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苗,周玉照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传染性角膜炎是牛类的常见疾病之一,它是由牛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眼结膜和角膜发生炎症并具有传染性的一种疾病,俗称为红眼病。其发病期一般集中在秋季,在养殖场中一旦有牛类患上此种疾病,则会造成快速传染,其发病的主要特征有怕光、流泪、精神不安等。本文将结合牛类传染性角膜炎的具体特征对其治疗方法展开研究,希望能够给广大的牛类养殖者提供借鉴经验。
牛类的养殖不仅能够为我国居民提供牛肉及其副产品,还能够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开展必要的牛类疾病防疫工作不仅是保证牛类健康生长的首要条件,而且还是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如牛类常见的传染性角膜炎,因其自身较强的传染性和破坏力而受到广大养殖者的关注,如何对传染性角膜炎进行预防成为每个养殖者都关心的话题。针对这一话题,可以从传染性角膜炎的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传染性角膜炎主要是由外界所引起的,如养殖场区的饲养棚潮湿阴暗、空气污浊或外界的强光刺激等,都会引起牛的传染性角膜炎,所以,在日常的饲养工作中,注重外部环境的卫生能够很好地预防传染性角膜炎的爆发,如保持养殖棚内干燥、卫生,定期进行清理粪便或进行消毒工作等。
此外,因为其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一旦发现养殖场中的牛有感染传染性角膜炎的迹象,应及时对其进行隔离饲养,同时要防止病牛因为磕碰、摩擦而加剧对眼睛的伤害。此外,在将患病牛转移后,要对饲养场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蚊、灭蝇和灭鼠工作,防止病毒通过传播媒介再次进行传播。
首先,牛类的传染性角膜炎其病原体本身并不强大,使用常用的消毒剂或加温至50 ℃就能将其有效地杀死,所以,对于养殖者而言,可以根据此疾病的这一特征进行消毒工作。其次,该种疾病主要发病于两岁以下的牛犊和成年母牛中,且气候炎热、大风和尘土等环境都会加剧该病毒的传播。其感染后,主要的病理特征为:所感染的眼睛流泪、食欲减少、常卧地且行动缓慢和眼角有黄色分泌物等,所以养殖人员可以根据这些病状通过眼部触诊和视诊确定牛类是否患上此病,从而进行防疫工作。
对于传染性角膜炎的治疗,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牛的存活率,还能够提升角膜炎的治愈率。首先,在出现少例病状时,就应当将患病牛与健康牛进行分区养殖,并进行消毒防疫工作,确保其它健康牛类不会被传染。其次,对于患病牛的治疗,一方面应保持牛棚中的环境,一方面可通过药物对患病牛进行治疗,具体措施为:①向患病牛的眼中滴入硝酸银溶液、蛋白银溶液或硫酸锌溶液等,也可以涂抹抗生素软膏进行治疗。②对于患病牛眼睛下部的处理,可以向结膜下注射30 mg左右庆大霉素,或青霉素类药物,在进行注射时,要确保每天注射直至其患病眼康复,切不可中断注射,一般而言在进行注射的3 d后能够明显地看到好转的效果。③通过肌肉注射长效四环素或静脉磺胺二甲嘧啶药物也能够有效地缓解病症。④除了注射类药物外,还要对于患病牛眼表层的病原体进行杀毒工作,可以使用药喷雾剂对于患病牛眼表面的病毒微生物进行处理。⑤配合使用中药决明散能够缩短其治疗的疗程,使用石决明、蝉蜕、大黄、白药子、龙胆草等中药进行煎服灌水,或外敷的方式,都能够有效地缓解病症。
以上就是对于牛群传染性角膜炎预防办法和治疗方式所做的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在养殖过程中,对于养殖户一定要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观念,尽量改善对于牛类的养殖环境,确保其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生长,从而在源头处消灭潜在的传染性角膜炎病。此外,养殖者对于传染性角膜炎,其与大规模的疫病相比可能危害较小,但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若养殖者对该病忽视,患病牛则会进一步继发感染脑膜炎或菌血症,对整个牛群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