疫苗成本高,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是庞大的支出项目,经常有农户抱着侥幸心态进行养殖,从而导致猪只患病。
开展种猪养殖前要进行合理的选址规划,选择气候适宜、远离工厂区和生活区,为种猪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现代化科学管理工作,为种猪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猪只疾病情况,有利于在猪只再度发病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选择无害的饲料,提高种猪的饮食质量,三餐规律饮食,监管控制好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尽量避免潲水喂养,可有效降低肠胃疾病的发生率。种猪的集中化饲养要控制密度,在发现种猪发病时必须马上进行隔离治疗,避免造成交叉感染。避免种猪与其它猪只进行混养,保持优质体态,增强体质。对种猪的交配量进行科学控制,防治盲目追求配种数量,要确保种猪体格和体力正常的情况下进行配种,不但能避免影响种猪的健康质量,还能提高生产质量。
农户必须加强疫苗接种的重视程度,自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疫苗防治工作,选择合格疫苗并且规范注射行为,包括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进行疫苗接种。另一方面,政府及相关单位应该开展相关宣传引导工作,例如在春季等传染病高发期开展巡查工作,引导和指导农户对种猪进行疫苗接种,避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避免传染疾病的进一步扩大。当疾病发生时,政府要做好相关的预示和事后处理工作,降低农户的饲养风险。对良好开展规范化疫苗注射工作的农户进行相关补贴补助,提高农户的积极性,相反,对形式化执行的农户进行惩罚,能够起阻吓性作用,维持良好的养殖秩序。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农户需要对猪只开展体能训练,例如散步锻炼等,可以提高种猪体质,增强免疫能力。
对种猪常见性疾病开展常规性管理工作,完善疾病防治机制,有利于在种猪发病时及时进行治理,避免危害和损失的扩大。例如针对皮肤病制定系统具体的治理措施,种猪皮肤病的发生通常与猪舍的环境相关,因而饲养人员应当做好猪舍的卫生清理工作,及时清扫猪舍内的粪便;做好猪舍内的通风工作,从而有效减少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降低空气的湿度,进而减少皮肤病发生的概率。如果种猪已经患有皮肤病,养殖户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治疗,如果只是局部患病,只需将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至患处即可;如果是全身患病,则通过注射青霉素以及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肢蹄病是种猪的另一典型疾病,其治愈的关键在于营造猪栏内的安静环境,防止种猪受到惊吓降低治疗质量。探究每种常见疾病的成因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帮助疾病防护和开展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