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檩
吉林省桦甸市农业农村局,吉林桦甸 1324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禽类消费也逐渐增多,进而促进了我国畜禽养殖的不断发展[1]。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长时间未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很严重的破坏。对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畜禽养殖废弃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标准,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为防止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我国先后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管理与排放,进而防止环境污染,推动畜禽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2]。当前与畜禽养殖废弃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牧法》以及《动物防疫法》。其中《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法》的制定主要是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问题及其他公害,以保障公众的健康,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畜牧法》和《动物防疫法》是专门指导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法律文件,其中对畜牧业生产营业行为做了相应的规范,以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推动畜牧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是我国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中有着里程碑意义的法规,在这一部法规中,进一步细化并完善了《环境保护》和《畜牧法》的有关规定,是当前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管理的指导性法规,对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治工作,首先要制定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标准。为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我国农业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对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的科学处理方式进行指导,进一步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并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当前已经颁布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管理技术标准有18个,其中有4个强制性标准,包括《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81-2001)、《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
要做到畜禽养殖场的科学规划,政府以及行业相关主管部门,就一定要根据各个地方的畜禽养殖数量,充分考量土地对粪污的消纳能力,结合畜禽粪污处理技术以及处理能力来进行规划和布局。
当前病死畜禽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形成很大的威胁,因此一定要加强执法力度,严格管理畜禽废弃物排放,做好环保宣传工作,不断提升畜禽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不定期检查养殖场,确保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避免环境污染,预防疫病的发生。
畜禽养殖废弃物管理通常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同时采用分级管理方式,很容易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为进一步做好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就需要改革运转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做到统一管理,责任落实,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畜禽废弃物排放处理中,运用发酵床技术,能够有效控制粪便排放与污染问题。通过对发酵床技术的充分运用,甚至能够实现废弃物“零排放”,对当前畜禽废弃物排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应用这些新技术的同时,也要做好技术评估工作,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以确保技术的顺利推广。
畜禽养殖废弃物管理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能够有效促进畜禽养殖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