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雪梅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相较于城市来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畜牧业恰恰植根于我国农村地区,所以开展畜牧养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想要保持畜牧业经济增长,需要使畜牧养殖形成规模化、集体化,在此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是对环境的危害。基于此,为了保证生态社会建设,政府部门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提升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能力,并且针对养殖给生态环境造成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方案进行解决,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
在传统模式下,养殖业一般以个体养殖为主,养殖规模较小,对于环境的污染相对较轻。但是在现代化社会,养殖业逐渐开始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养殖场开始建立,这会给附近带来大量的动物粪便,虽然粪便可以被有效利用,在田间铺垫适当的粪便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但是一旦粪便超负荷,就会增加土壤本身容量,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的情况,损害作物的生长。不仅如此,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场为了保证自身经济效益,开始在饲料中加入一些微量元素,导致金属污染问题严重,严重影响到植物的生长以及生态环境的质量[1]。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对于养殖场附近水源都会造成一定影响,为了对水质进行优化,养殖场可以建立起集中的粪便收集池,而后对粪便进行统一收集,并且做好安放地点的各项设施建设,尽可能地做到粪尿分离,将排放量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从而实现清洁养殖,降低水体污染情况,保护生态环境。
养殖业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所以针对环境方面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出台一定的政策,通过这些政策,不仅要制定出完善的生态保护措施,更重要的是提供资金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便于后续开展生态建设工作。当然,想要从源头上保护环境,还需要畜牧业本身做出改善,采取科学的养殖模式,完成生态治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制定出规章制度,所以在防治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出相应的规则,对养殖者的行为开展监督与制约,由此来保障生态防护工作。当然,在制定防护工作的制度时,还是要以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确定当地所面临的问题之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制度。因为一旦缺乏体制的规范,很可能导致防护工作的混乱,无法对生态环境开展行之有效的建设[2]。
综上所述,想要保证我国畜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就必须着力解决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环境破坏等问题。我们要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利用科技手段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保证生态平衡,由此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型社会的建设。